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个时期,在职工中流传着“写谁谁看,谁写谁看”的说法.看似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方面显示:要将企业报副刊办得使领导满意,职工爱看,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怎样把企业报副刊办得引人入胜呢?除了提高稿件质量和活跃版面外,我们觉得,围绕企业的特点和中心任务,经常举办内容不同的征文活动,是增强企业报副刊活力的一项好措施. (一)征文可促使各单位领导关心副刊《舞钢报》的《小草》副刊近年来先后与4个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小学生优秀作  相似文献   

2.
1991年元月,铁道部大同机车工厂的《前进报》自费订阅达到5550份,全厂9400多职工中有60%订阅厂报。《前进报》是大同机车工厂的厂报。以前,《前进报》全部是赠阅,期发行数为1600多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改革的  相似文献   

3.
《四院报提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主办的一份内部报纸.创办于1987年。Ic年来,《四院报》坚持“做领导参谋,做职工朋友”,始终将两个文明建设作为宣传主线,传达院大政方针,反映广大职工心声,针吸丑恶,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受到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职工的喜爱,成为四院两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为企业改革鸣锣开道。IO年来,《四院报》坚持紧紧围绕院重大改革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如1993年院首次在全院范围内通过公开答辩竞争招聘一批年轻处级领导走上岗位,院报不仅给以及时报道配发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4.
陈扬  卢建明 《传媒》2002,(4):35
《陶城报》是佛山陶瓷工贸集团公司主管主办的我国陶瓷行业惟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对开16版彩色印刷的企业报。1989年3月28日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中国建材优秀报刊、全国部分经济十佳报刊之一;报社被评为全国轻工新闻先进集体。 《陶城报》从创刊之日起,始终坚持“宣传两个文明建设的喉舌,沟通陶瓷产销信息的桥梁”的办报  相似文献   

5.
初识《陶城报》,是在1989年的冬天。作为广东佛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报,那时,它刚刚诞生。 至今,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我亲眼看着《陶城报》一步步长高、长大:从原来佛山市内部报纸,发展到广东省发行的报纸,再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报纸也从原来的四开黑白版双旬刊,发展到如今的对开四版大型彩色印刷报纸。其发行量也一直稳定在15000份左右。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当许多企业报的老总们还在为经费发愁时,《陶城报》却已经存下了近百万元的广告收入。这在全国企业报中是少有的。 “捧着《陶城报》按图索骥” 广东人干事情,极务实。这一点,佛陶人也不例外。 身处开放前沿的广东,佛山陶瓷工贸集团实际上早在1988年末,就开始走上了按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佛陶领导层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了宣传工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决定出资,筹办自己的企业报——《陶城报》。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者》首次举办的1989—1990年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重视。1990年11月3日,征文评奖揭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第二天都刊登了新华社为此播发的消息,《新闻出版报》稍后也做了报道。首都有的新闻单位领导同志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大有意义的事”。这对本刊和各地积极参加征文活动的同行们都是一种鼓励。这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1989年7月1日——1990年8月30日),收到应征论文200余篇。从最后评出的九篇获奖论文的作者看,在中央、省、地三级新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改革的强劲旋律,《有色地质报》迎来了她的十周岁生日。 十年,对一张企业报来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悲悲喜喜,苦苦甜甜都要备尝。《有色地质报》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十年来,她与企业同驾一条舟,为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鼓劲呐喊,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有色地质报》创刊于1985年3月13日,其办报宗旨是,跟着核心走,围着中心转,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生活。报纸着重宣传报道本局系统改革、地质找矿、矿业开发、科研生产、多种经营方面的信息、成果,广大职工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精神风貌和他们的呼声、要求,同时报道与本企业有关的社会新闻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改革信息等。在报道中,编采人员把镜头、笔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把好版面好位置让他们唱主角、“唱大戏”。为了配合形势教育和局各时期党政中心工作的开展,报社十年先后举办了18次大型征文、摄影和知识竞赛。这些活动不仅为报纸增色不少,而且有效地宣传了企业形象。所以,一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确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1996年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为六中全会的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此,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学术部、《声屏世界》编辑部将联合举办“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质量”征文活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一次广泛的讨论,以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宣传质量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假如我办县(市)报……》一文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论文有5篇、三等奖11篇,另有40篇被评为入选作品。“怎样办好县(市)报”征文  相似文献   

10.
本刊和江西《新钢报》联合举办的“总编办报一得”征文活动。受到企业报人的普遍关注。一年来,企业报总编辑纷纷来稿,畅谈自己在办报中的心得体会。稿件短小精悍,文笔流畅,生动具体;其内容涉及面很广:有关于新闻舆论导向的,有依靠群众办报的,有报社管理制度建设的,有培养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久经沧桑。伴随着“二七”大罢工的脚步,一批铁路报纸整整走过了50年的历程。铁路报纸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1923年爆发的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从工人运动之初,他们就非常注意抓舆论工作。1924年,中国铁路工人有了自己的报纸——《工人周刊》,在早期的中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曾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在中国铁路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铁道建筑报》(前身为《铁军报》)、《上海铁道报》(前身为《职工通讯》)、《济南铁道报》(前身为《职工报》)、《中原铁道报》(前身为《人民铁路报》)和《人民铁道报》等一些铁路报纸先后创刊。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充分发挥了动员、组织、鼓舞和激励作用,团结职工群众为铁路中心工作努力奋斗,为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济南铁道报》伴随着共和国的前进号角和中国铁路的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企业各个时期的工作部署,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报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进新闻改革,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广大铁路职工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动人事谠,导向正确,基调鲜明,努力创造有利于铁路改革与发展的舆论环境,为铁路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济南铁道报》运输生产报道重点突出,市场营销和企业改革报道力度加大.先进典型报道浓墨重彩,安全和路风报道,铁路两个文明建设的报道常抓常新,被誉为“企业的号角,职工的心声”。愿铁路报纸越办越好,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2.
《汉中铁合金报》(以下简称《汉铁报》),创刊于1985年5月,当时是一张油印小报,自1991年3月改版胶印。 企业报是企业的舆论前哨,是企业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喉舌与耳目,读者对象和服务对象是企业全体职工,有无生命的关键在于能否受到职工的欢迎。因此,必须树立群众观点,使报纸贴近职工。企业报也只有增强贴近性才能办出自己的个性,受到职工的喜爱,真正扎根于职工之中。近年来,我们对报纸版面作了一些改革,在宣传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多为赠阅发行。这常被有些人认为“反正是白来的,无所谓”。而不知珍惜。正如《桃纺报》读者为厂报发行献策报道中反映的:报纸“想看看不到,却原来被锁在柜里睡大觉”。看来,企业报如何切实发送到基层班组,发送到真正需要它的广大职工个人手中。确是搞好发行、提高报纸利用率的关键环节。《北京铁道报》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对大同分局“取消中转环节,由发行员直接发送,使沿线当日见到报”的办法;对丰润电务段“实行网络发送、追踪落实、单项考核”,实现“直属班组当天看,三天之内到沿线”的做法;对太原铁总机械施工公司“采取党报党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陕西工人报》的前身为《西北工人报》,创刊于1950年2月7日,1956年2月改为《陕西工人报》。先后由胡海、方枫、于成任总编。1960年10月停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1983年元月《陕西工人报》正式复刊。开始为周刊,1984年1月改为周二刊。同年6月组成编委会,石文彬任总编。1987年元月改为周三刊。1993年元月由四开四版改为对开四版。目前,报社已经有一支比较过硬的编采队伍和先进的激光照排设备,经营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现任社长兼总编段文哲。 作为一张主要服务对象为全省广大职工的省总工会机关报,《陕西工人报》复刊以来,始终把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报道广大职工和各级工会组织、企业领导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及时反映职工的心声和意见,为职工说话办事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发时代之声,做职工之友”,逐步形成了“贴近、吸引、服务、参与、引导”的特色,受  相似文献   

15.
八月一日,在合阳报社举办的“全国县报全展”会上,《合阳报》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头版头条《追悼会上的红花》一下子吸引了我,“看了题目,你可能觉得奇怪。按习俗,追悼会上,不戴白花,便佩黑纱,为什么会披戴红花呢?”它逼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通讯,它确实象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姓企,办副刊是否必要,其地位与作用如何,则与普通报纸有许多共同点。常常听到一些职工对企业报的议论,说“一版是给领导看的,二版是给中层干部看的,三版是给管理干部看的,四版才是给我们看的”。四版就是副刊版。这种说法固然失之偏颇,但也说明广大职工是非常重视与喜爱副刊,副刊在企业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领导决策服务,为职工工作、学习、生活服务”,是我们企业报的办报宗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做到既为领导决策服务好又为职工服务好,即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是我们《西安铁道报》近年来苦苦追求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我们认为,企业报虽小,但她毕竟是“报”,是新闻纸,属新闻范畴。因此,不能把企业报办成文件汇编,工作简报。她通过新闻发布,让广大职工接受各类信息;通过典型宣传,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企业报必须按新闻规律来办。这一观点,我们用各种方式慢慢地向领导渗透,已经得到党政领导的认同。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尽力减少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腾出版面多上各类新鲜的新闻事实和各类典型。 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约定,会议是否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主要看其新闻价值,看其与职工利益关系大小,而不是看哪一级领导人出席。全分局大型会议,只报道其领导决策要  相似文献   

18.
一张企业报,进入千万职工家庭,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大庆油田报》走进家庭4年来,始终坚持贴近油田企业生产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原则,积极发挥先进文化传播队、改革发展稳定促进队、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服务队“三个作用”,共开辟《路在脚下》等栏目72个。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报靠广大读者广大职工参与,方能办好。而就职工关心的问题在报纸上开展讨论.是引发读者兴趣,吸引职工参与的好办法。今年8月蛇口《消息报》开展有关《质疑一个口号》的讨论就是一例。《质疑一个口号》是8月21日刊载的署名“东方伊人”的文章,该文对当时深圳街头树立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公益广告口号“不敢恭维”、“不能接受”。理由是它在“科学上略显欠缺”,因  相似文献   

20.
蒋光明  杨民生 《新闻界》2005,(5):12-13,11
行业报的“生死抉择” 目前,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有71家会员单位.就这71家单位而言,他们对转制的适应能力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报社,基本具备转制条件,用人、分配、财务三项制度改革已经完成,自己积极要求转为文化企业的,有17家,占24%.这些报社大多是进入市场比较早,发展比较快的.如《中国计算机报》、《中国保险报》已经被批准作为改制的试点单位.《中国汽车报》、《人民邮电报》等报社也正在积极申请转制;第二类报社,经过多年改革,转制有一定基础,但用人、分配、财务三项制度改革尚不够完善,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这类报社大多是国务院各部委或行业协会主管的行业报,有48家,占68%;,第三类报社,一般由于所属行业性质或规模方面的原因,报社也比较小,如果转制为企业,脱离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报纸可能办不下去.这类报社是少数,约占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