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君子之辩不胜枚举.比如战国时期发生于庄子和惠子之间的"濠梁之辩",又如南北朝时期范缜与萧子良、梁武帝萧衍的"有神无神辩",再如南宋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于"鹅湖之会"上的"理学心学之辩".而本文要说的是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梁思成与朱自清关于"北平古建筑保护"的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4.
李芬 《北京档案》2016,(12):39-41
"中共中央进北平"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国家记忆——新中国1949》系列节目,其中第二集即《中共中央进北平》.该集历史地再现了1949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的前前后后,但是受节目容量所限,未能展现当年中央进京的历史细节.本文对此将再作探究与考证,以充实读者对新中国"开国第一大事"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正>私立华北学院是由蔡元培等人创办于北京的私立大学,诞生于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北洋政府时期,先后经历私立华北大学、私立华北学院、私立华北文法学院等时期,在北京(北平)艰难办学。抗战期间,私立华北大学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在北平办学的大学之一,北平和平解放后,该校并入来自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及其他学院。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来自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其历史资料丰富,研究论文和著作颇多,但是关于私立华北大学的历史资料相对欠缺,相关研究匮乏,甚至在一些文章中有将这两所大学混淆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孑民图书室是解放战争时期受中共北京大学地下党领导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的、以借阅革命文献为特点的图书馆。在其存在的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孑民图书室向北京大学学生及北平中学生群体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加速了青年学生思想层面的革命化,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北平解放后,随着新的历史时期任务的变化,孑民图书室将全部藏书移交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永久组成部分,也开始了其向知识传播机构回归的学术化历程。考察孑民图书室的历史,对于增进了解北京地区青年运动史、北京大学校史、以及图书馆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高校档案服务工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需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好形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体育运动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与当时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背景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以"民"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体育发展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家业:北朝家庭继承内容的扩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国历史,"家业"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频率之高,是其他时期无法比拟的,这也证明当时对"家业"重视程度.故而"家业"的基本含义在这一时期也表露无遗.而此时的北朝社会也赋予了"家业"一词以全面的内涵.除了指代具体财产之外,文化、爵位、政权等等在当时也往往被看做是"家业"的主要内容,使得家庭可继承的事物有了扩展.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旅行图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老北京最多、最为集中的是老舍.老舍在文章《想北平》中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1]可见,老舍对老北京城爱之深刻,老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老舍的创作与老北京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文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关心沦陷区,尤其是沦陷时期的北平,肯定无法绕开如何看待周作人"落水"的问题.虽然有关"落水"事件的探讨,不足以覆盖对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总体考察,但对这一事件的切入角度与理解程度,标示着作为思想课题的沦陷区研究的深度.2008年,日本学者木山英雄的《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让研究者对沦陷区作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课题,各自面临的学术伦理上的困境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北平红十字会,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员时期(即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在这一重要转型时期,北平分会抱定会总会。嗣于1944年10月,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令该会停止活动,复改为伪华北救护委员会,隶属于伪华北医药卫生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邬雪军 《浙江档案》2002,(12):17-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档案事业正处在变革、发展、挑战和机遇的历史时期,创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促进档案事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4.
杨晓峰 《编辑之友》2011,(11):117-119
"五四"时期是新旧文化碰撞抗争、中西思想融合激荡的年代,其重要现象之一便是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北平《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和北平《京报副刊》等四大副刊的应运而生。它们之所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摒弃曾在中国大行其道、风行一时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图书馆,其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发展自中国500多年前的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其珍藏了许多稀世罕见的典籍,其中有极少数还可以追溯到13世纪南宋宫廷中的藏本,有不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928年,国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将北京改为北平,同时将国立京师图书馆改为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当时南京政府下设了大学院主管当时的教育及文化,并下令发布将京师图书馆改为北平图书馆.1931年前后北平国立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自1947年5月刘少奇率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迁移北平,通常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时期,这是争取全国革命胜利和进行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阶段。西柏坡时期,根据中共中央战略的调整与部署,刘少奇率中央工委在华北地区就军事、土地、财经特别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等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共从革命战争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建筑类图书的出版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所谓机遇,是因为建筑业的大发展必然增大对建筑类图书的需求,为建筑类图书开辟广阔的市场.同时,建筑类图书的出版能否抓住这一机遇,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多方位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美术片"现象是中国动画所特有的,"美术片"时期也是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片"样式长期影响了中国动画的创作模式,既显现出丰富的美术形式、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传承理念和巨大的文化价值,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对于"美术片"的研究,特别是对"美术片"的特点、历史局限及价值的分析,是当下研究中国动画艺术"本土化、民族化、产业化"三个核心问题较为清晰和实际的出发点,对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正处在"纺织大国"既成,加快建设"纺织强国"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要想尽快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这一重要转变,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高质量的精品专业图书,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别从理论指导、选题思路、套系丛书出版、内容构建、编校把关等方面对纺织类精品图书的出版进行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剖析历史时期上海城市经济和贸易经济的发展对浙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上海的辐射作用,也能为浙北地区及其它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大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