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实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即使是有小组讨论,学生所讨论的内容也缺乏探索性,有时甚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有的问题虽然有思考价值,但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匆忙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又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一种具有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而又协调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学有所得。那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5.
陆芳 《广西教育》2013,(22):28-28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的小组合作很大一部分只停留于表面形式:有的教师急于完成本节教学内容,小组合作还未深入就收组,让合作学习成为“走过场”的现场秀;有些教师盲目泛滥地安排合作学习,甚至讨论的问题并不具备合作性;还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全盘放手,学生欠缺指导,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6.
苏红叶 《考试周刊》2012,(91):73-7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存在偏差,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对于小组合作的问题、时机、分工、过程没有认真地设计。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注重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成了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这样环境下的课堂活了,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被激发了,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关注、赞赏,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好、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人云亦云、瞎起哄,手动了,嘴动了,但大脑没有真正动起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抄例题,课堂上不爱发言,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善于合作;有的缺少老师的关注,缺乏成功的体验,这些原因均促使同学问的距离拉大了,一部分学生慢慢地演变成学困生。那么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帮助,让他们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呢?下面是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花15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车轮的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学习圆的知识,效果颇佳。首先出示问题: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可以设计成圆形,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但车轮就一定要设计成圆形,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出现在学生身边的一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激发兴趣。紧接着各小组按实验要求,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探索实践的学习活动(学生按下…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展的快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陈惠芳 《云南教育》2002,(28):30-31
现代信息社会需要人的相容与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争论、辩论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中,能恰当地表现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小组学习目标要明确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因此,在数学课上,安排小组学习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58页上的例6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讨论观察…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人员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就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合作”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  相似文献   

14.
杨苏超 《考试周刊》2011,(76):81-8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当下,小组合作学习俨然已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抓不住恰当的时机,出现了该合作学习时候不合作,不该合作时候却让学生合作.这样势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抓住什么样的时机让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使小组交流活动落到实处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传娣 《考试周刊》2013,(89):70-70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的方式,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分工,他们有共同的任务,并且能够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目前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常见误区出发.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摆脱传统"填鸭式"的模式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同时,要注重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