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联合国1996年提出构想以来,儿童友好城市计划沿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儿童权利保护两条主线不断发展和完善,得到世界多国包括中国的积极响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既要以儿童保护为目的,又要以儿童参与为手段。幼儿园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坚守初心,发挥“儿童友好”的表率作用,又要作为利益相关方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通过教师与儿童共享园内环创话语权,保障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非结构性参与,开拓课程视野,搭建家、园、社共育平台,开发儿童参与技术等方面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启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明确提出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即到2025年,杭州构将建形成适应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权利友好、环境友好五大发展体系。基于杭州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我园秉承省代会提出的“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友好理念,不断创新“入园焦虑”缓解载体,为幼儿打造温馨、安全、友好的园所环境。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引发家庭育儿焦虑,影响生育意愿,地域育儿支援事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地域育儿支援事业作为日本育儿支援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最初的政府单项型育儿援助,逐渐完善形成了多元主体协作下的普惠型与成长型育儿支援体系。主要通过充实地域育儿服务与保育服务、构建地域育儿支援网、开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完善育儿经费支援政策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育儿焦虑,对提升女性就业率、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日本地域育儿支援事业也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如志愿者数量不足、地域育儿支援工作者与监护人的信赖关系不稳固等,需要结合新形势,立足儿童视角,从法律、政府、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审思与治理。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大众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侧出发研判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现实,对于厘清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层次、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具有关键意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目标应把握保基本和求发展的需求逻辑,从基本需求、差额需求和超额需求三个层次出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差序格局。在明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供公共性和共享性的普及化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和分享性的普惠化补充性公共服务、私益性和独享性的个性化非公共服务,保证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可实现性和可获得性。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设计探索,需积极构建责任共担与收益共享的供给制度,保证经费供给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从参与主体、服务供给、成本分担、人员管理、监督管理五个维度设计供给路径。  相似文献   

5.
课后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协同完成的教育活动,协同体系的构建是课后服务落实的关键。文章从多理论维度审视课后服务主体协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观念上明确家校社的职责;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制度上明确政府质量评估、配套制度和服务收费制度建设;基于三螺旋理论在机制上探索分别以家校社为主导构建协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有助于持续发挥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大学生在实际志愿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过程中,呈现出服务内容与形式单一、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不足、服务实效性偏低的问题。针对服务现状,通过从单向性关注转变为"主位诉求"式的互动性关注、从"政府—企业—高校"单一关爱方式转变为多主体协同关爱方式、从低成效向高成效转变三个方面发力,逐步构建起差异化实施、多主体参与和多角度评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垫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坚持从建设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开拓创新,多模式并举,积极探索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负责、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七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学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更高水平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知识本位的学术逻辑、服务社会的市场逻辑和革新发展的历史逻辑等多重驱动下,生成了大学治理效率提升的现实论题。提升大学治理效率,需以培育现代化大学治理思维模式为前提条件,培育过程性、整体性、多元式、文化性思维;以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为变革核心,构建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教授治学、学生民主参与、政府引导和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多元治理结构;以加强大学治理制度设计为基本保障,全面加强大学治理法律体系、大学章程、大学内部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对15名困境儿童、10家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和8个职能部门的访谈发现,服务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在带动公共服务资源的下沉、协调困境儿童需求"快变量"与政府部门调整"慢变量"之间的矛盾,以及推动建构服务困境儿童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数量少且以综合性服务为主、服务供给不足与同质化严重并存、资源缺乏共享平台导致产生信息孤岛、绩效目标评价与困境儿童服务项目匹配度不足、系统支持不足引发的多重瓶颈等问题,应当大力引导困境儿童需求较突出的社会组织发展,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平台,完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困境儿童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2013年6月,民政部选取五个城市为试点地区,拉开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序幕。当前要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将服务对象从孤残儿童扩展到困境儿童,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福利。"十三五"时期,我国儿童福利制度设计应针对不同家庭分别采用替代性、补充性和支持性福利,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儿童福利法规体系,成立综合性儿童福利行政机构,推动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史自词 《比较教育研究》2022,44(3):45-51,60
享受课外服务是澳大利亚学龄儿童的基本权益。作为澳大利亚学龄儿童教育服务中的重要内容,课外服务已经成为提供儿童看护和保育、发展儿童个性和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在缩小学业和发展差距、促进教育过程公平中发挥重要价值。澳大利亚从制度保障、财政资助、运营管理、质量监督和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完善的学龄儿童课外服务体系。公益优先的价值定位,强化法律制度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多主体、多机构有效协同的治理体系以及健全的质量监督和服务保障机制,是澳大利亚学龄儿童课外服务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农村职业教育独特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精准对接着乡村振兴各领域、各要素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逻辑必然。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既有思维理念滞后、自身能力不足等内源性问题,也有法制制度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等外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为此,亟需转变思维方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破解关键环节难题,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元治理"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从而突破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及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分析,从框架构建这个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安全教育与评估体系、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关注点及机构设立、制度建设、氛围营造这三个支撑面,寻求更完整、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以期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发展基石。教师教育体系的“自适质量”即教师教育体系自身具有的能够影响教师培养效能的品质,它是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高自适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特征主要体现为教师教育机构的层次合理性、结构合理性和教师教育制度完善性三个方面。实践中,“高自适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在机构层次合理性方面,面临着参与机构高层次机构少、低层次机构多,培养高学历教师少、低学历教师多的困境;在结构合理性方面,面临着地域布局与专业设置的静态结构不合理、内外部要素之间的动态联动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在教师教育制度完善性方面,面临着制度不够健全、协同和开放性不足等困境。为此,应拓展高层次、压缩低层次教师教育机构的参与空间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层次结构,适当加大高学历教师培养机构建设以优化办学层次结构;构建中部、东部、西部相对均衡的地域布局结构,形成全面服务教育实践的专业设置结构,创建教师教育机构内外部各要素动态关联结构;在对制度建设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备性,以系统管理思维增进教师教育制度的协同性,强化多元主体共治逻辑,增强教师教育制度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创业服务制度的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制度供给的要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创业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创业交易成本高、创业激励不足。政府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主要目标是架构新型产权关系,培育新制度增长点并完善创业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路径包括建立健全保护创业的法律法规、扶持创业的资本市场以及大力发展服务创业的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直面现实生活,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初步的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家长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两个个体行为指标和两个情境指标。其中,个体行为指标包括脱口而出和消极抵抗两个评估指标;情境指标包括逃避和获取两个评估指标。当学前儿童的行为符合评估体系中至少2个标准时,就具有说谎的可能性。作为中国学前儿童说谎评估上的尝试,该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恶性发展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当前的重大政策,有其特定的逻辑内涵。从历史逻辑看,它根源于教育锚定中国社会治理和发展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在古代中国的"教育—考试—人才培养与选拔—社会治理与发展"逻辑链条中,教育是其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在近些年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逻辑进程中,教育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因素。从价值逻辑看,其政策要义在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具体旨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为目标、以终身学习为要务。从实践逻辑看,其政策支点在于全面建设教育体系,政策重点是强化"教育供给—教育需求"的衔接度、增强教育体系的内在自洽度、优化教育体系的外在契合度。  相似文献   

18.
从人权意义上来说,文化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供给是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基本保障。公共文化可持续供给必须遵循公益性、公平性、可持续性、低碳性等基本原则。目前,常熟市公共文化供给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剩",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非公平、非均衡;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地域上过于集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供给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公共选择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和表达制度,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合理规划,建设全覆盖、普惠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且优质的发展,美国佛蒙特州的儿童早期综合评估体系框架从儿童水平、学习环境两个方面着手,评估儿童从出生到3年级的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发展、学习方法、语言和认知等领域的发展情况.该框架呈以下特点: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全人"发展;评估主体多元化,坚持整体价值观;评估工具多样化,确保评估的可持续性.借鉴美国佛蒙特州经验,我国在儿童早期综合评估方面,应坚持科学的儿童发展观,明确儿童早期教育评估的目的;建构多主体联动机制,加强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作;研制本土化的儿童评估工具,保障评估工具的持续更新;建构持续性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监测评估数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是高职教育助推国家重大战略的必由之路。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全过程参与”的视角出发,得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要素框架由“内容设计“”行动执行“”成效反馈”所构成。在此观测维度基础之上,以197所“双高计划”院校的中期建设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多领域服务格局已初步形成,且服务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组织性、协同性趋向,但在多元化取向、体制机制建设与高质量服务供给态势上仍存在实践错位。未来,可从营造良好内外环境、构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增进区域服务能力协调发展等路径出发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