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网络查询等方法,对中国男篮与参赛队在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攻守转换方面节奏慢,快攻次数少;强大内线无法充分发挥;防守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男篮;体能素质差,国内的比赛质量不高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亚锦赛中国男篮9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中国男篮在此次比赛中技术的优势及不足,为提高男篮竞技能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在亚洲,中国男篮实力突出,内线进攻技术与外线防守技术是中国队获胜的核心因素,而在抢进攻篮板球和抢断球能力等方面与对手水平相差不大,团队攻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后卫进攻能力和进攻手段单一,应提高后卫队员突破技术和突分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鑫 《体育世界》2010,(7):119-120
以CBA09-10赛季总决赛广东队与新疆队的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观察法等方法,从攻守两方面对广东队与新疆队进行讨论,分析广东队夺冠的原因,为中国男篮在今后大赛中有更好表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先天条件上优于对手;中国男篮在与对手在攻防技术指标对比上占优势;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发挥要好于对手,攻守趋向平衡.但是,中国男篮在攻防两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文章需找出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闪光点和弱环节,对中国男篮以后的科学训练、卫冕道路、缩小与欧美篮球强国竞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以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技术统计为依据,从攻守两方面分析比较中国队技战术运用情况。结果表明:2分球投篮次数少、抢进攻篮板球能力不足、失误过多是导致中国男篮本次世锦赛失利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是中国男篮缺乏高强度对抗下集体作战的能力,找出这些差别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2009年参加的亚锦赛、“斯坦科雏奇杯”、东亚运动会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队伍结构“大型化”;“快、准、灵”战术风格丧失;攻守转换节奏慢;战术单一、整体攻防效能表现不高;后备人才不足。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男篮在29届奥运会中与对手比赛的各项攻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男篮进攻得分能力较弱,尤其是限制区内的得分和二次进攻得分能力及进攻篮板球的拼抢能力明显低于对手;中国男篮的抢断和防守篮板数量明显少于对手,而失误次数却高于对手;中国男篮由守转攻的节奏缓慢,前后场接应意识较差.  相似文献   

8.
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伊男篮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伊比赛的技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了中国队与上届冠军伊朗队在攻守两方面技、战术运用的情况,寻找与伊朗的差距。,力争对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第22届亚锦赛的中国和韩国男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中、韩男篮在决赛中的表现及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发现中国男篮虽然在决赛中依靠强大的内线实力战胜韩国队,但在比赛作风及攻守技术各环节尚存在一些问题,而韩国队的全场紧逼防守和三分球技术又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身体对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28届奥运会上与世界强队攻守对抗过程中身体接触时技术运用质量,对身体接触不同部位、不同状态、不同场区的运用效果和犯规情况等方面的观察与分析,揭示出身体接触对篮球比赛中的攻防效果有重要影响;中国队员在身体接触状态中运用技术质量较差,反映出我国运动员运用身体接触时在力量、速度、反应、技术、灵活、主动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其他各参赛队的攻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篮在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其他各参赛队的攻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篮在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以2014年篮球世界杯中的三支亚洲球队中的韩国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韩国球队与比赛队对手及本次篮球世界杯前四名的队伍在投篮、得分、攻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男篮参加亚洲及世界比赛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男篮和与赛队手在第26届亚洲男篮锦标赛9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技术指标综合统计显示,中国男篮和与赛队相比具有相对优势,但中国男篮在半决赛、决赛中的竞技表现一般,表明中国男篮在亚洲已经没有了绝对优势.中国男篮内线统治力下降,外线队员进攻稳定性欠缺,突破攻击能力不强,内外缺乏呼应,全队攻守转换节奏慢,快攻、抢攻意识不强,阵地进攻机动性差,无效的传接球过多,进攻效率不高.全队防守伸缩性差,身体对抗不占优势.中国男篮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差距较大,队伍力量不平衡,替补队员的比赛效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5.
引用攻守转换次数、进攻效率、防守效率和失误率等指标比较分析了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四强队间的差距.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外线队员体型偏瘦,进攻节奏较慢,效率较低,失误率较高,突破能力较差,得分结构不合理,中距离投篮能力较差;防守效率低,失分较多,综合实力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和俄罗斯男篮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大型化且处于新老队员交替期的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尚未建立,且又失去了小、快、灵的传统特点;攻守转换缓慢、快攻意识不强,内线不够强硬、外线实力欠佳、内外脱节缺乏呼应;个人进攻手段单一,防守的攻击性、破坏性、伸缩性、及时性、进攻防守战术的综合多变以及整体协同防守的意识和配合,难以符合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大赛经验不足和身体单薄不能很好地处理赛场的突发事件,心理不良的反应以及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攻守对抗。  相似文献   

17.
用“往来互对”统计法,以往来为计算单位,统计中、法两队的往来丢失率、罚球往来成功率和得分值、2分球与3分球往来成功率,用循环学和会计学原理,以攻守循环、往来成功率及得分值角度,对以上指标进行正交比较,找出中国男篮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第25届、第26届亚锦赛中国男篮比赛中替补队员的各个攻守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26届替补队员对全队得分贡献基本适中,防守能力好于进攻能力,3分命中率有所提高,但2分球投篮命中率、罚球命中率上有一定的下滑;在盖帽指标上有明显提升,在篮板球上有明显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为中国男篮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姜沙沙  崔鑫 《体育世界》2009,(11):78-80
运用文献资料及对比分析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后卫与对手后卫的攻守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探求中国男篮后卫与对手后卫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今后培养优秀后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8强球队比赛的技术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的投篮命中率、3分球命中率等数据均排在8强球队的中游或更靠后的位置。中国男篮队员的传球和运球缺乏攻击性,对抗中得分能力不强,攻守转换节奏较慢,快攻意识不强,进攻方法手段单一,内线队员策应能力较弱,内外呼应较少;中国男篮防守的整体性较差,缺乏默契,防守的针对性和侵略性不强,身体对抗中不占优势;队员的比赛效率较低,起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