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玉吉 《青年记者》2016,(10):70-71
一 这些年不断发生“乌龙新闻”事件,举两则例子可以窥见一斑. 一则是2011年4月某电视台报道农贸市场存储库中催熟香蕉的操作过程,未向有关专家求证,便称“误服乙烯利会出现呕吐、恶心及灼烧感,长期服用对人体有害而无利”,影射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这一错误报道随后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在市场供求关系基本没变的情况下,几天之内香蕉收购价从7元/公斤跌到3.6元/公斤.香蕉产业技术专家表示,该报道缺乏基本常识,使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常用手段,不会产生任何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部分媒体报道了"海南香蕉患癌"的消息,于是,很快引发海南蕉市"崩盘"→香蕉价格大幅下降→大量成熟香蕉烂市,原本1.5元一斤的香蕉到3月20日时,一毛一斤也无人收购。据有关专家估算,这段时间,整个琼北地区每天至少损失1700万元,对不少蕉农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好在政府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并公开出面澄清事实,才免除了一场因为新闻报道造成的人为灾难,为蕉农挽回了  相似文献   

3.
王丽歌 《青年记者》2007,(14):48-49
2007年4月7日,国家衣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声明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澄清“海南香蕉致癌”的传言。当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蕉癌”风波做了调查分析。4月8日,自3月下旬以来一度十分低迷的海南香蕉价格,开始从跌破成本价的每公斤0.24—0.30元回升到0.9元。4月9日,收购价有的达到每公斤1.6元。至此,一场突如其来的“蕉癌”风波得以逐渐平息。  相似文献   

4.
王丽歌 《青年记者》2007,(14):48-49
2007年4月7日,国家衣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声明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澄清“海南香蕉致癌”的传言。当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蕉癌”风波做了调查分析。4月8日,自3月下旬以来一度十分低迷的海南香蕉价格,开始从跌破成本价的每公斤0.24—0.30元回升到0.9元。4月9日,收购价有的达到每公斤1.6元。至此,一场突如其来的“蕉癌”风波得以逐渐平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正值香蕉上市季节,一个以讹传讹的"致癌风波"突然宣布了海南香蕉的"死刑",令香蕉收购价格从每公斤3元降到0.3元,每天出岛香蕉由原来的7000~10000吨,减少到3000多吨,海南蕉农每天损失1400万元。祸不单行,4月底又发生的"香蕉SARS"短信谣言,让海南香蕉再次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6.
一头大蒜1元多,超市标价卖到19元/千克,你敢相信这还是大蒜吗?而同在这家超市里,猪后腿肉价格却为698元/500克,一斤猪肉拼不过一斤大蒜的悲剧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新华网5月8日报道)这是个“悲剧”不断的年代,但更多的悲剧都只是发生在人的身上。人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难免多思、多欲,也自然多“悲剧”。可如今,这餐桌上的大蒜与猪肉之间,竟然也发生“悲剧”,真叫人看不懂了。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娱乐信报>消息,今年北京纸老虎图书庙会打出"图书10元1斤"旗号,一时间人流如潮.据图书庙会主办方透露,此次庙会共有113家出版社的50万斤图书进场,截至2月10日,共售出20万斤图书.在现场有读者认为,图书论斤销售真正的受益者是读书人,但也有读者表示,用卖菜的方法卖书,是对文化和读书人的亵渎.老实说,我的感觉更接近后者.联系到前一时期,还是娱乐信报报道:城乡贸易中心论斤卖书,5元1斤.真是有点悲哀了!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AI版发表了一篇<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此文对香蕉的巴拿马病进行重点报道.同一天,<信息时报>又以<巴拿马病堪称香蕉癌症,多个国家地区深受毒害>为题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巴拿马病就是香蕉世界的癌症,无药可医……目前国际科学界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广东一家报纸一篇关于海南香蕉染上“蕉癌”的报道,引起消费者恐慌,造成海南香蕉价格大幅度下降。最严重时海南香蕉产业每天损失上千万元,蕉农欲哭无泪,这一情况被称为“香蕉事件”。后经查明这是由一篇失实报道造成的,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在稿中不准确地援引了一位专家关于香蕉树传播“巴拿马病毒”的信息,由于信息误传产生了对受众的误导。后经记者特地采访专家,由专家证实患了“巴拿马病毒”的香蕉树不会结果,结果的香蕉树就不会有“病”,更不会得“癌”,从而彻底澄清了事实,驱散了谣言。  相似文献   

10.
遇事多想想     
一天早晨,我手端饭碗到村边大杨树下的饭场上,听村民“侃大山”。一中年汉子说:宋庄的宋绍明利用废桐树枝加工镜框条,每年收入几千元,算他有办法。七旬老汉王申平接过话茬说:我从玉米贩子手里高价买了6斤叫“吨玉”的种,我认为,带吨子号的,再低亩产个七八百斤是不成问题的。结果长出来的玉米棒像小香蕉,几乎绝收。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9,(14):14-14
4月17日,著名小说家林斤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由于心脏和肺功能衰竭,林斤澜先生4月11日逝世,时年86岁。  相似文献   

12.
美国资助的自由欧洲之声/自由电台4月6日表示,该电台的一名记者在伊拉克被击毙。自由欧洲之声发言人安娜.劳索娃表示,该电台阿拉伯频道记者哈迈勒.哈拉夫4月5日被发现死于伊拉克的西部地区,死者头部中弹,警察正在调查此事。50岁哈拉夫于4月3号失踪,她从2004年开始负责报道有关伊拉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沈新轩 《新闻窗》2007,(3):11-11
4月20日至27日,省第十次党代会在贵阳胜利召开。面对这五年一次的盛会,省内各新闻媒体依托各自优势,精心策划,在版面安排、栏目设置、报道形式、稿件采写等方面都努力创新,报道浓墨重彩,为这次盛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会前宣传有声有色。从3月19日  相似文献   

14.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事件,齐鲁晚报迅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抗震救灾报道紧急动员,迅速确定总体报道基调和方案.从4月14日至27日,齐鲁晚报先后派出5名记者赶赴灾区,全力投入救援与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5.
都是传媒惹的祸?——理性审视"蕉癌"风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4月7日,国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声明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澄清“海南香蕉致癌”的传言。当晚,中央电  相似文献   

16.
敏感有余 质疑不足——从“高露洁风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露洁事件”已落下帷幕,事实最终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澄清。但我们仍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面前,媒体把关人的质疑精神和敬业精神哪儿去了?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7日——4月18日,新闻误报阶段。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这一失实消息,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新浪网18日当天的网上调查显示,91.3%的网民表示将不会考虑再买高露洁牙膏。第二阶段:4月19日——4月20日,新闻追踪阶段。媒体的关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家乐福马连道店里,赫然打出“特价书:7.5元一斤!”据了解,本次活动从6月1日开始,到9月1日结束,目标瞄准暑期放假的青少年学生。涉及的图书品种主要是少儿类、百科类、文学名著类和生活类图书。家乐福特价书:7块5一斤!@于鸿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广东一家报纸一篇关于海南香蕉染上"蕉癌"的报道,引起消费者恐慌,造成海南香蕉价格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读报求疵录     
平时,我常看《新疆日报》和《乌鲁木齐晚报》(以下简称日报、晚报),来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收益不小。但也发现有的报道在写作中有误。下面抄录几条,以求引起采编人员注意。数字不吻合日报1985年4月10日一条消息,写上海支边青年薛惠芬“去年分管的104.8亩水稻,不均单产1,344斤,总产138,000斤。”演算一下,发现数字不对,总产少了2,851.2斤。尽管这两千多斤和十几万斤相比微不足道,但既然都用实数,就应互相吻合,差一斤,新闻也会失去准确性。“1984年信访处共收到群众来信一千四百六十  相似文献   

20.
石倩 《东南传播》2010,(9):166-168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新疆日报》对玉树地震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的主要是内容分析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选取了从2010年4月15日到4月21日一周内两份报纸中玉树地震的相关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安排、报道体裁、报道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两份报纸的报道特色和需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