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龙宝新 《教育科学》2012,28(4):41-46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中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演进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学习日本形成封闭式教师教育思想起,先后经历了学习美国形成开放式教师教育思想、"以俄为师"形成封闭式教师教育思想以及当前开放式教师教育思想等阶段,体现了思想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逻辑。教师教育思想的"否定之否定"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界对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教师教育思想"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相对传统教师发展的范式,即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校本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为改革的中心,教师发展应立足于教师工作的环境和脉络之中,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则关注教师发展的脉络化,强调通过在学校中建构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学习和实践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师质素,并实现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学校脉络这一平台上实现融合,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之脉络中,借由分享领导、集体学习、共享实践,并最终形成教师发展的学校本位之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4.
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建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理论-实践交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实践共同体中,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教师学习是教师基于发展这一目的而对外在教育经验、观念的吞吐、适用和整合活动。在当前,一种以教师个体、经验、实践为本的教师学习观大有主宰我国教师教育主流之势,导致了"钟摆"倾向的产生。教师的发展需要教育理论,需要教师教育者,需要接受学习。从内因与外因间的互动转生关系出发,重建"教师学习"概念,是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走出钟摆困境的应然出路。  相似文献   

6.
教师学习:当代教师教育变革的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学习是教师教育变革的第三条道路,教师学习方式与成就教师之路间具有某种对应性。教师学习的内在机制是理论成师与实践成师间的双轨同期互动。当代教师学习之路的一般样式是:教师学习发生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会处,教师穿行于知与行之间,教师学习的重要保障是学习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因此教师教育中传统的以文本或视频来呈现教育事件的案例学习模式逐渐制约了教师的学习成效。基于此,我们在区域教师教育实践中构建了现场体验式案例学习的行动框架:"案例体验——经验反思——概念抽象——实践检验",本文展示了上述实践成果,阐释了行动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为主体的"3+X"课程是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主要形态,这一课程模式并未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发挥预设的作用。反思"3+X"教师教育课程所遭遇的困境,专业定位不准、实践指向不明等是主要原因。重建教师教育课程需要认同教育专业的双重身份,需要以教师知识基础为一个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步入"深水区"的新课改,高等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个体因素,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影响入职阶段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学生、实习教师到正式教师,角色的不断演变,使得由学习与反思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成为入职阶段初任教师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而这一技能又成为其实践性知识的核心内容知识。  相似文献   

10.
王军 《教师发展研究》2021,5(1):109-117
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路径.对教师学习的本质、影响因素与路径特征等三个根本性问题的探究,是实现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最近十年的93篇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教师学习是"系统中的"和"交互下的",其本质是个体与系统多重互动中教师整体变化的过程,它受到教师所在整个系统的复杂影响,呈现出"三个面向"与"三重取向"的路径特征:面向复杂教育教学实践,实践取向的教师学习成为趋势;面向差异化教师,个性化教师学习正在发育;面向多变环境,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或将成为教师学习新常态.复杂性、整体性、系统性、交互性、实践性、差异性等是当前理解教师学习的关键词,日常化、校本化、团队化、高科技化等成为教师学习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转型和建设时期,正在由传统的"封闭式"定向型师范教育模式向现代的"开放式"非定向型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个转型期间,理论界、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界和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教师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天津在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进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教育体制从单一的定向型向定向型与开放型相结合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重构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教育专业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向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推进组织变革以实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但是,院校组织变革过程受到历史发展路径的约束,也体现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多重博弈,因而教师教育专门机构的建设严重滞后。加强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导向的教师教育学院(处)建设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研究”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背后支撑这一研究的基本理念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结构性转换,即从教育“理论中心”走向“教师实践中心”,相应地,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也应从培养“技术熟练者”模式走向“反思性实践者”模式,从“规范”教师实践走向“服务于”教师实践。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大学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世界趋势,大学教育之共识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统一,但是,以往“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分歧、当前“专业化与解制化”的争议,始终牵伴着各国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也困扰着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甚至陷入教育伦理困境:一些大学倾向以实习课程来增加职前教师的教学经验,却无法避免其教学行为失误给予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秉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系统梳理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历史,重点考察教育研究与职前教师培养的关系演变,尤其聚焦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以培养教师为主责的师范大学,借鉴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开启的“意识-经验”关系新视域,重构大学视域教师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关注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理论-实验-实习”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反思是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实现教师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厘清“反思”和“教育实践反思”的概念和意义,旨在使反思成为教育者的习惯和自觉,成为教育者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文化。分析和研究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就是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指导教育实践反思,解决教育实践反思中出现的问题,处理好“成事”与“成人”、“做人”与“为师”的关系以及“反思行为”与“反思意识”的关系,最终实现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反思的策略明确之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须将反思策略的指导性与反思路径与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这样,反思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受理智取向培养思路的影响,人们往往对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践仅仅作"技术层面"的认识。但是,随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现",人们对教育实践意蕴的理解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我们应该坚持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地位,以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实践取向"的理论教学模式,整合专业技能与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实现见、实习活动的课程化,提升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性"品质,培养适应教育职场需要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传燧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1):16-20,26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两方面内容,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从结果看,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结构应由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素养性知识、条件性知识、行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几方面知识所组成。从过程看,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个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和职前教育、上岗培训、在职训练、职后进修四个环节以及脱产和不脱产两种形式的终身一体化过程。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丰富的教师专业化思想。当前,必须借鉴传统教师智慧,进行理论和制度双重创新,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19.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情景的真实描述 ,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和成长途径 ,是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 ,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对教师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阶段,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规划和实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融入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着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为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