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敏 《传媒》2021,(8):46-48
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通过做大做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能够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向积极主动"传播中国"的观念转型,为国家形象的国际话语体系构建提供重要支撑.本文在客观审视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走出去"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一些优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分析大学出版在中国出版"走出去"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传播定位、传播竞争力、国际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未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没有形成大众化的传播事业,但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有非常可贵的"新闻的自觉"和具有本土气息的职业道德观念.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有严格的责任审查制度和大责任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注重道德教化,并力求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中零星闪烁着对新闻职业理想的追求,对近代、现代甚至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田龙过 《传媒》2018,(12):91-93
"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是寻求共识的过程.基于国际关系共识,挖掘丝路历史记忆,在多元差异的价值体系中求同存异,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基础,也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依托"母题"和"原型"等世界性的话语形态、文化元素和叙事框架,搭建起价值传播的"共识"之基,是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策略.有了这两个共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才能得到有机统一,才能伴随着"倡议"的落实实现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5.
塑造什么,怎么塑造,如何传播,是经济发展之后的中国媒体需要考虑的。在公众视野里,英国总是与两个名词密切相连"BBC"与"英伦风格"。如同人们谈及法国时会说"法式浪漫",谈及德国时会说"日耳曼人的严谨"。这些标签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向全世界输出国家形象的主题词,并且借助媒体将之建得更完整、更易于传播。在建构国家形象过程中,媒体是最为重要的力量。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也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频道众多,节目产出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舆论场"外的"妖魔化"到"刻板"形象的塑造,"中国议程"的主动权经常掌握在西方传媒的手中.在国际传播中,国家形象塑造的背后,是媒介权力的争夺."中国舆论场"影响力的扩大,以及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形象的传播,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具有亲和力的国家传播形象,展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课题.不过,近些年来,在与经济地位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对外传播却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地位,在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世界传媒格局中,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中国传播机构的一系列新动作,在外国人眼里又是一个传播"强势"的国家,有调查表明,2010年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让一些美国入觉得"令人恐惧,胜过友善"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行为,往往被一些国际媒体放大为"国家意志"的扩张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问题辨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并取得很多进展.但在所谓"早期传播"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却长期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文章把外国资产阶级学者歪曲或批判马克思学说的言论,当作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言论;把这些言论在中国报刊上的发表,当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种现象在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下  相似文献   

9.
教化传播是中国古代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类型.<论语>是中国古代较早阐述教化传播思想的重要文献.在社会流动性加剧的时代背景下,<论语>表现出的对传播导向重要性的认知,提出了人文价值观作为教化传播的价值目标系统,并设置了"君子"文化传播符号,以此作为教化传播的核心信息载体.<论语>在中国传播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士"对传播话语...  相似文献   

10.
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路径的研究,并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视阈,在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传播基本内涵与必然性的基础上,指明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挑战,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媒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主流英文报纸及杂志上时常出现"中国英语",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目光.通常情况下,在文化传播中有部分语言表达上面都存在一些真空地带,而"中国英语"恰恰弥补了这些空白,将英文与汉语融合在一起,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表现出来.本文就"中国英语"存在的理论依据及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传播作用展开探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200多年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研究都是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现实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都市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和霸权地位,而在"城市中心主义"的社会文化传播系统中,乡村成了被忽略的"他者".当代大众传播研究和建设应努力改变欧美国家以都市文化传播研究为主的模式,重点关注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乡文化因传播失衡而面临的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政治传播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与传播的关系入手,跳离西方当代政治传播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宏观视角论述了政治秩序对传播秩序的决定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不同政治秩序下的传播现状.就中国当代政治传播而言,在社会主义的观念下政治秩序在现实中一直处于调整中,因此传播秩序经历了革命语境下的"泛政治化"、改革语境中"去政治化"后的"泛娱乐化".目前的政治治理语境急需引进新的理论现念时传播秩序进行新的建设,公共性再造成为一个新的指向.  相似文献   

14.
朱煜 《出版广角》2021,(20):81-83
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战"疫"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姿态.中国的抗疫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科学决策.在此次疫情的抗疫精神传播中,媒体面临"分层化""复合化""去中心化"三个挑战,积极掌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拓展自身传播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强化了中国"抗疫精神"的内核塑造.  相似文献   

15.
健康风险传播理论是国外媒体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最重要的参考之一,中国媒体在健康风险传播中是否有可遵循的原则?本文选取了媒体在2008年奶粉事件报道中的一个"盲点"作为分析入口,期望对中国媒体的健康风险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的传播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全国公众健康素养的现状进行概述,并总结了网络健康信息的传播乱象,进而提出传统媒体应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扩大健康传播的有效覆盖面,最后,对"新常态"下传统媒体如何从"经营广告"到"服务人群",抓住"健康中国"的战略机遇创新业态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终于正式推出了!这是创建人物传播学道路上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批"人物传播家"从此闪烁在中华大地。"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由中国人物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新闻人网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西方和古代中国进行文化国际传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当今出现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热之际,中国文化跨国传播中首先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和昭示中国文化的价值;其次要认真地梳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梳理过程中也要把近现代中国形成的新文化、"新国学"融合到中国文化的价值链中;第三要梳理中国文化中具有永恒性和普世性的价值体系,寻找和厘定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共同点和对接点;第四应该注重文化跨语际传播的方法和方式问题,注重传播的可受容性、兼容性和有效性;最后,也应该注重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双向性,在文化传播中注意吸收他国文化的精华和营养,以丰富本国文化并促进本国文化在传播中增加新的价值内容,从而不断发展和辉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西纪录片在历史传统、话语系统、审美取向、制作理念、营销意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国纪录片在对外传播的历程中面临无形而巨大的沟壑,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本文试图从"文化折扣"的概念切入,分析纪录片这一特定种类在跨文化传播中受到的阻碍及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