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现状。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与过程控制、教学质量评价以及专业教育特色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可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加强特设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作为特设专业之一,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尤为必要。盐城工学院通过新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从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设计环节以及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训练等方面,构建并创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卓越地下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特点及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发展方向,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具体而言,改革教育理念,建立OBE理念下的教学新体系;加快教材革新速度,多层次多角度编写教材;创新授课模式实现教学多元化,从而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下空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备资源,与地面空间相比,城市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密闭性、稳定性、节地性和一定的经济性。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有效解决诸多“城市病”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建设城市的迫切需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本文全面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背景,探索专业定位、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等专业建设内容,可以为其他院校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5,(11):113-118
目前,满足工程建设信息化时代发展之需且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迅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此,文章在充分分析现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工程建设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异于传统专业教育、保持专业特色和适应未来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地下空间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定位是其专业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本文详细分析影响专业定位的不同因素,并给出郑州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定位的基本思路和依据,其相关专业定位思考与经验,可为该专业的合理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行业需求方面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实战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设一流专业是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需要和基本保障,探索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通过探索与实践适应了汽车产业发展和国家汽车强国战略的需求设置,适应了应用性工科专业的发展要求,建设工科一流专业需要坚持特色定位办专业,树立面向就业的教育理念,以"双一流"建设要求为纲,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重视以学生为本,"以结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套具有长安大学特色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经验,通过融合创新型实践经验,持续改进与完善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打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为目标,根据现阶段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以师资队伍为保障、课程体系为基础、创新基地为支撑、人才培养质量为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完善路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路桥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出发,通过深入剖析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特点,分析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而明确其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团队培育等角度探讨教学改革措施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双一流"院校建设重在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动态调整可使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进而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群品牌效应.建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应坚持以下理念:努力突出学校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以专业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如政行企校合作模式等;要准确及时预测专业群人才需求;在资源建设中应形成校企、校校、专业群间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享模式."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以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城市地下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城市地下工程实验室建设和使用为基础,在教学团队建设、创新教学机制、科研交流体系、校企合作机制和导师科研项目等5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从应用效果看,调动了师生科研热情,培育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在能源转型背景下如何达成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聚焦油气储运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及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升级的内在发展需求,以新时代党建工作为引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不断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新形势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文章总结了一流专业建设期间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22,(2):112-116
为支撑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迅速扩张和顺应新技术发展趋势,解决满足行业需求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紧缺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双万计划”专业建设要求和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办学实际,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产教协同地理信息科学一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与企业深入交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教协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践,阐述了近5年人才培养实践效果,为我国GIS专业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持续改进协同机制,明确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制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对策,建立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以提升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诸多省份实施了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持续建设优势专业,主动服务社会发展,突出国际综合影响.品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包括标杆赶超度、成果显示度、机制创新度、目标达成度、专业声誉度和社会贡献度等六个维度,为提升品牌专业建设成效,高校应着力构建一流培养体系、建设一流教学资源、打造一流品牌专业文化,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任务是一流本科教育,而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核心。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基础和“三海一核”发展定位,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推进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双一流”建设,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为我国其他兄弟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双一流"建设,对北京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京市通过建立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分析评价维度,差别化发展高精尖学科,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建共享等手段,促进地区"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推进。通过对美国加州地区以及上海、广州等城市高等教育统筹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分析,认为北京市应在统筹高等教育资源、实施有效的动态评价体系、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持续加强改革,助推首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人才需求预测及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地下空间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导致行业对人才较大的需求量与目前高校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缺乏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本文通过灰色预测模型窥探城市地下空间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还运用经济学虚拟变量回归模型结合逻辑推理,科学合理地预测出广东省未来几年内每年需要该专业人才为900人左右,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同时,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深度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