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到石家庄市的一所学校听课,一位老师讲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主要内容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很下了一番工夫,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其间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回味:教师讲到战后苏俄坚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2.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苏俄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反映出苏俄在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的探索,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一"探索"开始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苏俄面临战争、战时共产主义和经济破坏带来的危险,还面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资本主义因素增长而形成的危险。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面临脱离群众、腐败、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能力不足的危险,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36、37卷收载的是1918年7月至1919年12月期间的列宁著作,相当于中文第1版第28、29卷和第30卷的前半部分的内容。在此期间,苏俄执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三卷中的文献,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提出到形成的全过程。一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国内战争中执行的一整套非常措施。这种战时体制首先体现于经济生活,也涉及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性质与作用从现行的历史教材看 ,给予了较为肯定的评价 ,但也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大致有三种观点。①严重错误论。“战时共产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而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的变种。它迫不及待地消灭商品和货币 ,力图借助国家的法令和政治强力统一掌握全部生产、流通与分配 ;它急于消灭全部私有制 ,企图在贫穷与困乏的基础上借助消费品的平均分配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所以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全局性、路线性的错误。它不仅打击了富裕农民 ,而且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 ,引起了广大…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经济模式在苏联确立之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苏联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而选择了斯大林经济模式。这一选择绝非偶然侥幸,而是众多历史因素交互作用而致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些因素体现为经典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理论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过、国际资本主义对苏俄的危胁、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以及列宁逝世后苏共高层领导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态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于内战时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遭受到巨大困难的条件下,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初所实行的一系列战时非常措施的总称。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反映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要求人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把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今天,重温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加深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显然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答: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根据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计划,规定了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苏维埃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方针.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俄国不得不实行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在农业中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工业中实行实物供给制,即企业不独立进行核算和计算盈亏,所需生产资料由国家供给,产品交换由国家直接分配;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消费品的配售制度;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劳动义务制;这一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战争结束以后,它就不适应了.当时苏维埃俄国仍然存在五种经济成份:①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②小  相似文献   

9.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该政策是列宁对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对教训进行反思而提出的。该政策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搞清楚何为社会主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入手,论述并评价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宁思想的嬗变。指出,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直接过渡”的痛苦摸索之后,列宁毅然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群众,为了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叛乱,从1918年夏到1920年底,逐步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这些政策,有过不同评价.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把这些政策称为带有临时性质的措施,是在战争期间不得不实行和唯一可行的一种特殊政策.近年来,有的同志认为,上述说法“和列宁的有关论述是不一致的,也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这个意见,有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列宁“当他宣布新经济政策时,他一刻也没有说这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发展’或‘完成’。他非常坦率地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一个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改正那个错误和完全改变方针。”——(匈牙利)卢卡奇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27年,这是前苏联经济学界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经济问题广泛的探讨和理论的突破,也是史无前例。 讨论是由列宁引发的。列宁在研究了新的社会环境,已改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回顾战时共产主义的一切联系中介后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符合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实施约半年的1921年10月,他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坦然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只有改变政策,才能使国家摆脱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结束以后所处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革命力量在推翻旧势力统治的同时,客观上也会引起反动力量的反扑、报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雅各宾派和苏俄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战时政策",即雅各宾派的经济恐怖、政治恐怖和全民皆兵政策,苏俄的义务兵役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些"战时政策"在对革命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热月政变和克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的负面影响。二者进行比较,对我们今天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方针,制定和执行符合阶级主体利益的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影响上: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B.目的上: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C.手段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D.背景上: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金和经验发展生产3.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  相似文献   

16.
<正>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苏维埃国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帮助苏维埃国家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度过国际阶级敌人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结束以后的艰苦岁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在1921年举行的联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出了一个英明而有远见的决策;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  相似文献   

17.
对于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深刻地总结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初,苏堆埃俄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恢复建设时期,但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主体动力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缺乏对劳动群众的利益关怀。对危机的反思使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利益转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通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利益的驱动和引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措施,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高三课。他引导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在归纳总结时他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计划经济。笔者很纳闷,怎么能说它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20.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历史性决议。今天,认真研究苏俄这次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于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