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我们许多动人的好新闻中,常常有新鲜的主题,生动的事实,令人们读了久久不能忘怀。“梁山伯结婚了”一稿,应该说是属于这样一类的一条好新闻。上海分社同志报道“梁山伯”结婚一稿为扩大新闻报道面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这类新闻过去叫做“社会新闻”。为  相似文献   

2.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以报道事实为主。但这个事实,应以新鲜、生动为前提,它不是毫无生气的枯树,而是一棵有着鲜灵灵气息的大树。枝条有着绿叶的点缀,枝稍有着风儿吹拂的摇曳,充满着生机勃发的活力。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阵阵清风扑面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美的感觉,美的享受。可我们平常看报,有许多稿件总让人感到死板干巴,没有任何动人之处。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事实陈旧,而且还在于没有赋予新闻稿件以美感。也许有人会说,事实本身就是那么回事,如果给予“点缀”,就容易造成失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著名记者白夜曾说过:“新闻领域的意境创造或加工,同纯文学作品不同,  相似文献   

4.
通讯被称作报纸、杂志的“重型炸弹”,在宣传、教育读者方面有着其它新闻文体作品不可比拟的作用和效果。这主要取决于它总是通过事实和情节的描写,为读者塑造出了真实可信的动人形象。因此,要写好通讯,特别是要写好人物通讯,就应该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常常有读批评我们的一些新闻可读性差,写得干巴乏味,影响了阅读情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人情味。所谓“人情味”是指事实中本来就具有的足以动人情感的那种因素。近年来,人情味作为一种新闻价值要素。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新闻为什么要强调新闻的人情味呢?  相似文献   

6.
江丽丽 《现代声像档案》2006,8(3):F0004-F0004
昭君村,在兴山县老县城高阳镇西北七华里,座落于如锦似绣、清幽恬静的山台上。汉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昭君出塞被封为“宁胡瘀氏”后,昭君村名传后世。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过荆门山》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白居易在《过昭君村》中也咏叹“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相似文献   

7.
某电视台曾于2000年9月作过一档电视节目《寻根的渡船》。节目以私生女寻找失散多年的亲生父母为主线,讲述了一段特殊年代的“凄美爱情”。节目播出以后,社会反响很大,然而亲生“母亲”,对节目中将自己下放农村期间不幸遭“强奸”演绎成动人的爱情故事,气愤不已,不堪自己的隐私被公开的她向电视台索赔250万元。经法院一审判决,电视台构成侵权,于近日赔偿当事人10万元。当事人不服,日前继续上诉。且不论电视台究竟该赔偿当事人多少金额,仅对这种只顾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而更改事实的作法,提出批评。首先,极尽煽情之能事,篡改事实,不该;其次,违…  相似文献   

8.
刊林漫步     
通讯开头的几种写法南玉杰撰文说,写好通讯开头,能不能概括出一些一般规律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一、以动人的悬念开头。抓住新闻事实中有矛盾、有跌宕的情节,构成引人入胜的悬念,紧紧地吸引读者寻求问题的解答,可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以重要的情节开头。用“倒金字塔结构”的形式,将人们关注的要闻放在开篇,使主题显明突出,吸引读者注目。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记者采访拍摄新闻,要是不到现场,不深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去捕捉新闻信息,熟悉采访对象,就不可能创作出令人信服的新闻作品,这种深入现场的采访与抓拍,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身入”。“身入”是新闻摄影记者采访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尽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用心去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闪光点,摄取充满生活气息的动人细节即“心入”,这是新闻摄影采访的重要环节。但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的人激情满怀,有的人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明则文章活。要使文章活起来,首先就要让标题动起来,用动人的眼睛去打动人,用传神的眼睛来吸引人。常言道:“看书先看皮,读文先读题”,就是这个道理。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体的标题稍有不同,是靠事实说话的,题要实实在在。新闻标题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标题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事实、报道是定义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把新闻说成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是否成立呢?答案是肯定的。“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正在报道”的“事实”之间除了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外,都是在报道“事实”。依据对新闻事实的时态分析,“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和“正在报道发生的事实”三种报道形式所涉及的“事实”具有什么样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电视故事作为民生新闻的表现形式,内容上要贴近观众、主题上追求交流融合,达到用事实说话,以情感动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勿忘“直接引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同春  邓涛 《记者摇篮》2004,(12):12-12,18
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把“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作为区分“好报刊”和“坏报刊”的标志之一,他认为好的报刊应该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的。诚然,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是个简要表述,全面表述应为:迅速地用新闻事实向受众(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报道。  相似文献   

14.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15.
人们谈到新闻宣传,常常会想到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提出的名言: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真实的本源是事实。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时,在“发刊理由”中写道: 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州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7.
白文斌 《记者摇篮》2004,(2):33-33,36
尽管人们对于如何定义“新闻”这一概念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先有事实发生, 后有新闻报道。“新闻的本质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陆定一语)。”虽说“新闻是事物发展最新状态的记录”,这个“最新状态”也仍然是发生过的事实的记录,它不可能“跑”到“新闻”报道之后。  相似文献   

18.
说起这个话题,有同行可能会误解这个题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还有诱惑吗?即使有“诱”,也不可能有“惑”。也许有的同行还会说,新闻就得“诱”,才能吸引人们读下去,以达到报道事实,让事实推动更多事实发生的目的。这都不错,但不是本文的真意。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