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歌唱共鸣法的探索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能获得丰富的色彩,主要的是靠共鸣。从共鸣角度讲,每个人分3个声区,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组合共鸣方式,又是相互依存和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共鸣时,一是要发挥好各个声区组合共鸣的应用特点;二是要协调好3个声区共鸣音色的完美过渡,以便获得具有立体的、混合的歌唱共鸣效果。正确运用共鸣的技能技巧会使歌声更加优美,使声带和其他发声器官组织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2.
歌唱者学习与掌握科学的唱法的目的,就是要寻找好的歌唱共鸣,因此,中声区的共鸣运用是娴熟歌唱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歌唱训练中,歌唱者要想获得上下贯通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色,就必须把各个共鸣腔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结合起来,并合理的调节共鸣的位置。本文从声区统一、音色和在实际中的运用三个方面,简明的阐述了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歌唱发声时常常出现的技术性困难和发声障碍,无不与声区问题有关.在声乐训练中,正确处理好"重机能状态"与"轻机能状态"的相互转换尤为重要,恰当地运用声区理论是解决音域、共鸣、母音和获得良好声区转换的必不可少的凭藉,是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美声男高音演唱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过渡声区也被称作换声区,同时也有混声区之称。所谓混声是指真假两种歌唱状态混合运用,即胸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男高音演唱者要充分认识到,对于优美的歌唱两个声区都是必需的,而且从一个声区到另一个声区的过渡应尽可能的平滑,不露任何过渡的痕迹。消除不同声区之间的声音状态差异等的目的是要使两个声区的机理首先得到充分发展,把它们的特质充分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歌唱中,共鸣的运用关系到歌声的音色、音质、音量。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的共鸣在运用时比例不同,主次有所侧重。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运用好共鸣腔,歌声才会丰满、悦耳。  相似文献   

7.
浅析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的声音分为头声区、混声区及胸声区 ,它们各有其特点 ,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共鸣的作用就在于它能有效调节这三大共鸣区使之有机结合为一个和谐整体。音色是声乐表演中的灵魂 ,而音色的诸多制约因素中 ,歌唱共鸣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共鸣是声乐训练的基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部分,在歌唱中"共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胸腔共鸣作为歌唱的三大共鸣腔之一,在歌唱中,对于扩大音量、调整音色、统一声区、咬字吐字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声带发出的很小的基音总是要依赖共鸣来扩大和传播,因此可以认为,没有共鸣就没有歌声。胸腔共鸣在歌唱中保证了浑厚淳朴的低音效果,使声音更加饱满有力,高亢辉煌。  相似文献   

9.
充分打开喉咙,易于气息的支持,易于腔体的共鸣,易于声区的统一,它是歌唱中一举多得的有效方法。协调好歌唱器官与肌肉组织的紧张与放松,才能使气息畅通无阻,声音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0.
共鸣在歌唱中按腔体位置可分为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与音高、音量、音色的关系密切,各声区中正确运用共鸣,可使音色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说了歌唱共鸣与气息口咽腔的关系,指出呼吸机能、声带机能、口咽腔机能是歌唱共鸣的三大要素。而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共鸣,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正确的歌唱呼吸又取决于跟发声有关的一切部位正确的运用。本文重点谈气息的正确运用,打开口咽腔方法,以及喉头与共鸣通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歌唱是靠呼吸器官、吐字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矛盾运动产生的,这些器官在歌唱运动中是对立的统一体,这种辩证关系构成了整体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每位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弄清和掌握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要想成功地演唱声乐作品,必须做到发声和吐咬字的完美结合,也就是用优美的歌喉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容.由于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大小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各有其特色,在歌唱中音质又因声带闭合状态的正确与否而产生不同效果的音量.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关系着歌唱的成功与失败,歌唱中的“情“使音乐作品获得生命,所以“情“在演唱中又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歌唱中音质与音量、字、气、情是声乐训练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本篇文章以翔实的理论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歌唱过程中身体机能的运动过程。从声音物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身体的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动力系统的相互关系。文章既强调了歌唱过程中声情并茂的基本原则 ,又强调了发声器官各自独力的重要性。文章既重视理论性又强调实用性 ,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歌唱器官的功能和具体训练手段。阅读本篇文章 ,对声乐的学习和提高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歌唱中要掌握好身体各部位器官协调的关系。歌唱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呼吸,不断流动的气息,因为气息是动力,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的工具,演唱时将经过共鸣腔体的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16.
将CAI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之中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根据作者自己制作课件的经验,从五个方面,即英语对话教学、字母教学、音标教学、单词教学、歌曲教学入手,介绍了几种小学英语教学中CAI课件制作及其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切的声乐技能都是靠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发声器官的,按照意识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结果的。发声的各个器官的互相搭配其实也是人的一种本能的意识反应,建立科学发声状态是通过自身感觉的调控,使复杂的肌肉运动准确化、歌唱运用共鸣和呼吸合理化、技巧的掌握简单化,最后实现演唱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陶健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125-128
美声唱法是伴随着歌剧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歌剧和艺术歌曲这两种题材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因其遵循人体发声器官和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使得声音自然流畅、连贯而富有弹性。我国的民族唱法来源于生活和劳动,有朴实亲切、明亮优美的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法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民族唱法,使现代民族唱法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艺术形式的分类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唱法”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它们的融合现状的分析,指出“三种唱法”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各种唱法之间是相互交融的,相互融合是各种唱法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认清“三种唱法”的发展趋势,才能形成中国化、民族化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的中华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