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多层次治理理论为依据,探讨我国体教融合的发展困境及完善对策。多层次治理视域下,体教融合协同治理框架应包括利益协同、行动协同、制度协同与目标协同四个维度。目前的发展困境:相关部门行动目标不统一;基层政府缺乏行动互通性;实施层面管理缺位,组织实施混乱。完善对策:加强多部门的沟通交流,树立协同精神;创新多层次治理体系的组织结构设计;创设各主体间平等合作环境及利益驱动机制;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体教融合切实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发展需要,高校日益重视发展和应用知识为社会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由于具备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基础,更便于开展科研、教学实习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为契机,通过完善、激发大学科技园四大平台功能,以校内外协同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加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资源的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打造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的关系;与体育竞赛相结合推进体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创新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出现与逐步落实,本质上讲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作为社会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体育社团与政府的关系也必然会出现新的变革。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治理新常态的推进对体育社团与政府平等关系建立、治理目标协同、治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多元共治、协商合作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新常态。这种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新常态要求在当前必须不断推进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和权力清单建设,引导体育社团健康发展、进行社会治理结构和框架的制度设计,不断推进各自转型的过程中双方沟通平台的建设以及不断锻炼双方运用新常态思维和方法进行治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创新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深化体教融合是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回应和实践探索。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在分析体教融合协同的核心学理要义、引入协同理论的应然要求和理论预期基础上搭建其理论框架,透视育人目标一致性、正式规范、权利共享和公民体育意识等堵点,提出培育协同社会资本、完善协同治理法规制度、规范责权体系、构建体教融合协同治理运行网络的实施路径,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完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政府、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多元合作治理体系。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创新"多元合作共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与社团等多主体"协调"治理的关系,形成"开放"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的合作治理理论架构,为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鉴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能使企业、高校、研究生实现多赢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校企为开展研发及技术攻关而建立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为校企更好的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破解体育产业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发展问题;2)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改革与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等要素的投入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行动逻辑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结合模式,不仅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放开市场“无形之手”,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体实践中,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实施产业创新驱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等途径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9.
体医融合是以实现主动健康、降低医疗保健成本为主旨,使健康促进模式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转变的必由之路,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颠覆式创新就是为了使疾病防治、维持健康变得更简单,让人们更负担得起。因此,颠覆式创新是体医融合应然的进路选择,既要推动健康促进模式的转变,更要让健康服务和维持健康变得便宜和易于获得。这是全球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持续行动的需要,也是体医融合自身发展的诉求。从深层次看,体医融合推动并实现颠覆式创新的重要基石和内在驱力则是有赖于持续的知识生产,其整体框架包含知识生产及其社会应用的双重属性,不仅蕴含知识生产行为——贯穿从技术融合到形成新的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特定知识形态的演化过程,更关乎知识生产从学科学术属性到社会应用属性的演化变迁——政策、市场、情感等方面社会关系的构建过程。基于此,提出实现颠覆式创新的行动路径包括自觉建构知识形态,创建学习范式推动技术持续创新;深化多学科协同,面向行业未来布局的颠覆性价值网络建构;特别是注重技术创新实践的本土化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价值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的核心。通过梳理我国体育学学术研究发展现状,发现当前存在学术研究创新性较弱,原创性体育理论成果不多;学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回应体育实践需求度不高;学术研究方法借鉴较多,特色研究方法不足;学术研究平台建设较慢,学术争鸣氛围不浓;学术研究主体多元协同不够,学术评价体系建设迟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以“四个坚持”为根本遵循,从学术理论体系、学术研究组织体系、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学术评价考核体系4个维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认为应围绕学科发展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理论体系、围绕共同体宗旨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组织体系、围绕学术繁荣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平台支撑体系、围绕创新生态建立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全纳及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提高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体系,进而构建和谐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体系,有着积极意义.模式创新的理论思想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论为基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形式是:以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个别式、处方式以及合作式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出体质弱势群体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2.
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读中国特色新型体育举国体制的三重内涵;基于组织绩效和功能分权理论,尝试构建中国特色新型体育举国体制的解释框架;继而指出特色之“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治理模式,新型之“新”在于“分布式协同”的权力治理结构,优势之“优”在于“以责促治”的效能转化机制。进而从以下4个层面剖析了中国特色新型体育举国体制的逻辑理路:坚持党的领导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是其价值逻辑,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一目标到达成多元利益条件下的重叠共识是其历史逻辑,实现行政驱动向制度化协同的转变是其治理逻辑,由总体支配到精准提升制度效能是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3.
体教融合是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是助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推动体教融合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率,借助SFIC理论模型,从协同治理参与体教融合的现代语境入手,在诊断我国体教融合发展样态及困囿的基础上,探讨协同治理的推进路径。研究发现,协同治理是体教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举措“疏堵”效果不明、制度空间落后、联动机制单一等方面的桎梏。为此,提出基于SFIC模型的体教融合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厘正多元主体协同目标及动机,夯实启动条件;实现“国家—政府—学校”的纵向贯通和“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横向融通,加强催化领导;推动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完善监管评价主体及体系,升级制度设计;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平台,推动“六方联动”,促进协同过程;形成制度、资源、学训及赛事“四方融合”局面,巩固协同成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框架体系、演进逻辑、理论关联、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研究。以《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体系为主体内容的中国运动训练基本理论,主要由基础教程和高级教程所构成。研究认为,中国《运动训练学》基础教程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1979-1990年)、创建(1991-2000年)、发展(2001-2012年)、完善(2013-2019年)四个阶段,其发展特点体现为:浓郁的中国特点、鲜明的时代特点、系统的理论特点、显著的实用特点、突出的强基特点、持续的创新特点。《运动训练学》高级教程编制的原则是把握教材特性、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目标是深入实践研究、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需求,方法是强化方法探索、创新高级教程研究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为研究体医融合发展的财税激励模式及其激励作用,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政府财税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体医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对国外体医融合财税激励模式及其政策经验进行具体比较。研究表明,一方面,政府财税宏观政策与体医融合服务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另一方面,在体医融合进程中,中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体医融合财税激励模式的国际经验,立足中国体医融合的现实国情,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构建政府主导推进,市场供给为主,政府与企业协同合作的体医融合财税激励模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体医融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架构、行动逻辑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实践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跨域协同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治理手段类型单一、跨域治理联动过程缺失、跨域信息共享碎片化、跨域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而多主体跨域协同治理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群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据此提出优化路径:搭建多主体协商决策机构;推进激励与约束制度建设;搭建城市群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跨域性绩效考评机制;探索监督问责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政府协调治理为理论基础,以“主体-场景-行动”为治理逻辑的分析框架,指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的困境,提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政府协调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存在治理主体对赛事风险治理认识不够、赛事风险场景的精细划分比较笼统、赛事风险应急合作治理行动的基础支撑条件不完善等困境。应从更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主体的角色认识,优化场景划分、夯实场景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强化行动效益,夯实赛事风险治理的行动基础3个方面推进治理。  相似文献   

18.
体育志愿服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分支内容。以“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战略,成为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的驱动因素。第二,“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形成了以行动项目为驱动、行动组织为主体、行动内容为内核的实践逻辑,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行动效果,表达了国家促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善良意愿,既彰显了国家补齐乡村体育资源短板的善治能力,也实现了国家善治的目标。“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计划由行动项目、行动组织、行动内容、行动效果和行动结果而构成的基本逻辑,为国家及基层体育治理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持。第三,“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是通过建立国家动员机制、国家组织机制、国家改造机制及国家发展机制等,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跨部门行政效率、更低的体育专业资源调配成本、更好的国家和地方多级互动服务,及更多组织机构管理者协同服务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的目标,为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等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目标构建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的目的是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平台建设的创新性,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与评价创新,其中以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创新为主导。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离不开课程的支撑,课程平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同时课程平台建设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体育人文社会学已初步形成课程群,课程群…  相似文献   

20.
谢军 《体育教学》2020,(1):45-47
2019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与首都体育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揭开2022北京冬奥背景下朝阳区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和首都体育学院创建一流体育大学的新篇章。地方政府与体育高校合作的模式具有强强结合、优势互补的示范效应,形成共促发展的新契机,为以奥运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体育工作注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资源力量,打造广阔的教育实践平台基础,形成强有力的发展动能,合作共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