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创作意识是促使创作能力转化为创作行为的意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 ,没有创作意识 ,创作主体不可能运用创作能力 ,展开具体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产生。作家的创作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至少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即创作动机、创作预期和创作潜反射心态。在每一种因素中又充满着十分丰富的生活、审美以及创作观念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不可回避的创作审美缺陷。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多为缺失性创作动机;创作主体的创作审美心理多带有媚俗取宠的心态;创作主体的创作审美取向的主流是低迷颓伤。  相似文献   

3.
书为心学——论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对书法创作有重要影响。根据对书法创作活动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我们可以将心理诸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活动规律归结为五大方面:动机关乎书法创作的乖合,情绪酿就书法创作的气韵,思维提升书法创作的效能,气质影响书法创作的风格,价值观奠基书法创作的品质。关注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有利于我们创造出更符合科学规律和历史检验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在创作主体上强调技道两进的境界;在创作理念上提倡不践古人、自出新意的创新精神;在创作传达上讲究书以意造、任其自然的心态.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充分关注创作主体的主体性的发挥,突出书法创作活动的自在性,提升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黎健美 《小学生》2011,(3):18-19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创作呈现出早年创作早熟、中期几乎中断写作、后期成果丰硕的晚翠特点。分析他各时期的生活经历与小说创作过程的联系、其早期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可以发现,边缘化的创作特点导致他各创作阶段的不同状态,生活边缘化使他的小说创作无法进入主流,而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则使他自甘于主流之外。  相似文献   

7.
李微妙 《广西教育》2009,(9):114-115
自然人文景观与绘画创作关系密切,自然人文景观四季的光色变化为绘画创作者带来激情,为绘画创作提供创作素材;绘画创作是自然人文景观关呈现的表现方式,可诠释自然人文景观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自然人文景观和绘画创作浑然一体,新颖脱俗,应是绘画创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二胡音乐创作在二十世纪后期进入繁荣时期,这种繁荣格局的出现主观上是因为大量专业作曲家加盟创作,客观上则是多元化创作技法的发展,即传统创作样式、现代创作样式、中和创作样式和移植创作样式.四种不同的创作样式有着各自具体内涵、艺术特征和意义.各具特色的多元创作样式不仅促使二胡音乐作品的百花齐放,也促进了二胡艺术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油画创作不可忽视的创作资源。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在高校油画创作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民族的人物服饰、建筑风格、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观察和理解;研究和借鉴优秀的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确定油画创作的主题思想,收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草图的构建与审查;创作实践的跟踪指导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民族文化题材油画创作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鉴赏增强创作意识,提升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培育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力求创作素材的多样化、创作道具的多样化、创作思路的多样化.教师运用主题式多样化、场景式多样化、故事式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创作教学,可充分挖...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由互联网催生的数以万计的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其身份特征是网络化、非职业化,在创作态度、创作目的、创作方式、创作题材上与传统作家大相径庭。大众传媒对网络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作家与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对彼此也有不同的态度。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创作主体与作家应各取所长、互相融汇,共同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就高校版画创作教学现状分析了影响其创作的因素,即版画创作的民族性体现--传统人文因素、版画创作的个性体现--内心世界和版画创作的时代性体现--高科技因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详尽分析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绘画创作,认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涉及了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能体现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是对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审美心境、创作态度、山水画取材,以及笔墨运用等问题的提出与阐述.指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是既相互矛盾又融合统一的。译者的再创作风格即译者的主体性,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作的创作性改写。本文拟对《飘》的创作风格以及傅译本的再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分析文学作品中原作与译作在创作风格上的矛盾与统一。文章首先讨论创作风格和再创作风格的定义和实质,接着再从小说《飘》的标题、人名地名和小说中的对话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论证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译者的再创作风格有矛盾之处,更是有机统一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9.
再度创作和审美实现对竹笛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竹笛艺术家的再度创作能力是审美实现的重要保证因素。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实现审美价值的必经途径,只有当一度创作的乐谱进入到再度创作阶段,竹笛艺术的审美功能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文章针对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再度创作的基础,以及再度创作的提高和审美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演员创造角色过程重,创作欲望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动力性因素.本文从创作欲望入手,对演员创作欲望的调控与升华作出理性分析与判断,试对演员的角色创作心理动力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