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苏和振兴.必然使中华文化的活力也得到提升,随着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民族的精神品格乃至国家的形象尊严都会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不同类型的文化网站风格迥异,彼此隔绝;网站内议题疏离,流于浅表;中华文化图景拼贴式呈现,意义碎片化。应改变碎片化、拼贴化的网络呈现状态,以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为线索,使中华文化的网络传播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文化生态场域,使网络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知识梳理和认识(一)知识网络构建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叶葡萄牙入踞澳门,使这个有着悠久中华文化传衍历史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东西文化和经贸交汇的中心.一方面,长达四百年的葡萄牙实际管治,使以葡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澳门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又使中华文化成为澳门社会的文化主体和发展基础."主体"与"主导"的分离或背离,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望、对峙和制约的特殊空间.澳门的回归,在文化主体与主导的一致性上掀开历史的新页,但在中华文化主导下保持澳门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是澳门发展的文化优势.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层次和影响力,扩大文化交流,便提到特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在不同境遇中的应变形态,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化传统命运的狭窄视野,呈现出传统在种种痛苦的现代"分娩"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以其种种"异质"表明着它同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深层的联系,以其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而又自立独立的形态表明着中华文化的强大衍生力.而海外华人文学对华人文化的命运是最敏感的,它始终立足于"本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课题,记录着海外华人的漂泊命运和精神归宿,从而拓展了我们考察中华文化的现代命运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其中古诗词又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古诗词可谓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中驰骋文人之才力,抒发古人之性灵,反映前人之习俗、风情,展现时代之变迁、历史之陈迹,真可谓字字珠玑、意蕴无穷,价值不可估量.这些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化"是指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人民所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的复合性文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它作为草原人民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草原文化这一核心理念,对发展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踞澳门,使这个有着悠久中华文化传衍历史的南海小渔村,成为东西文化和经贸交汇的中心。一方面,长达四百年的葡萄牙实际管治,使以葡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澳门剧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华人,又使中华文化成为澳门社会的文化主体和发展基础。“主体”与“主导”的分离或背离,使澳门成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望、对峙和的特殊空间。澳门的回归,在文化主体与主导的一致性上掀开历史的新页,但在中华文化主导下保持澳门多元共存的文化生态,是澳门发展的文化优势。在这一前提下,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层次和影响力,扩大文化交流,便提到特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2.
文摘之窗     
《教育文化论坛》2015,(1):138-139
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的策略文化传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当前应理性面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指导下,选取中华文化资源来满足他国受众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以下策略:坚持人际传播是基础,推动文化传播日常生活化;大众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国传统译论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使我国传统译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现代翻译学,体现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在全球性跨文化交流中同其他文化多元互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通过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积极倡导优秀传统校园文化,来影响师生的思想文化,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不和谐因素.从这个意义来说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重要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使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性,增强包容性,体现时代性,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然而随着中西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一些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淡化了。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却令人堪忧,河南省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当前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安阳、信阳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之上,为文化体制改革下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不仅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经验和民族智慧,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求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国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已悄然流行,尤其是逢年过节,大街小巷那一串串红红的中国结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古老与绚丽,而中国结也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正风靡世界.本文试从中国结的历史、哲学背景、色彩、式样等方面向大家展示一个泱泱大国中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艺术美的代表之一--中国结.  相似文献   

19.
言子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言子为儒家学派的创立、孔子思想的传承发挥过积极作用,子游、子思、孟子一脉相承,是早期儒学的嫡系和中坚.言子传承孔子的礼乐文化,在彰显人文的教化功能、开启文学的审美源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言子佩道南归,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文开吴会,道启东南,成为江南文化具有创辟之功的始祖,其深远影响关系中华文化基本格局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