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想、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观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被提出以来,数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以宏大叙事建构着国人的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表现欠佳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化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转化为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类型、剧作主题、视听呈现、文化视野等方面,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实现传承、突破与创新.新时代,电影创作始终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主流电影始终在为走向更多元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做着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关于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显示,观众对武侠片的喜爱只占2.2%,在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曾几何时中国武侠电影可谓是无限风光,无论是质量还是票房,都所向无敌.由于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影片,为挽救现状,明星阵容为获取票房确立了基本的保障,"明星为王"现象越来越为凸显,这从根本上挽救不了低迷不振的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武侠片将遭遇消退的境遇,而是面临着像西部片一样从一蹶不振到多元化融合的新局面.本文旨在针对新世纪中国明星效应衍生的新现象,分析商业化背景下明星策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探寻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4.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最具国际化性质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数量不断增多、市场布局更为完善的同时,仍面临整体带动性不足、观念陈旧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就必须在观念、渠道、市场调研、人才、合作拍片等各个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质性研究较多,而有关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量化研究阙如。本研究立足于中国观众的电影消费需求,探讨了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的关系。在研究模型设计上以观众忠诚为自变量,以电影感知价值为因变量,以观众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辅以人口学变量相关要素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643份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自变量、因变量及中介变量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影响,且观众满意度在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这一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果作用。针对北美电影在华市场的“遇冷”现状,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注重电影感知价值、扩大观众满意度的产业驱动效应、尊重观众文化个性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而相对于国内市场票房日渐走高,主流电影的海外拓展却不尽如人意.实际上主流电影海外拓展具有一定的国家政策、产业实践、文化理念、观众群体等主客观优势,但创作、发行、市场等劣势比较明显.面对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势竞争,主流电影海外拓展有挑战也有机遇,未来主流电影需要做出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电视电影虽说已整整"十岁",但其自身并没有发展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从电视电影发展史来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靠的结果。电视电影具有"类电影"性,它所唤起的只是电视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想像;而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新影片则成为电视电影催生的动力。电视电影在发展中面临着电视剧、影院电影和VCD、DVD等观影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