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路 《广西教育》2014,(13):10-11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大教育"的观念已经形成,即孩子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环境下成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构成了我国国民教育的体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思考。目前,家庭教育指导还具有业余性的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当前家庭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对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有助于为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提供依据,最终实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通过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15名中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认识不足、中小学生家长非常需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缺乏专业支持、中小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的内容不同。提升中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水平,国家要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开展满足家长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要更新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认知,配合校社实现协同共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探索建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途径,以求达到减负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共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家庭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树立优良家风、增进家长协同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建立学校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后服务管理、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建立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国家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监管教育机构、协同调动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幼儿园对家庭教育在线指导展开探索,产生了家园协同共育新模式,重构了幼儿、家长与教师的新型互动关系;幼儿园家庭教育在线指导赋能家长科学育儿,对增进亲子情感沟通、唤醒家庭育人功能、加强家园合作共育、回归幼儿生活教育、重构幼儿教育生态等具有重要价值。后疫情时代,幼儿园家庭教育在线指导在理念上应重构以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中心的家园学习共同体,以幼儿园教师为桥梁和纽带,赋能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家园协同共育;路径上重视幼儿生活情境中的直接经验学习,促进家园线下与线上多种方式互联互通,共创家园协同共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5.
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家庭教育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进一步丰富学校指导服务的内容,优化教师指导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议题和任务。聚焦师资、平台、课程等维度,以打造智慧共育线上学习课程、建构家庭教育导师制微课程、共营种子家长课程、创新精准家长会课程等为途径,建构家庭教育指导系统支持体系,可以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王华 《甘肃教育》2022,(24):118-121
“双减”政策的实施,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要实现“双减”背景下学生高效学习,这对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关且缺一不可,家校教育相互配合、补充,才能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家校协同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提出“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的策略,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有效保障新时代家校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双减”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背景下,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举措三方面分享了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思考。学校要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指导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培育家庭教育的土壤,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是未来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趋势。现代远程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是当代家庭走向和谐幸福的需要,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当前,以学校为主体的家校网络沟通平台还不能对家庭做全面的、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社会上开办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收费太高,许多家庭负担不起。构建个性化家庭远程指导模式,首先以学校为载体,创建家校网络共育平台,形成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其次依托政府,加大力度,探索正规化和专业化的远程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人新方法,同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沟通能力,指导孩子觉察自己,看见自己,指导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孩子成长,促进多方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现实需要层面,家庭教育指导都是学校应然和必然的工作。学校主动而系统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要从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出发来构建,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虽然“双减”政策内容聚焦于学校和学生,但是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家长的协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和机制是落实好“双减”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对10 185名义务教育学段公立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家长视角的当前“双减”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双减”后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营造和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几方面提出了持续深入落实“双减”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中小学和幼儿园需要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工作计划,建立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宣传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家校共育。这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指导下,学校要更加重视家校共育,把家庭教育促进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林传生 《师道》2023,(5):36-37
<正>“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基础教育生态改革,给农村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望改变多年来应试教育积累的负面教育生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家校社协同共育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如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战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打造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家校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深化,提升现代学校办学效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着力点。“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要促进家校共育,提升教育质量,就要摆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定位,使其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促进,最终形成合力,进而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基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双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缓减了家长教育焦虑,减少了教师繁杂事务,增加了教师“教育时间”,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持续发展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家庭教育存在观念“错位”、能力有待提升和社会支持不够等现实困境。应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和指导体系、学校建设“家校协同共育”的环境、社会提供应有的支持等途径,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中小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学校的法定职责范畴拓展至指导学生父母的家长角色成长。法定职责的拓展依然服务于促进学生成长的学校本位职能,但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由“直接育人”迭代至“充分育人”。为规避不当履行这一新职责造成的风险,中小学校需要将该职责置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中,理解职责拓展所蕴含的以大教育观引领教育公私域有效协同的整体性精治新路向,在坚守育人专业定位的前提之下正确认识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职责,以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为方向构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机制,以构建具有育人合力的儿童生活世界为旨归全面提升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职业身份特性,教师对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厘清这一素养的概念内涵,尝试从实践操作性维度对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的内涵进行建构,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分为七个可操作部分:理解家庭教育意义的素养、熟知家庭教育内涵的素养、观察与评估家庭教育现状的素养、整合家庭教育支持性资源的素养、指导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素养、干预家庭教育不良进程的素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或干预后效评价的素养。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的内涵决定了素养在实践中的生成性、统整性和实践性这三项基本特征。基于素养提升与循证实践之间的逻辑共性,研究进而提出了基于循证5A模式的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提升模式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针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更需要走医教融合、家校共育的育人之路。德州特殊教育学校在山东省首设德州市特教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联盟,通过医教融合,延缓和改善特殊学生疾病影响;通过家校共育,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佳解决方案,促进特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为区域特教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特殊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助力其健康成长,努力打造特教学校家校融合教育的德州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尹弘敏 《江苏教育》2022,(66):13-15
为实现美好教育目标,江苏省昆山市积极探索区域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结合区域教育与社会实际,在问题分析、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深耕,旨在构建全域“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教育生态,促进区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新发展阶段学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它秉承“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育人”是根本目标,“协同”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工作方式;坚持“关爱原则、科学原则、实践原则”,培育充满关爱的文化夯实情感基础,从培训教师队伍、厘清家校的角色任务、开展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做好评价激励等方面着手,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