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有人对你肚子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但凡一件事,有利必有弊,BP机响的不是时候,响得记者心神不宁,响得采访对象扫了兴,便起相反的作用了.  相似文献   

2.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 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有人对你肚子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  相似文献   

3.
与一位年轻记者下乡采访,他腰间的BP机隔一会就响,一响,便放下笔去打电话,弄得采访断断续续,被采访的村干部说:“你们太忙,我也没有什么说的了。”采访草草收场。 BP机是个神奇的玩艺儿,不管你走到那里,只要有人对你一呼,便传来一个信息。毋庸置疑,这有助于记者的采访。然而,凡一件事,有利便有弊,  相似文献   

4.
8月5日中午1时35分。深圳东方明珠酒店。采访完深圳太福公司资产拍卖会的深圳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正围在一桌吃饭,同行们谈笑风生,情意浓浓。突然,一声巨响,餐厅的天花板被震得掉了一块。当时我以为是中央空调出了毛病,没在意,刚来深圳特区报的摄影记者王军笑着说:“可能闹地震了”。坐在他对面的金融早报的摄影记者张克稚接上说:“你们北京人太敏感了,闹了一次地震,一有风吹草动,总以为是地震”。说完,他的BB机响了。老张放下筷子,走出去了。  相似文献   

5.
《多搞一些“带响”报道》刊出后,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询问有关“带响”报道的录制问题,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带响报道怎样才能录制得好呢?根据众多广播工作者的经验,除了坚持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等原则外,还应着重抓好这样五个环节: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大家知道,带响报道比起文字报道的采访要复杂得多,对记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采访时,记者除了耳闻手记,还必须“录音”,要用实况音响  相似文献   

6.
8月9日晚,我冲洗完照片,写完稿子一看,时间已是10点半了。带着一丝倦意从报社出来,走到常去的那家大排档,要了一份炒面,“嘀嘀嘀……”摄影包的BP机又响了起来。“又有什么事?”出于职业本能,我又紧张了起来。“高记者,明天我要上班了,全家衷心感谢你,龚亚丽”,看见BP机屏幕上显示出的留言,我舒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7.
陈迹 《新闻爱好者》2006,(11):46-47
作为记者,有着“政治采访之母”之称的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曾这样生动感慨地说过:“采访他们常常是一场消耗精力的战斗。我想采访他们的请求几乎总是受到冷遇,或者干脆被拒绝。如果他们终于同意了,我也得等几个月,才能得到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的接见。当终于见到他们时,我又不得不使尽一切心计使他们给我比半小时、一小时更多的时间。然而,一旦见到他们,采访活动就成为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①作为采访对象,中国著名演员陈道明在谈及记者采访经历时也说过:“采访就像扎针,你找准了我的脉,就能抽出血来;找不准脉,你扎得我…  相似文献   

8.
那天与青年记者交谈,一年轻人问我:做批评报道采访,若让被批评方死拉住,还请吃了饭,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那怎么办?我说:"饭吃了,该批的还得批."  相似文献   

9.
思考的深度     
高尔基说:“谁思考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如何理解这个“思考”呢?中国青年报记者郭梅尼的体会是:一篇稿件的质量,取决于采访,而采访的深度,又取决于思考的深度。她初当记者时,采访只知道采访材料,却不懂得采访思想观点。如果没采访到思想观点,那些生动的材料就象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5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章敬通知我,"有紧急任务,在办公室待命"。这是时政记者常有的事,不奇怪。但他不告诉我要去采访什么却使我纳闷。一时间,我也不便多问。我脑子迅速转动着,莫非是叶剑英老帅病危?是去外地吗?过了一会儿,红电话保密机响了,通  相似文献   

11.
老山前线一等功臣徐良负伤失去一条腿后,他的恋爱对象陈燕不改初衷,仍然与徐良结为终生伴侣。有的记者采访时说,陈燕,你的情操高尚,思想境界非常高。陈燕听了不同意,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说得那么多。我根本不是象你们所说的那样。我的情操没那么高尚,品德也没那么高尚。如果再让我找一个一条腿的人,我决不会再找了。我实实在在地说,就是因为我和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电视节目的采访中,记者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农民,因此,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要求更加突出。著名记者邵飘萍说:“欲达多得事实之目的,必能先发有效之质问。”对农民的采访提问要有平民情结、平民视角、平民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从苏步青教授接待记者采访说起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一篇漫谈记者素质的文章中说:“一次,有位年轻记者上门采访,要我谈谈我是怎样成为科学家的。我说,这是一个大题目,你有没有事先看过有关我的报道。他说没有。那我就感到奇怪了,报社怎么会把这样一个题目交给这样一个记者呢?他又怎样去完成这么繁重的任务呢?那次采访,没谈多久,就谈不下去了。因为我在数学上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微分几何学的,而他却干瞪眼,问我‘微分’两个字怎么写。”苏老还说:“希望见到高素质的记者,他们政治思想性强,知识面广,业务精通,而且人品也是一流的。我…  相似文献   

15.
学艺札记     
记者的采访本每个记者都有一本采访本。一位做过多年记者工作的同志对我说:“我们记者的采访本,可是一样好东西;简直可以这样说:采访本是我们记者认识社会生活的‘万宝全书’!”他说:“作为一个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常常是很难从书本上学到的。要熟悉社会情况,根本的办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向一切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的人请教。”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是记者采访的结果。可以说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过程,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笔者现就电视新闻采访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是记者采访的结果。可以说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过程,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笔者现就电视新闻采访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战 《新闻前哨》2005,(5):26-27
说到信息消化不良,也许很多一线记者或有过新闻采访经历的人都会不以为然。因为在我们平时的采访实践中,很少有信息多得用不完的时候,相反,有些战线冷僻的记者还常常因为信息不足而四顾茫然、找不到出击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何谈什么信息消化不良呢?以信息的多寡来衡量我们消化信息的好坏,这是很容易让人走入的误区。事实上,无论信息多少,它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无意中,在互联网上发现一组照片:两位电视台记者在做现场采访,而在被采访者面前一米左右(电视镜头不会触及到的地方),有人举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用粗笔写着被采访者“该”说的话。 发布这照片的人给它起了个不无讥讽的标题:《“照我写的说”》。网友对此发表了很多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的调侃:“怪不得记者不采访我,原来嫌我是近视眼,隔得远看不见那纸上的字”。 看着网友的批判,身为记者的我很为照片上的同行抱不平:记者也是出于善意啊,那不是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