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学设计](片段) `活动(一):猜一猜. 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片段) `活动(一):猜一猜.   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  相似文献   

3.
【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多媒体演示:人们骑自行车的动画画面,其中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骑起来很别扭。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关于“人们骑自行车”的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要把车轮的形状设计成圆形?能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吗?学生分组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通过实验感知:只有圆形车轮在滚动中才平稳。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吗?多媒体演示:部分显…  相似文献   

4.
盛赟 《四川教育》2001,(10):21-21
一、联系生活实例,复习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认识单位名称。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依次出现一把直尺、三只羊、两支铅笔、五朵花。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述,引导他们认识“把”、“只”、“支”、“朵”等都叫“单位名称”。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物体的单位名称。 2复习表格式应用题。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的表格式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应用题?你能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结构吗?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计算机,依次闪烁屏幕上…  相似文献   

5.
【活动设计】活动(一):猜想引入教师举起一个长方形框架,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将会拉成什么图形?你们能猜出它的面积吗?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教师指出:为了准确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引入新课。活动(二):猜测公式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方格图(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在方格图中去。教师指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6.
付华兵 《四川教育》2001,(12):30-30
一、直观引入,感知“圆”。 多媒体演示:播放汽车行驶的画面,定格车 轮;播放人们骑自行车的画面,定格车轮。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以上画面,你发现了什 么? 师:对,所有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 要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呢?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椭圆形、圆 形学具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后教师抽学生汇 报实验结果。 师:不错,圆具有能滚动的特性。像车轮、锅盖 等物体的形状,我们叫做圆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 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学…  相似文献   

7.
文芳 《四川教育》2001,(9):23-23
一、复习引入。 师:还记得什么叫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多媒体演示:出示一个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长、宽和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形的相关部分出现“长”、“宽”、“面积”。 教师指出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出屏幕显示的各种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演示:出示校园情境图,重点突出操场是长方形。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它的操场是什么形状?要知道它的面积,采用面积单位去量合适吗? 在学生指出不合适后,教师指出:我们需要知道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方…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例1:376-132。多媒体动态演示:教材上的橡皮筋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根橡皮筋?用一个几位数表示?这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媒体动态演示:教材上图示虚线框住的那一部分。师:这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下多少根橡皮筋,应该怎样算?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同学。学生交流讨论,得出以下共识:①先从单根的橡皮筋减起;②再把10根一捆的橡皮筋相减;③最后把100根一捆的橡皮筋相减。师:同学们能仿照复习题2的方法,用竖式计算出这两个数的差吗?教师…  相似文献   

9.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祖冲之头像。 师:在1000多年前,世界数学界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对圆的周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圆周长的计算。(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一)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 1,复习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请大家拿出一个圆,用手摸一摸,感知一下圆的周长。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多媒体演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  相似文献   

10.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1.
【活动设计】一、激发求知欲望组织学生“听算”:2+2、5+5+5+5、3+3+3+3。师:同学们能像老师这样编“连加”算式,相互进行“听算”吗?学生相互编这样的“连加”算式,分小组进行“听算”。教师出示学生编的部分“连加”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连加”算式,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这样的“连加”算式与“加数不相同的连加算式”比较。师:同学们能给这样的加数取一个名字吗?在学生取名为“相同加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相同加数”是二位数、三位数…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我们来研究另一类小数除法。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以下画面:1支自动铅笔1.35元,1支彩色笔0.9元,1副三角板0.54元,1本练习本0.45元,1个橡皮擦0.3元。 师:用27元购以上物品,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种物品,算一算能购多少。 学生自主选购一种学习用品,列出算式,井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检查列式是否正确。教师抽学生回答,并板书出学生所列算式。 师:这几道题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除法式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从而引…  相似文献   

13.
游琼英 《四川教育》2001,(11):22-22
一、提问引出复习 1.据题质疑,回忆旧知。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铺垫练习,抓住关键。 师:请大家看图说出等量关系。单价 数量 买东西的钱 找回的钱 师: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情境导发探究 1.创设情境,自主构造学习材料。 多媒体演示: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车模比赛了,小青已经装好了赛车模型,他到商店买电池,这时出示字幕,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每节电池2.8元,付出6元,找回了0.4元。 师:你能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构造一道应用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出示两只风筝)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喜欢)师:老师将把这个礼物送给努力学习的同学,你们想要吗?(想要)师:你想要哪一个?(大的或小的)二、体验感知,建立概念1.理解物体的表面及火小师:你想要大风筝,请告诉同学们“大”指风筝的哪儿大啊?(指名上台摸风筝的面)师:你摸风筝的面是什么感觉?(平平的)  相似文献   

15.
【活动设计】一、认识“平均分”师:同学们会分物品吗?请你们拿出6个圆片,按照你准备分的份数,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圆片,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⑴分的份数,可能出现1~6份;⑵每份的个数,可能出现相等和不相等两种情况。教师让学生把“分”圆片的情况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用吹塑纸教具贴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每份的个数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观察每份“分”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分法,每一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有的分法,每一份圆片的个数不相等。师…  相似文献   

16.
师:老师的家乡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那儿有许多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你想了解吗?(播放课件)犤评析:以优美的画面吸引学生,调动学生想去威海旅游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犦师:如果我们准备到威海旅游,首先要确定一个旅游景点。在这几个景点中你最想到哪个地方去?师:看来咱们同学的想法不一样,这样吧,我们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确定旅游景点,好吗?那想到这四个旅游景点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呢?我们该怎样统计出人数来?(教师板书:统计)生:让同学们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好,请你上来统计…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18.
张晞 《教学随笔》2007,(12):40-41
[课例一]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一些重量单位。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克、千克。 师:你知道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相似文献   

19.
先看一个关于《改变浮和沉》的教学片段:师:这有两杯液体,把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不同的杯中会怎样?(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师:你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一个鸡蛋沉在杯底,另一个鸡蛋浮在水面?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新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很多种类的鱼(《鱼》是辽海版三年级《科学》课教材),让学生辨认。学生热情高涨:“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鱼、金鱼。”师:“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生抢着回答:“带鱼、黄花鱼、金枪鱼、武昌鱼、海豚、鲸鱼……”师:“人们为什么把这么多从表面看来有差异的动物都叫鱼,而不叫它们鸽子、小兔呢?”生:“它们是一类,我想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师:“它们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生:“我们没探讨过。”师:“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吗?”“想!”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