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万晓红 《山东教育》2013,(12):47-48
新入园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面孔,他们在心理上是非常紧张和恐惧的。而如果有了相知的伙伴,幼儿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对新入园幼儿交往行为的观察中,我发现了不少孩子们交往的"小秘密"。游戏吸引,同伴交往,稳定情绪案例:源源来幼儿园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
家园同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进行的。我们认为,这只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途径。如果能争取家庭的配合,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交往冲突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内容。交往冲突及冲突解决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中美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教师管理冲突方式的比较,发现受文化、传统、价值观等诸因素的影响,两国幼儿和教师在处理冲突的方法上存在差异。为提高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教师在加强幼儿交往技巧训练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幼儿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4.
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交往冲突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内容。交往冲突及冲突解决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中美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教师管理冲突方式的比较,发现受文化、传统、价值观等诸因素的影响,两国幼儿和教师在处理冲突的方法上存在差异。为提高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幼儿教师在加强幼儿交往技巧训练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幼儿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5.
张淑萍 《考试周刊》2013,(4):185-186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及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这的确会给幼儿带来不少的压力。怎样让入园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作者对幼儿生活习惯、独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以共同做好新生入园工作。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是一种学前教育机构,是每位幼儿进入学前教育的必经阶段,是整个教育体系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从幼儿学前教育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而幼儿园设置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重要的学习形式,为幼儿自主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为幼儿的语言交往创造了丰富的环境,共同讨论一下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交往与合作——儿童幸福成长的心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教育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构筑学习化社会的前端阵地。在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今天,我们要花大力气营造氛围、搭建舞台、提供机会、选择策略,为每一位儿童的幸福成长创设交往与合作的心理环境。第一,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幼儿园之所以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幼儿同伴的接触交往在满足幼儿的归属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园固然要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但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静 《考试周刊》2012,(81):189-190
幼儿在入园之前大都生活在家庭的关爱和呵护下,接触交往的是自己的亲人。幼儿在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接触的人群范围也变大,活动交往也随之增多,这是幼儿学习和新生活的开始。在我们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一些独来独往的幼儿,这些幼儿或许没有进入脱离父母的独立生活状态,往往在幼儿园表现为沉默寡言、不主  相似文献   

9.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案例放学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即将入园的宝宝到幼儿园参观。宝宝在一座小房子里玩时,两个大班孩子跑过来占领了小房子。宝宝没有反抗,但是眼泪快掉下来了。这时候妈妈发现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蹲下来先把宝宝搂在怀里,然后很不高兴地对大孩子…  相似文献   

10.
《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好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我们采用不同的启发引导,力求培养幼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周娟 《中学生电脑》2021,(1):156-156
幼儿园规则就是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所需遵守的行为规则。常规的建立是集体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周丽 《动漫界》2022,(16):88-89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的旋律,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不愿与人交往,交往语言欠缺,缺乏分享经...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在幼儿园是较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辩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善于创设有利于幼儿交往的条件,帮助幼儿提高辨别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独立解决冲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文明史历经数千年一直传承至今,讲文明、懂礼貌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阶段,对于语言用语的使用会因为没有经验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同时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具有可塑性,是学好语言用语的关键时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形成健全人格既符合个人成长需要,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因此广大幼儿教师要重视文明礼貌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对幼儿开展教学工作,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感受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促使其可以主动使用文明用语,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及生活点滴中进行渗透,为幼儿日后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现今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文明礼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幼儿园如何进行文明礼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为各位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幼儿交往冲突和幼儿交往冲突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冲突的解决方式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通过对中日幼儿教师在管理冲突方式的比较,发现两国幼儿教师在处理冲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本文从培养目标、文化背景、家长教育观念等几方面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中日幼儿教师在幼儿冲突管理方式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管理冲突策略的差异,为幼儿教师提升管理冲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玩具世界”,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3):126-131
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其社会交往主要集中在幼儿园,而幼儿园中的交往又以同伴互动为主,冲突就在这些互动中产生.传统观念认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有学者提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例验证的方法探讨了36岁的幼儿而言,其社会交往主要集中在幼儿园,而幼儿园中的交往又以同伴互动为主,冲突就在这些互动中产生.传统观念认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有学者提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例验证的方法探讨了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具体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持续时间、解决策略以及冲突结果进行分析.希望借此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社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看,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交往主动性相对较差是我们这个日托、寄宿混合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而在黄昏时段幼儿的情绪波动最大,在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改善黄昏时段幼儿园的活动和环境,来改善幼儿的在园情绪和交往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主动性。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与客人、教师、同伴等不同群体交往方面的主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矛盾冲突的主动解决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