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英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品,作品通过对一幕典型的英国家庭聚会的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在一天中由极度幸福到幸福幻灭的整个过程。在这部小说中,曼斯菲尔德展现了她不同寻常的写作技巧,包括象征手法细节描写的运用和印象主义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也是她本人所有作品中唯一一部以男性为主人翁的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摘得了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在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幅充满了魔幻想象的世界图景,借助典故、神话传说,运用夸张的手法,建立黑人男青年成长经历的叙事结构,在美国社会中塑造了一个充满自信、阳光与激情的黑人形象,探寻黑人民族的精神家园以及文化传统,进而使黑人在生活中得以超脱现实世界的贫困以及心灵的空虚。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使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3.
王芳 《成才之路》2010,(29):39-39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她的反讽艺术。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反讽效果,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增强反讽魅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反讽力度。这三种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意味,让人遐思不已。  相似文献   

4.
张波 《文教资料》2007,(24):114-11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擅用暗示手法而著称文坛。《一个已婚男人的故事》是她的一部残篇。在这部作品中,她使用了许多象征手法。笔者在文中对这部作品中的一些象征手法进行剖析。在剖析了象征符号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的同时,笔者也结合原文的部分片段,指出了小说中的一些象征符号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给樱桃以性别》是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她的作品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诗化的语言以及对传统神话的重写而受到评论家与读者的关注。《给樱桃以性别》也是一部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非常大胆的作品。本文将以这部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斯托夫人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象征手法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作品中各个要素的象征含义,真正了解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7.
梁黎 《文教资料》2014,(5):17-19,24
欧茨作品的众多和写作技巧的复杂多变加大了对其文学创作研究的难度。本文以欧茨创作的内在逻辑为线索,不以严格的时间或某一部作品为界限,梳理她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对各种文学思潮和创作手法的尝试与扬弃。  相似文献   

8.
苏珊·桑塔格的长篇小说《火山恋人》,是一部以传统内容为主,以新视角叙事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多视角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突破原有叙事小说模式,成为表现后现代小说的佳作。作者苏珊·桑塔格,以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探寻主人公内心世界,以自由变换的空间随想,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受之余,也体现出她独特叙事架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运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效果.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入手, 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在<所罗门之歌>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们怎样表达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才能表达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后现代的现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爵士乐》中采用了后现代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故事,她运用了叙事的模糊性、戏仿和元小说技巧。本篇论文旨在通过探索莫里森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叙事方式来解读她对黑人以及黑人传统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曼斯菲尔德在其作品中以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在表现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此外,她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象征、对比等手法,使她的作品既具有散文特色,又不乏诗情画意。曼斯菲尔德不仅在写作技巧上追求创新,在内容上也深刻地描述了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状况,她把艺术的感受和生活的感受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曼斯菲乐德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意识流文学大师,他在写作过程当中主要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并且运用得十分的精妙。可以说是象征界的鼻祖,并且他的文章中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和精美的语言。本文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作品的研究对其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刘亚波 《出国与就业》2011,(22):134-135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非常注重小说的形式和技巧.她挑战传统的小说写作技巧,淡化小说情节描写,着重刻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如绘画、音乐、色彩等.小说中伍尔夫大量使用了光线和色彩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伍尔夫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一部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采用大胆创新的叙述方式,以其深度和细节,写出了她那个时代女性的复杂自我,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将作品的主题深刻地表达出来.本文试图从象征手法运用的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5.
在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出版34年后,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84年发表了《情人》,而这部小说成为了她一生中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极为大胆地袒露了她青春时期的一些往事。在某种程度上,杜拉斯的这部作品其实就是在回忆中剖析自己的过去。那些零散的记忆片段拼凑成的画面在小说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意象的写作手法,本文主要分析其中两个:"呢帽"和"渡河",从而探讨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17.
1987出版的《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发表的第五部小说,也被公认为她最出色的一部作品。莫里森在《宠儿》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其中,贯穿于整部作品中的食物意象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食物意象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了该作品的可读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宠儿》(Beloved,1987)是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代表作之一,198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文章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致力于以她的小说文本消解父权文化。这不仅体现在莫里森的单部作品之中,而且纵向地呈现在她的诸多小说中。通过对莫里森小说文本的历时梳理,指出其消解父权文化的系列过程:揭示父权文化的危害、挑战父权文化男权中心思想以及摈弃父权文化的性别歧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佼佼者,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刚刚问世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1978年,莫里森凭借《宠儿》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被誉为是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评论家们从各个方面就这部小说进行不同的解析,比如小说备受争议的主题,丰富的语言等等。小说中,莫里森运用多种叙事方法为读者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重复自己为奴的命运,一位黑奴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宠儿》中多元叙事策略的运用。文中主要介绍了作者托尼·莫里森的背景、经历,以及《宠儿》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角色,分析小说中对于叙事策略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这些叙事策略在文学上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