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依据相干光学理论,从Sagnac效应出发,分析讨论了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并简要的介绍了二频单激光陀螺和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工程化过程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依据相干光学理论,从Sagnac效应出发,分析讨论了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并简要的介绍了二频单激光陀螺和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工程化过程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激光陀螺的物理原理的介绍,阐明了物理学与现代科技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工程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的进步,工程测量在其内涵、技术手 段、基本理论、测量设备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讨论了测量学内涵的变化,介绍了GPS, GIS技术,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技术;简介了电子水准仪,激光准直仪、全站仪、陀螺 仪等新型设备。  相似文献   

5.
激光陀螺光电检测电路的低噪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低噪声电路理论,利用低噪声场效应管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复合式光电检测电路,有效地解决了探测器与负载的噪声匹配问题。实验证明:该电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满足激光陀螺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舰用惯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用陀螺仪特殊要求,对当前应用较广泛的框架式陀螺仪、液浮陀螺仪、气浮陀螺仪、磁浮陀螺仪、动调陀螺仪、激光陀螺仪和光纤陀螺仪等的性能、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了国外陀螺罗经、平台罗经、捷联式航姿基准、惯性导航系统和组合导航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舰用惯性技术向“两高三化低成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革 《教育导刊》2005,(7):49-49
1.纸板陀螺。找一张厚纸,剪下几个一样大小的圆片,再把它们粘合在一起,中心钻一个小圆孔,把一支铅笔头插在中间,一个小陀螺就做成了。玩时,把陀螺用手一捻,陀螺就旋转起来。  相似文献   

8.
小同伴们在一起玩“陀螺”,两个人各使自己的一个“陀螺”转起来,并使它们碰撞,碰不倒的就是胜利者.比赛过程中,很快让人发现:两个大小不一的“陀螺”,大个头的“陀螺”容易胜,两个质量不等的“陀螺”,质量大的“陀螺”容易胜;两个旋向不同的“陀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陀螺”容易胜.  相似文献   

9.
基于Sagnac效应的光学陀螺通常可分为干涉式光学陀螺(IOG)和谐振式光学陀螺(ROG)。IOG中最具代表性的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现在已完全产品化,其角速度传感精度已接近激光陀螺(LG)。而ROG中最有发展潜力的则是集成光学陀螺,它可以利用现在高度发达的微电子技术将无源环形谐振器(PRR)、耦合器、偏振控制器、调制器件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于单个硅基片上,在保证陀螺精度的情况下,可使成本大幅降低,是未来高精度、低价格光学陀螺的一个发展方向。根据Sagnac效应及谐振腔理论,PRR的顺逆时针方向的谐振频率差正比于陀螺角速度的大小,因此精确的检测与跟踪顺逆时针谐振点即为谐振式光纤陀螺角速度检测的基本原理。目前,IOG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基于相位调制器的调相谱(PM)法,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调相谱法的调制系数约等于1,从调制原理上属于频率调制范畴,与频率调制相对应的另一种调制方法即波长调制方法未见深入研究。本论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波长调制情况下的谐振式光纤陀螺检测方法,给出了解调曲线的数值描述公式,通过实验得到1Hz锁频精度,需要保证0.1uV的电压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案例式教学将典型科研实际案例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一种提高实操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介绍了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应用范围及光电类研究生有限元仿真实验的课程设计情况、课程讲授基本要点,结合科研教学实际,设计了多个实践训练案例。以激光陀螺结构分析为典型案例,介绍了有限元仿真在激光陀螺抖动机构优化设计中的详细教学示例和具体应用,为光电类研究生教学科研提供指导。教学实践表明,在有限元仿真课程中引入科研中的典型案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员快速掌握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提高光电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有益。  相似文献   

11.
电子隧道效应在微机振动陀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微机械振动陀螺的工作原理和电子隧道效应原理,电子隧道效应在敏感微小位移的变化有极高的灵敏度,巳成功地应用在加速度计、红外探测器、磁强针等微传感器上,本提出把电子隧道效应应用到微机械振动陀螺的输出检测,并分析了输出为角振动和线振动的结构设计方案及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强硅微机械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减少其受温度的影响,从数字信号处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提高驱动模态驱动相位精确度的方法.通过零偏信号生成的原理,分析出驱动相位的偏差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基于FPGA数字信号处理实现方式的锁相环闭环控制原理,实现了对驱动相位的精确控制.给出了一种抑制相位误差的解调方法.对比模拟电路,新型数字电路很好地抑制了零偏的漂移,零偏稳定性由60°/h 提高到19°/h.新的数字控制方法显著提高了对驱动相位的控制精度,达到了增强零偏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陀螺驱动模态的工作状态,从原理上分析了微机械陀螺的驱动特性,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微机械陀螺闭环驱动数字控制电路,即采用数字锁相环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分别控制驱动频率和振荡幅度.设计了带有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数字处理电路,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变化时,驱动频率能够自动跟踪陀螺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并且振荡幅值始终保持在设定值.在常温下驱动频率相对偏差为0.624×10-6,振荡幅值相对偏差为8.0×10-6,分别是模拟控制方案的0.094%和18.39%.因此,基于数字锁相环和自动增益控制的频率和幅值闭环驱动控制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光电探测器件测量精度的提高和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多种多自由度测量系统,并且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测量技术需要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高的测量分辨率,现有技术可能达不到有些测量需要的精度。而光纤陀螺的测量精度比较高,可以实现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陀螺对章动和进动现象从理论与实验两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陀螺质心的角位移、自转周期、进动角速度与周期,以及章动角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给出了扭转陀螺系统运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陀螺的运动分为3个阶段:触发阶段、衰减阶段和反向阶段。陀螺在衰减阶段存在一定时间的稳态运动,此时陀螺的章动角几乎不变,进动轨迹为准圆周运动。进动半径越大时,陀螺进动角速度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增大;陀螺的自旋周期随时间分段线性变化。该研究成果为陀螺在航空航天导航系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韦伯最早用来直接探测引力波的铝柱,还是当今探测引力波的主流设备激光干涉仪,都是静止固定的天线.对来自外界的各种波不加选择地一概接收,造成波之间互相干扰;再加上来自地表的噪音,使被测信息难以辨识.利用磁悬浮陀螺作为探测引力波的天线,在旋转的陀螺减速过程中,可能与某一频率相近的引力波共振,使信息得到放大;有效地提高灵敏度并避免地面杂散信号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两轮自平衡车的总体原理及数学模型,针对单个传感器在两轮平衡车姿态检测中存在的干扰和漂移误差问题,采用互补滤波算法对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输出的数据进行融合演算,对噪声干扰进行了良好的抑制,提高了输出姿态角的准确性。针对两轮平衡车自平衡控制问题,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使平衡车的平衡系统得到良好的直立平衡控制。仿真数据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单个传感器对姿态角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达到要求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峡谷等遮挡严重场景下GPS定位精度严重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S测向与陀螺仪角度测量的融合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传统的角度测量,利用陀螺仪短时内相对测量精度高的特点,采用卡尔曼滤波,以陀螺仪的相对角度修正GPS测向的绝对角度,再利用GPS/INS组合导航算法进行定位,使定位结果精度更高、更稳定。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模拟仿真以及车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角度融合后的定位拥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在复杂环境下效果很好,提高了定位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