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不是文化精英们想要的结果。一个二流搞笑电影以让他们痛不欲生的票房,成为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神奇的王者。在动辄成本上亿的国产大片面前,投资仅约3600万元的《泰图》像一个不起眼的属丝。三个主演徐铮、黄渤、王宝强加一起,身价都赶不上《一九四二》中任何一个饰演配角的奥斯卡影帝,整个剧情充满低级趣味的搞笑台词和肢体语言,外景地是中国屑丝们出国旅游的首选地泰国。但席丝完成令人震撼的逆袭,将那些鸿篇巨制打得满地找牙。  相似文献   

2.
李姣 《华章》2013,(15)
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和电影行业日益发展,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电影字幕翻译在民族文化输出,异域文化输入过程中也日益彰显其重要作用。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字幕翻译作为个案,主要从文化差异和视界融合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张思佳 《文教资料》2011,(33):80-81
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表现了中关文化的碰撞和调和。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一文化差异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关文化碰撞后最终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年12月12日上映以来,打破了华语电影多项纪录,与创意营销密不可分。《泰囧》凭借对电影的准确开掘和策划,利用视频营销、口碑效应、新媒体等有效行销手段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精彩的创意源自于生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达到与观众的共鸣才能创作最好的电影。  相似文献   

5.
《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年12月12日上映以来,打破了华语电影多项纪录,与创意营销密不可分。《泰囧》凭借对电影的准确开掘和策划,利用视频营销、口碑效应、新媒体等有效行销手段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精彩的创意源自于生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达到与观众的共鸣才能创作最好的电影。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但是其文化也有各自的特点,在对生死观的理解上是不尽相同的。通过比较电影《红高粱》和《挪威的森林》,分析了中国理性、实用的生死观与日本"惜生崇死"的生死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电影片名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影片的内容和主题。通过对大量中外电影片名翻译的例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影片因过于追求商业价值而忽视了文化差异,出现了文化失语的现象。为了解决文化失语现象,本文研究了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认为影片名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人文文化和宗教文化两个方面。最后,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片名翻译宜采用的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品作为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是研究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以及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和融合的重要样本。综观世界影坛,有三部展现婚庆典礼的电影兼具文化融合这一寻根时代的时尚议题和轻松浪漫题材,在真实温情的家庭氛围、婚礼的喜庆和欢乐中融家庭关系和价值观念、文化身份和融合的探讨于一炉。它们是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宴》和希腊传统文化的《我盛大的希腊婚礼》及美国文化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本文以《喜宴》为基础,对比后两部电影,探讨电影折射出的不同民族间的家庭价值及文化身份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同时,揭示出这三部电影的共同议题:文化融合和文化整合,以及在多元文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应如何面对挑战跨越文化藩篱,最后,揭示了多元文化共存和多向交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03-110
用"责任担当"一词定义《全能囧爸》《失孤》《夜孔雀》中的"父爱"太轻了,这三部电影中的父爱既有父亲的担当又有母性的偏执疯狂,是不同寻常的父爱。三部电影里父亲对儿子怀有深深的愧疚,儿子既是套在他们头上的沉重枷锁,更是支撑他们活下去、前进的唯一动力。中国电影紧跟城市化的脚步,在塑造底层小人物的形象时,关注家庭的悲欢离合,努力突出父亲在家庭的承担,从而在父之爱中缓解了他们所处的生活困境。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世界是平的》又叫《服务外包》以热门话题服务外包和爱情、文化为主题,演绎了一场跨文化爱情,也体现了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和文化融合。以该影片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适应理论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文化震荡(尤其是文化疲劳和文化距离两方面)和跨文化适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通过剖析男主角陶德.安德森在印度所经历的文化冲击及他所采取的跨文化适应策略,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从文化冲突转向文化融合,从而有效地达成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影《喜福会》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沟通的障碍以及她们在东方信仰与西方价值观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争执。母亲与女儿的交流障碍不仅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一种文化差异。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解读了电影《喜福会》中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李珺 《海外英语》2022,(13):15-16+27
语言和文字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来进行逻辑性的考虑。电影作品作为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影的字幕翻译中,也特别要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性。文章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差异视角下外国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电影欣赏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中外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应分析对比这种文化差异,正确引导外国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使他们在电影欣赏中能很好地进行好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14.
电影《刮痧》抓住了东西方文化及教育观念间的差异和不同,是一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国产电影佳作。文章由电影《刮痧》产生的社会反思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阐述了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电影《阿凡达》的成功,在于其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各种文化理念的融合,其中也包括了大量中国元素的注入。本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思想对《阿凡达》进行分析、解读,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在影片中的融汇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6.
港囧     
<正>制片地区:中国内地导演:徐峥编剧:束焕主演:徐峥/赵薇/包贝尔上映时间:2015年9月25日内容简介《港囧》,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香港的囧途趣事。本片主要讲述主人公王郎和小舅因不同目的来到香港,展开了一段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旅程,最终两人获得友谊并懂得了人生真谛。本片深挖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差异,是一部融入搞笑和地方文化特色于一炉的公路喜剧。  相似文献   

17.
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在2012年尾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这部电影采取的喜剧类型,非常适合观者的欣赏习惯.影片用都市白领的生存境遇作为叙事的主线,并且将幸福感等重要命题纳入到作品的讨论之中,这无形地在喜剧娱乐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影的反思力度,使其艺术实践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合拍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探究中美合拍动画片《功夫熊猫3》中故事背景、熊猫形象和电影价值观的杂糅现象,从中可以发现,该影片不仅展现了包括熊猫、功夫、吊脚楼、绸带舞等浅层的中国文化符号,也融合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等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功夫熊猫3》为代表的中美合拍影片平衡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价值差异,从而使世界不同区域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农时华 《广西教育》2014,(27):103-104
从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来看,其与中国文化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包括消费文化的差异、投资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道德标准的差异;也体现在文化取向的差异如颜色取向的差异、典故引用的差异等。观众了解文化差异,更能对影片语言文化美进行欣赏。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又名《服务外包》是美国导演约翰·杰夫考特(John Jeffcoat)2006年推出的一部作品.本文通过分析影片情节,突显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东西方文化从相互冲突到和平共处的跨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