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浮=G排=ρ液gV排(该式适用于漂浮、悬浮及沉底各状态,也适用于气体中)。  相似文献   

2.
设一密度为ρ物,体积为V的物体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其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则有 F浮=G.由于 F浮=ρ液gV排,  相似文献   

3.
物体浸入液体并漂浮(或悬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浮=G.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个关系式,可以方便而又快捷地解答许多有关漂浮(或悬浮)的问题.具体方法是:先根据漂浮(或悬浮)情况列出等式F浮=G,再根据题意将F浮和G具体化,代入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结果.下面举例说明.例1一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求:(1)木块的密度;(2)未知液体的密度.(g取10N/kg)解析:(1)木块放入水中时,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可得F浮=G,即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ρ水g·34V木=ρ木gV木,故ρ木=43ρ水=0.75×103…  相似文献   

4.
利用浮力巧算密度,主要是以下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2、利用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3、利用称重法(或称实验法):F浮=G-F拉4、利用密度公式:ρ=mv例1一木块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14,求木块的密度。已知:V露=41V,ρ水=103kg/m3求:ρ木.解: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木即ρ水gV排=m木g=ρ木gV又因为V露=41V所以V排=V-41V=43V所以ρ水g34V=ρ木gVρ木=34ρ水=34×103kg/m3答:木块的密度为0.75×103kg/m3。例2木桶中装满水,轻轻往水面放一根2kg的圆木,从木…  相似文献   

5.
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ρ液gV排=ρ物gV物,ρ物=(V排/V物)ρ液,其中V排=V浸,即ρ物=(V浸/V物)ρ液,此公式表明:漂浮的物体有几分之几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这个结论给我们解答填空或选择题时带来极大的方便,不夸张地说有些题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比如:  相似文献   

6.
浮力问题是初二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ρ液gV排计算;(2)利用称重法计算F=G空-G液,其中G空表示物体在空气的重力,G液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视重;(3)利用物体漂浮和悬浮的条件F浮=G物;(4)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F=F下-F上.现在举两道运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F浮=G排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是普遍适用的,只要知道m排或V排,就可以根据推导式G排=m排g=ρ液gV排求出F浮.  相似文献   

8.
初二物理关于浮力计算的方法有多种 ,除了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 =ρ液 gV排和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 -F向下以外 ,还可以用称量法F浮 =G空 -G液和物体浮沉条件法F浮 =G(物体漂浮或悬浮 )及二力平衡条件法F浮 =G。对于初学者往往很难把题目分析透彻 ,很难找到适当的方法尽快解题 ,现就几种情况分别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苗伟 《初中生辅导》2006,(17):28-30
对于解答浮力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用F浮=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来解答规则形状的物体所受的浮力。2、公式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进行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普遍适用于一切浮力问题。3、差重法。利用物体在空气中测出的物重(G)与在液体中用弹簧称测出的物重(G视)之差求浮力,F浮=G-G视仅适用于实验性题目。4、平衡法。漂浮或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则按平衡条件F浮=G物来计算。例1一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浸没在水中时上表面距水面10分米,并与水面平行,求:(1)铁…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复习时,一题多变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有效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一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此木块的密度。 解 依据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木。 又 F浮=ρ水gV排, G木=ρ木gV, 则 ρ水gV排=ρ木gV, V排=V—V露。 有ρ木=V排/Vρ水=(V-V露)/Vρ水=(1-V露/V)ρ水。 代入数值解得ρ木=0.6×10~3(千克/米~3)。 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则此题变为: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教材里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是从物理实验得到的.现在用数学证明F浮=ρ液gV排. 先用F浮=F上-F下(教材里已证明的公式)公式,推导浸没在液体里的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如图1所示:有一长方体浸没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物理中,常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浮有一冰块,当冰块完全熔解后,如不考虑容器的热膨胀,容器中液面将如何变化?”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浮冰是纯冰块一块纯冰浮在液面上,要讨论冰块完全熔解后液面的升降,即要比较冰熔解前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冰熔解后变成水的体积V水两者的大小。冰熔解前漂浮在液面上,有F浮=G冰将F浮=ρ液gV排,G冰=ρ冰gV冰代入得V排=ρ冰ρ液V冰冰熔解后变成水的体积,即V水=m水ρ水=m冰ρ水=ρ冰ρ水V冰V水就是冰熔解后排开水的体积V'排,则V'排-V排=(1ρ水-1ρ液)ρ冰V冰1.当容…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浮力方向竖直向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对于同一个物体,只要这两个力相等或找到两者的等量关系,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结论。如果相等,就会出现悬浮或漂浮,如果二力不相等,就会出现上浮或下沉。当物体处于悬浮状态时,根据力的平衡可知F_浮=G,只要物体的密度均匀,就会有F_浮=G=ρ_液gV_排=ρ_物gV_物,而此时V_排=V_物,所以ρ_液=ρ_物。  相似文献   

14.
1.推论对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二力平衡可知ρ物gV物=ρ液gV排,写成比式,即V排/V物=ρ物/ρ液.可见,对漂浮在液面上的密度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比较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当ρ液相同时,V排越大,F浮越大;  相似文献   

16.
<正>物质密度的测量是近几年中考的重要考点,而浮力与物质密度测定的结合是这类试题的难点,它不仅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将对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我们知道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四种:称重法(F浮=G-F);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平衡法(漂浮或悬浮时,F浮=G);产生原因法(F浮=F下表面-F上表面)。阿基米德原理与产生原因法是计算浮力普遍适用的方法,而称重法与平衡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称重法主要用在放入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即所谓的"沉体"),平衡法主要应用于漂浮的物体(即所谓的"浮体"),沉体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将冰块放入液体中,冰块熔化后,液面高度如何变化?变化的情况取决于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回答上面两个问题.例1一块冰浮在水面上,如图1所示,当冰块熔化后,水面______(填“下降”、“保持不变”或“上升”).解析: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所以F浮=G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冰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所以F浮=ρ水gV排.因此可得ρ冰gV冰=ρ水gV排,解得V冰=ρ水V排ρ冰.当冰块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不变,体积变为V',则有ρ冰V冰=ρ水V',可得V冰=ρ水V'ρ冰.因此可得V'=V排,也就是说冰块熔化成的水的体积等于原来…  相似文献   

18.
要解决好浮力的问题,我以为首先要切实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_浮=G_排=ρ_液V_排g,再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当物体浸入液体中处于悬浮或者漂浮状态时F_浮=G_物,所以就有G_物=F_浮=G_排,进一步推导为ρ_液V_排g=ρ_物V_物g,ρ_物/ρ_液=V_排/V_物.从推导式中可以看出ρ_物、ρ_液、V_排、V_物四物理量间的关系:1.只要知道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就可以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知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物体体积之比,也可以计算出物体和液体密度之比.2.若条件具备,还可以求出具体的体积或密度.  相似文献   

19.
题目将一个实心物体先后投入到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后,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p酒精=0.8×103kg/m3,g取10N/kg) 分析根据p=m/V,要求物体的密度,应先求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果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根据二力平衡:F浮=G,从浮力的大小可知道重力,根据m=G/g,便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如果物体在液体中被浸没,V排=V物,物体的体积可转化为求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液 gV排,V排=F浮/P液g,若知道浮力的大小便可求出物体体积V.故关键是判别物体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状态.我们可以用假设筛选法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郭利文 《中学生电脑》2007,(2):I0006-I0007
液面升降问题实际上就是比较变化前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小,改变之后排开得多,液面就上升,反之下降。主要题目类型有这些:一、叠放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把上面的物体放进液体里,判断液面升降这个问题要分二种情况来分析,一是放进去的物体处于漂浮状态,二是处于悬浮状态,三是下沉。如图1所示,A、B两物体漂浮在某种液体的液面上,则此时会有以下关系:因为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A GB又因为F浮=p液gV排所以p液gV排=GA GB所以V排=GA GB/P液g=GA/p液g GB/p液g(一)若把B放入水中,B呈漂浮状态如图2,会有以下关系FA浮=G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