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高考作文改革和“新概念”作文的兴起,中学生作文出现了新的面貌:形式灵活多样、语言新鲜生动、内容真实深刻的作文越来越多,作文成了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一个渠道。虽然作文的一个大趋势是求真求新,但不少学生对“新意”这个词还是敬而远之的。何谓“新意”?大概可以概括为:立意新、角度新、形式新、手法新、语言新这几个方面。古人曾说:“意新为上”,“陈言之务去”,“发前人所未发”,讲的就是写作贵有新意。本文拟从立意与角度这两个方面来谈谈作文的新意。元代陈绎曾在《文说》中引了戴师初的一段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  相似文献   

4.
材料不够新颖一直是高中学生作文时感到困惑的问题。材料缺乏新意,不仅是材料陈旧、单调的问题,更是对材料的浅层次理解问题。要改变材料不新的现状,除了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材料外,笔者以为更重要是要能够变换视角,从已知的、旧的材料的各个侧面,多角度观察思考,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如对于一些历史性的材料,要善于古为今用,构思时努力赋以时代的新气息,努力挖掘其中的新内涵,提炼出富有新意的主题。对于人家已经用过的材料,只要我们对它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仍然可以达到借…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如何从“求新”的角度选材,是中学生记叙文习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学生由家门进入校门,阅历浅,对生活缺乏认识分析能力,难以对大量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素材进行筛选提炼,从中选择出新颖的表现力强的写作材料。因而,在作文练习时,学生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思维局限在所学过的课文、例文里。学生的作文中,材料雷同、认识肤浅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写作的第一要素是充足的材料。有了材料后,还必须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择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反映生活、表现主题,同时,材料还要尽可能地新颖一些。下面就选材的新颖和典型问题和同学们谈谈看法。一、选材应尽可能地新颖一些。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贵有新意。”这个新意,当然包括所选材料的新颖。  相似文献   

7.
【开栏语】 选择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然而有许多考场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材料贫乏,内容干瘪;二是材料平庸,缺少个性;三是材料虚假,违背常理;四是游离中心,不合主旨。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因此,我们只有走进生活,慧眼识珠,采撷亮点,发掘新意,才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8.
<正>选材对于写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要坚持围绕中心选材的原则,选择典型、真实、适量的材料,又要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具体说来,选材要做到"四多四少"。多选择个性独特的新人物,少选择千人一面的旧面孔。大多数同学在作文中都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文,因为熟悉,写起来最容易。但有时,过于生活化或过于平常的人和事比较容易"撞车",很难写出新意。如以"关注"为话题作文。如果我们把"关注"点锁定在人物方面,那么就应该围绕着  相似文献   

9.
材料不够新颖一直是高中学生作文时感到困惑的问题。材料缺乏新意,不仅是材料陈旧、单调的问题,更是对材料的浅层次理解问题。要改变材料不新的现状,除了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材料外,笔者以为更重要是要能够变换视角,从已知的、旧的材料的各个侧面.多角度观察思考,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如对于一些历史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贵在写出新意,最忌人云亦云。一篇作文的优劣,常常在是否有新意这一点上显示出来。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使文章具有新意呢? 一、标题新。新颖、醒目的标题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每年三月写向雷锋学习的作文,不少同学作文的题目几乎差不多:“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雷锋,树新风”等,太一般化,没  相似文献   

11.
“文章随世转,无日不争新。”作文需要创新,有新意的作文,令人读后卒不忍释。如果是考场作文,则可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愉悦,自然“身价”倍增。作文求新.既包括内容标新立异,也包括形式别具一格。但内容是主要的,文章的中心内容只有推陈出新,才会更能吸引人。所谓“出新”就是文章应有与众不同的中心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能洞察秋毫.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即便材料陈旧.只要立意新颖,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样.才能给作者新的感受,新的联想。如习作《一朵不该凋谢的花》: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平常的东西,用独特的形式包装起来,也会变得不同凡响。形式一变面貌新。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写作文时采取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寻常的材料和中心以新颖的面貌显现出来?中考作文多少有一点"一文定终身"的残酷性,应对中考作文,理智的考生总是坚持"稳中求新"的原则。"稳"就是选熟悉的题材,立寻常的主旨,以求驾轻就熟;但又不满足于"稳",因为要使自己的作文高出别人一头,那就要有"新"的面貌,而采取新颖的表达方式,把一个熟悉的材料、平常的主题表现得面貌一新,是"稳中求新"的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中考优秀作文往往在选材上能“想他人未想,发他人未发”,选取典型、新颖、精要的材料作文,令阅卷老师为之赞叹。可事实上,每年中考作文中有70%左右的文章依然是选材陈旧,缺乏新意的平庸之作。选材新颖与否是衡量中考佳作的重要标准,千万不能等闲视之。选材应遵循以下三原则:一是真实性。即选择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中学作文教学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  相似文献   

14.
“求新”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写作时只有善于求新 ,克服“思维定势” ,用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认识事物 ,文章才会有新意。观察求新。 学生作文常抱怨没东西写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信息。生活中到处都有材料 ,关键在于睁大眼睛看 ,竖起耳朵听 ,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不断积累信息。我们给学生提出了观察生活的几点要求 :养成观察习惯 ,形成观察的灵敏性 ;制定好观察提纲 ,把当日观察到的最新信息制成观察表或卡片 ;把观察信息整理、分析 ,概括出观察的结果。这就使学生认识到 ,观察生活要用新眼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近几年来倍为全国卷和部分省市的命题专家所偏爱。之所以说"新",就在于它与旧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有着明显区别,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或从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被视为符合题意,而旧材料作文却强调只能在中心角度立意。因此,新材料新在立意的宽而有度上,这也就使得作文有更多的写作角度,能体现更丰富的写作个性,也彰显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改的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 话题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新的形式,它由命题者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引出一个富有时代新意的话题,再要求学生由这个话题说开去,写一篇作文。 它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相比,突出了创新意识,扩大了选材范围,放宽了文体要求,丰富了写作角度,减少了客观约束,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写作空间,给作文命题开辟了新  相似文献   

17.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形式主要有 :(1)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 ,确立不同的中心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鼓励学生在立意时讲究新颖 ,注意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从里面提炼出最具有新意的中心。(2)同一题目多种选材。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题目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题材 ,力求选材独特 ,与众不同。(3)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 ,选择适合自己写的文体去作文。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 ,有的善于逻辑思维 ,有的擅长形象思维 ,还有的以直觉思…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被思维所限.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单调陈旧.看上去四平八稳,实质上缺乏新意、缺少创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怎样使作文在选材上出新.以奇制胜呢?我们认为.运用三维选材技巧可使材料真、新、奇。  相似文献   

19.
正"新体验作文"是我校正在实践的作文教学研究课题。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作文内容到形式立求创新,主要做到以下四点:(1)新意。作文内容有新意,走出固有认识,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2)新颖。作文指导形式新颖,能够抓得住学生的视线,激发他们的兴趣。(3)  相似文献   

20.
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贵在作文教学的创新。本文从创新写作角度、改革作文命题、选择新颖材料、写出真情实感、抓住学生 作文中的闪光点予以激励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