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游侠小说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唐代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了重要地位,那么唐代游侠小说则在唐代小说领域中占有了一个重要席位。唐代的游侠小说流传到今,大都收录在宋初所编的《太平广记》之中,从卷193至卷196四卷共25篇,除去唐以前及唐以后个别篇目以外,绝大多数是唐人作品,就内容而言,这些作品大致可分成下列四类:  相似文献   

2.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2,17(1):62-63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一书,选注了《太平广记》中唐、五代文言小说272篇。所选作品,均首先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意义及在原书当中的卷数、类属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然后再加以简明扼要的注解。《太平广记选》(下册)选取了唐人小说专集50余种,作品184篇,数量上远远超过上册,注释上依然保留了上册简明、严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注解尚存可议之处,成为本书的“微瑕”,这里选取《太平广记选》(下册)的若干注释与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剧谈 《太平广记选》(下册,下同)第2页,“隋朝有人敏慧,然而口吃。杨素每闲闷,…  相似文献   

3.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2,17(1):62-63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一书,选注了<太平广记>中唐、五代文言小说272篇.所选作品,均首先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意义及在原书当中的卷数、类属等加以介绍和评价,然后再加以简明扼要的注解.<太平广记选>(下册)选取了唐人小说专集50余种,作品184篇,数量上远远超过上册,参考文献上依然保留了上册简明、严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注解尚存可议之处,成为本书的"微瑕",这里选取<太平广记选>(下册)的若干参考文献与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4.
对于李朝威这个人,除了他是陇西人外,其余的如生平事迹之类,人们大多不甚了然,但不知道他的《柳毅传》的读书人可能就不多了。《柳毅传》原出唐人陈翰所编的《异闻集》,后收入宋初成书的《太平广记》第四百一十九卷,原题作《柳毅》,无“传”字。该篇以其不同寻常的成就与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  相似文献   

5.
敦煌本《韩朋赋》创作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乃唐人所作,如汪绍楹先生《搜神记韩凭妻注》即谓“唐人《韩朋赋》”云云。另一种意见认为同其他敦煌变文一样,皆产生于唐末、五代至宋初,如向达先生《敦煌变文集》引言里说:“现在所发表的78篇文学作品(按:包括《韩朋赋》),就时间上讲,大概都是唐末至宋初的东西。”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其来源盖远”,并从内容、音韵等方面考证,大致推定为“初唐前,或为晋至萧梁间的作品。”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认为似当产生于北魏晚期至初唐之间。  相似文献   

6.
《太平广记》五百卷,宋李昉等编。由于此书所收集的是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所用语言,稍近口语。就其用词来说,书中多有“字面普通而义别”的俗语词;就用字来说,据音写字、同音通假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拟就此书属于文字通假的若干字例进行诠释和说明,庶几有助于读解此书或者补正现有字典辞书的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7.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名篇.明·胡应麟云:“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采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少室山房笔丛》)长期以来,文学研究界一直认为这篇是虚构衍化的小说之作.但笔者经过考证,确认此篇作品是唐代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其人物事迹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试求证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之名 ,论者多以为由晚唐裴钅刑《传奇》而来。事实上 ,最先使用“传奇”之名者 ,应为中唐元稹。在整个唐代 ,“传奇”尚是指称具体作品的专名 ,不是唐人文言短篇小说的概称。用“传奇”作为小说体裁 ,始见于南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序》。用“传奇”概称唐代文言短篇小说 ,始见于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八《写韵轩记》。其后 ,经元代陶宗仪、明朝臧懋循、胡应鳞等人的敷演挥发 ,“传奇”之名乃大行于世。 2 0世纪 2 0年代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论者每訾其卑下 ,贬之曰‘传奇’。”从此 ,“传奇”作为小说体裁的类名即成定论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收录“梦”类小说共七卷,可分为四类,即“梦休征”“梦咎征”“鬼神”“梦游”。这些小说是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传闻改编、杜撰的作品,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时代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太平广记》中唐代之前的“梦”类小说甚至不能称之为小说,更像是故事梗概。而唐代之后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文学价值极高,具有愉悦性情的功用,有“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七言古诗是唐诗独有的面目。唐人对此一诗体创作上的贡献,是文学发展史上十分光辉的一页。初唐诗人立意创新.为七古开辟了道路;盛唐七古,臻于完备,争奇斗胜,各具特色;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即叙事七古的增多和七古的小说化,各家又有其独特的面貌;晚唐七古减少,名篇寥寥,而叙事性特点仍与中唐相一致。“变则堪久,通则不乏”。“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复古通变,才能日新其业。这就是唐人七古盛而又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唐代思想的解放和人生个性的解放影响着唐传奇作家,也影响着唐传奇的思想内容。本文从“私奔”、“婚外恋”、“仇杀”等唐传奇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方面解构唐人小说的妇女关照。  相似文献   

12.
宋初《太平广记》的类目划分与编排具有特定的时代特点,包含着编者的小说审美心理、文化民俗信仰和所处时代背景相关的文献信息。研究《太平广记》的类目特点对了解全书价值乃至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分类学具有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贝叶经     
贝叶经,本是指古印度人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故而佛经也称为“贝叶经”、“贝多”、“贝编”。约在唐初时贝叶经传入中国,所以在唐人及唐以后人的著作中常常提到它。如扬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贝叶之文,式盈梵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丁  相似文献   

14.
1967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发表,无疑是在拉丁美洲文坛上引起了一场“地震”。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智利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就如同《唐·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引人入胜。”1982年马尔克斯主要因《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现已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发行一千  相似文献   

15.
狐意象自进入文学视野以来,一直是为人们所喜爱、所敬畏的。然自有唐一代,狐之形象却发生重大转变。究其原因,则为唐人对“胡”存在偏见,因“狐”与“胡”有诸多相通之处,则借“狐”以表现,这与唐人“有意为小说”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王重民等六位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搜集了敦煌石窟所发现的变文中的七十八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概都是唐末到宋初的东西”。这些记录寺院中俗讲的变文,“是  相似文献   

17.
初唐白话诗人王梵志,其人与诗在唐、宋人记载中虽屡有所见,但因其作品久佚,无专集行世,清人辑《全唐诗》亦未收录他的诗,因而很少为世人所知。直至清末敦煌藏书被发现,王梵志的诗才引起国内外学人的注意,并逐渐开始了整理、研究的工作。目前,从二十余种敦煌写本和唐、宋人记载中所搜集到的王梵志诗,约近三百三十首,这个数目,基本上与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序》中所说“制诗三百余首”相近。关于王梵志的生平,现存资料极少,仅见于唐人冯翊的《桂苑丛谈》和宋初修辑的《太平广记》之中,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蜀僧喻》里,也有类似的简略记载。《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两书所记的内容大体一致,文字则稍有出入。兹摘录较早出的《桂花丛谈》全文于下: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法制较为清明的一个时代。唐代各时期的法制情况在《太平广记》中均有所反映。从《太平广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初帝王恤刑重典,各级官吏秉公守法,办案尽心竭力,堪称法制社会的楷模;中期以后,法度渐渐废弛,但仍有少数清正之士力挽颓波,守法不移;到了后期,法制彻底败坏,人情、权势横行无忌,法度消弭于无形,社会丧失了正义,唐王朝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可以说,法制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唐王朝的兴亡。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人“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自有婚姻以来,就有了对婚姻的种种约束,特别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六礼”的束缚,使青年男女的婚姻不能自主,造成了许多婚姻悲剧。只有在唐代,在唐人小说中我们才看到了妇女婚爱的自主、自由的曙光。唐人小说以私奔式、偷情式、一见钟情式以及对婚姻自主意识的追求来表现妇女婚爱,颇具浪漫色彩。中国文学的婚爱描写由古典之爱到浪漫之情的转折开始于唐人小说。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的文化开放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