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来讲,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历史视野、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生成知识、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的误区.开展通识教育,至少要考虑"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前后是交叉包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下的通识教育,做到"一个学会一个精通":学会学习,精通专业.学会学习是大学的共同文化教育,精通专业就是表现出的个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以"完整的人"为目标、以"生活世界"为本真之源,克服了现代大学教育专业化和片面化的弊端。然而,通识教育虽然在理念上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践中却仍然陷入了"专门化"误区,遮蔽了通识精神的本真意涵。走出误区的一个可能选择是进行"系统化"创新模式改革:进行回归生活世界、倡导知行合一的通识课程设计,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学科性",促进学生利用课外经验与校园生活场景进行"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太极图描述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识学习"的新概念,并分析了目前限制通识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着眼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教师开放心灵;二是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三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大学4年."大一年度项目计划"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站".在实践中,学校注重建立大一年度项目学习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培训体系,重视发挥学生的项目学习主体作用,并通过政策激励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经过6年的持续深入推进,"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6.
谢兵 《文教资料》2008,(12):162-164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广博知识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形式,尤其对于本科教育形式,它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育在地位上应并驾齐驱.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模式是关系通识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开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研思行"的教学模式将为通识课程提供有效教学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也许你今年大一,刚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高考,更经历了报志愿和选专业的纠结。有人以为选择一个专业今后注定做这类职业,于是选择专业时万分谨慎;而有人认为当前的中国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应试模式下甚至可以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只是考前背诵的内容不同。大一学生如此迷茫,很多应届毕业生亦然。其实,专业很重要,而职业素养更加重要,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你需要做的,是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中去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兼顾专业和职业理想,这样才能在毕业时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你可以不是顶尖的学霸、考霸,但必须是有着职业素养的职场追梦人!  相似文献   

8.
论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大一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情况的调查,提出点与面相结合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以便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大一学生大学生活适应情况的调查,提出点与面相结合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以便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关注人的培养,强调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加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使文理通融,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能有效开展文化教育,贯通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在大类招生新形势下,班导师必须了解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对培养全面的人的意义,且具有广博的知识视界,才能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体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专业学习和专业选择。面对文基班学生"自信、卓越"的文化特色,班导师要防止"捧杀"学生,工作中多使用批评和教育的方式。面对文基班"开放、分享"的文化特色,班导师应该引导学生开放创新、自理自治,以平等的姿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专业"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校方提供的专业之外由学生自主设计的专业,它具有以学生个性化兴趣和目标为导向、由学生自主发动并主要设计、跨学科等特点。在课程修读方面,"个人专业"需满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双重要求,确定统一的主题或明确的学术焦点,同时学生还拥有跨学科组织课程的任务与权利。它对中国大学的启示是:回归综合性大学办学初心,为学生提供综合性教育平台;回应学生个性化需求,重视"个人专业"的设置与发展;立足高等教育与"个人专业"特性,合理设计课程体系;针对"个人专业"需求,做好专业设置与运行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除了极特定的专业外.大学难以培养出用人部门直接可以使用的人才.但是,这不意味着大学在学生就业方面可以推卸责任、无所作为;相反,大学可以从实施通识教育、培养专业理智、帮助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与批判性知识、养成终身学习意愿等方面,对就业做出巨大贡献.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在理顺大学、用人单位、政府三者之问关系的前提下,各尽其责,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学院的通识教育导师制是在学院主管领导亲自带队下,统一按专业匹配一位专职教师引导九到十二位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自主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拓宽与延伸专业知识领域的一种项目团队式的咨询辅导教育制度。由于实施时间短,师生难以真正理解通识教育导师制,师生关系还有待改善,学院对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目标管理强化全员全过程监督,提供师生互动的免费场所,定期举办交流会,促进学院通识教育导师制的建立、健全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通识教育理念的本源和20世纪初的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观(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切入视角,分析了通识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从冲突到对立再到统一的整合过程。同时,文章从知识构成、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大学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维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跨时代维度""跨文化维度"和"跨学科维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演进.反观大学通识教育的脉络及其内容精髓,大学通识教育不仅是研究知识、关爱未来生活的教育,更是培养人的价值理性、守护大学"精神家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导行教育是东北林业大学主题推进式教育模式下专门针对大一学生进行的综合的适应性教育.文章阐述了导行教育的含义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比接受与未接受大学导行教育学生的适应能力变化情况,分析其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环境四方面的教育干预结果,以此来阐明大学导行教育在提升学生适应能力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不应仅仅关心知识的广度.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并不总是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开掘专业课程中的通识内涵,是贯彻通识教育的重要方面.教育的广度要以深度为载体;通识教育必须以具体的专业知识为载体.通识教育的要义之一是求通.唯有在足够深度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学生领悟通达之道.大学教育必须拒绝肤浅.通识教育必须在少而精的课程框架内贯彻.不同意"淡化专业"的口号.  相似文献   

19.
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一个新的独立的专业.其专业结构以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包括"通识文化教育"、"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大学专科生一般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力求文理兼通,一专多能;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大学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从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人文类通识课程的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以此优化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