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和世界观,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尽管资产阶级思想家对人性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如认为人的本性是“自我保存”、“自我完善”、“自爱”、“求乐避苦”……等等),但它的核心则都是人性自私论。爱尔维修的人性论是其中有典型意义和重要影响的一种,剖析一下爱尔维修人性论的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和失误原因,对于我们认清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吸纳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合理内核,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视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物质福利和文化生活的满足,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道德关系,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反对现代资产阶级的卫道士对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的恶意攻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一种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立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受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以西方人道主义作参照系,鲁迅人道主义有自己的特点:以解放人性、解放民众为目标;倡导“以幼者弱者为本位”的伦理原则,具有为被压迫者而呼号而战斗的明确倾向性;主张战斗的人道主义,反对“博爱主义”。后期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哲学,否定了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把人权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政治工具,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当前,弄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彻底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是十分必要的。(一)人权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最早提出人权理论。他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上,第59页)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认为,每个人都生而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曾是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但人民大众始终对之具有不同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本来受到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影响,但在创立科学历史观的过程中,保留并发展了人道主义中伦理原则的一面,扬弃了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关于以人的自由关系为尺度划分社会形态的理论,都包含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内容。在历史上,苏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信奉人道主义,背弃马克思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和覆亡的重要思想原因;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来的学说。作为反对宗教统治的思想斗争武器,“人道”的锋芒针对“神道”,人道主义者号召人们从神界转向人世,以打破长期加在人们身上的神学精神枷锁,尽管人道主义者各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阶级倾向,但他们的基本理都主张人的精神解放和个性自由。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以后,人道主义不仅在“宗教改革”和“英国革命”反对封建主义制度的两次决战中发挥了进步的历史作用,而且到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发展出“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说的政治理论,从而成为反封建斗争第三次决战的“法国革命”的理论指导。但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它在基本观点上的片面性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这句话道破了“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一命题的错误实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原则区别,确实有必要从出发点入手来分析。如果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的话。那么。把马克思主义归之于人道主义,也未尝不可。但是,人  相似文献   

8.
去年春夏之交,在首都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中,提出的一个突出口号就是“要人权”。在一些人看来只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讲人权,有人权,而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没有人权,这是一个必须予以澄清的问题。“人权”即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它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提出的进步口号。它的理论根据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棱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论”。他们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都是自由平等的,人生来都有平等、自由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说到底,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百多年来,资产阶级学者反对马克思主义,主要反对的是这个原则。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首先攻击的也是这个原则,这就不足为奇了。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灭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是个不该诞生的制度。相反,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使劳动者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从而把人道主义也和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是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理论失误之一;列宁的另一个失误,是把当代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从而将产生于其上的人道主义界定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列宁否定人道主义及其原则和口号,并由此疏远知识分子,但他又不能不以人道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旗帜。这一切,表现出了他理论上的矛盾和片面性,也使他的理论带有空想因素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所谓抽象的人道主义,就是指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它是一种从抽象的人的共性出发,脱离具体的历史的人性去解释人类社会,要求维护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价值,使入的个性获得解放的学说,抽象的人道主义在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第一次被理论化和系统化,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宗教压迫、反对封建专制的旗帜,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4,(12):F0002-F0002
人文主义,也称为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科学”,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肯定,反对神的权威。以此为基础,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宣扬物质内容为主的爱情观、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和文艺界,有一股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用人道主义来消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有两种殊途同归的观点是这种错误思潮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研究人,不关心人,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讲人的。这两种来自两个极端而表现形式也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在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汇合到一起了,并且都落入了西方现代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巢臼里去了。  相似文献   

15.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相似文献   

16.
西方那些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政治家,总是把社会主义社会诬蔑为没有人道的“极权制度”、“专制制度”;国内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也片面夸大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所谓“阴暗面”为依据,攻击社会主义是不讲人道的社会制度,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究竟是为人道主义伦理原则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实现开辟了道路,提供了保障,还是不讲或没有人道的“极权专制制度”,这是我们不能不予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历史渊源 所谓“三权分立”原则,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互相制约、互相配合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包括分权与制衡两个方面。分权是为了实现制衡,制衡又是为了保证分权,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三权分立”原则又叫作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 分权与制衡的思想,是西方一种传统的政治法律思想。早在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如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波利比就曾指出,罗马帝国之所以强大而不衰,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罗马人采用了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强烈的争夺意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认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强化对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腐败从本质上看是需要的一种异化。资产阶级思想家将人片面地理解为"经济人",以此为假设前提进行的制度设计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主劳动才是人类本原和终极的需要。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才能真正消除腐败现象。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人们的需要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具备防止和反对腐败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人道主义的历史命运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道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再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根本变革。作为历史上人道主义所包含的人道思想、人道原则和现代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主义制度和理想相结合所形成的人道主义新形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应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