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一份"发现鼠疫疑似疫情"的紧急报告,使青海省政府立即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疫情发生地周边3500平方公里被封闭,疫情得到控制.鼠疫,因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我国甲类一号传染病,也是国际三种检疫传染病之一.我国同肺鼠疫的斗争,可以追溯到清代末年.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北京面临着一场鼠疫的袭击,并因此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传染病的首次防控。鼠疫又称作黑死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它传播性强、发病快、病死率高。14世纪欧洲发生的鼠疫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12年,我国东北的大鼠疫导致20多万人死亡。北京靠近东北、内蒙古等传统的鼠疫疫源地,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鼠疫的侵袭。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一份“发现鼠疫疑似疫情”的紧急报告,使青海省政府立即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疫情发生地周边3500平方公里被封闭,疫情得到控制。鼠疫,因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我国甲类一号传染病,也是国际三种检疫传染病之一。我国同肺鼠疫的斗争,可以追溯到清代末年。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认定的甲类传染病仅有两种:鼠疫、霍乱。鼠疫也称“黑死病”,在世界范围内曾三次大流行,数千万人殒命。而在清朝末年,华人医生伍连德仅用4个月就领导消灭了一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死于疫病的人数止于6万人  相似文献   

5.
传染病在历史上被称为"疫""疠""疠疾",统称为"疾疫",是对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清代北京城市规模较大,人口密度提高,且流动性加快,更容易暴发各种传染病,天花、霍乱、白喉、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相继流行。清代抗击疫情经历了一个从仓促应对到科学防疫的历程。清前期基本以隔离、施药为主,至清末逐步确立起较为合理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卫生防疫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和平 《兰台世界》2006,(13):70-71
进入近代以来,各种传染病一直困扰着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未久的革命根据地遭遇严重的疫病侵袭,被毛泽东称为“苏区中的一大仇敌”。侵袭苏区的疾病,主要是当时农村常见的大多无特效药医治的烈性传染病和急性传染病。烈性者有鼠疫、天花,急性者有疟疾、痢疾  相似文献   

7.
一、鼠疫的爆发及东北亚的国际形势清宣统二年(1910)中国东北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其影响之深远、破坏程度之大实属近世所罕见.鼠疫最开始发生在俄国境内.早在1908年左有,俄国就时有发生.很多怀疑感染鼠疫的中国人都被驱逐至中国境内,鼠疫逐渐开始在中俄边境蔓延并在东北内地爆发.  相似文献   

8.
进入近代以来,各种传染病一直困扰着多灾多难的中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未久的革命根据地遭遇严重的疫病侵袭,被毛泽东称为“苏区中的一大仇敌”。侵袭苏区的疾病,主要是当时农村常见的、大多尚无特效药医治的烈性传染病和急性传染病。烈性有鼠疫、天花,急性有疟疾、痢疾。此外,还有烂脚、生疮以及梅毒等。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浙江的“鼠疫”防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灵 《浙江档案》2003,(5):40-40,44
今春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的确闹得国人人心惶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政府防疫能力问题。60年前的浙江大地,也正是鼠疫等病菌横流肆虐,弄得人人自危。不过,那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一群披着白衣大褂,干着与医生天职相反的罪恶活动的恶魔——日军细菌战部队人为制造的灾祸。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是如何进行鼠疫防疫战的,这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抗“非典”斗争有所借鉴。鼠疫,俗称“黑死病”,又被称为“一号病”,是可怕的烈性传染病。14世纪,这一“黑色疫魔”的足迹曾踏遍了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  相似文献   

10.
辽北地区是鼠疫多发区,历史上多次流行鼠疫,给人民生命造成危害,但每次都是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是历史上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天花、霍乱、白喉、鼠疫等传染病肆虐京师。面对疫情,清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防控,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虽有时代局限性,但也为我们今天的防疫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一、隔离与医治隔离是简单易行且颇为有效的防疫措施。清初北京城内天花流行,为了防止被传染,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2005年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27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66578例,报告死亡总数为637人,本月除鼠疫,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沆感和白喉无发病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东北鼠疫流行 20世纪初叶的1910年10月下旬,在中国东北边陲小镇满洲里出现了第一例因染肺鼠疫而身亡的命案.时隔不久,被喻为"死神"的肺鼠疫传染性疾病从边陲小镇向外迅速蔓延,严重的疫情不仅肆虐着东北三省,且有袭进京师、中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清末,华南地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传播的鼠疫,受影响者众,死亡数字惊人。在英国皇家海军当年的年度报告中,讲述了鼠疫传播到香港的过程:"香港出现严重的鼠疫疫情是在1894年的5月,刚过了一个中国的大时节。当时90公里以外的广东自从2月开始就不断有鼠疫发生,导致的死亡人数多达6万人。审视香港的疫情,无疑是传自广东;而广东的鼠疫,却可能源自云南。"(1)香港900公里以外的云南省,每年都受到鼠疫威胁。到1894年初,距离香港400公里的北海也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去陕甘宁边区采访之前,在“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真的如他所说瘟疫蔓延吗?又是如何防疫的呢?据查阅当年的《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陕甘宁边区尽管医疗技术落后,药品物质匮乏,但是边区政府立足民众,情系人民,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抓好传染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人类自出现于地球的第一天起,就处在时时刻刻与病菌的斗争中。人类一次次地征服一些疾病,而病菌也一次次地变换“手法”,维护自身的生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也会被驯服。 鼠疫 1348年是欧洲历史上鼠疫最猖獗的一年。乔万尼· 薄迦丘在《十日谈》中描述:此病夺去了下层阶级及大部分中产阶级中病人的生命,佛罗伦萨全城每天死亡的人数以千计……19世纪,法国细菌学家耶尔森及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证实了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之后人类制成了治疗鼠疫的血清。几百年后的今天,鼠疫基本被消灭。  相似文献   

17.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同时也面临着多种疫病流行和肆虐的严峻考验。据1950年9月政务院第49次政务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全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一亿四千万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热  相似文献   

18.
封华  王晶 《兰台内外》2020,(12):22-22
在100多年前的东北发生了一场席卷东北,波及河北、山东等地的大型鼠疫。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这场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卷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吉林省方志馆馆藏的《吉林新志》、《农安县志》(民国)等地方志书对1910—1911年农安县鼠疫疫发的状况及省、县组织防疫、救治等情况有详尽记载。  相似文献   

19.
雷婷 《兰台内外》2020,(3):22-22,40
鼠疫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蔓延极快,往往一人感染,很快便传染至一家一村,甚至一城一县,死亡人数动辄上万。清末以来,吉林省的鼠疫几乎年年发生,且为时长久,疫患严重。发生在清宣统二年(1910)的肺鼠疫,染疫死亡人数高达12230人。这次鼠疫自俄罗斯经满洲里传入我省,北起榆树、大赉(今大安),南至海龙、东丰,东到敦化、舒兰,西至辽宁省边界的辽源、梨树,共波及21个县,596个自然屯,延续到1911年2月下旬终息。每当疫情发生,百姓纷纷逃难,这导致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湖南省沅陵县抗战时期的宣传画.该馆副研究员黄珊琦编著的《老湘雅故事》也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的罪恶事实. 1941年11月4日凌晨5时,日本侵略者飞机在湖南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大量带有鼠疫杆菌的谷物、棉纸和不明真相的颗粒,投下地点为常德城中心的关庙街、鸡鹅巷以及东门附近.不久,鼠疫在常德流行,常德市民人心惶惶,常德广德医院收治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