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2.
从保障公民知情权看我国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璇 《湖北档案》2005,(9):20-20
“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KentCoo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知情权运动”,“知情权”一词被广泛引用,并很快被作为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各国法律确认。到1984年,《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一、知情权的涵义知情权(the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它包括“知悉”、“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知悉”,主要是指权利人从主观上知晓,而“获取”则指权利人索取、查阅某种记录着信息的有形载体(…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目录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的一点论证什么是“理论基础”?什么是“基础理论”?这是我们确立目录学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所必须明确的第一个问题。从字义上讲,“基础”这个由“基”与“础”合成的词,其定义是十分明确的。1981年修订版《辞源》上说:“基”有三层意思,①房屋墙壁的脚址;②根本;③开始。“础”,柱下石礅。“基础”的本意是指建筑物的根脚和柱石,喻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来讲,尽管“理论基础”一词具有多重涵义,但无论哪一种涵义总不外乎是指事物发展的根基和起点,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档案﹁保管单位﹂可否改为﹁案卷刘震岭读了《档案学研究》1997年第4期发表的冯汉国《也谈“案卷”和“保管单位”概念》一文后深受启发。该文把国家标准和专家学者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作了对比,从中发现对这两个词涵义的表述差异很大,甚至相反。有的认为“案卷”概念...  相似文献   

5.
“藏品修复与保护之关系”,就该题目本身而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较难把握准确的论题,难就难在对于“保护”一词的涵义到现在为止,仍有理解上的不一致。理解的角度不同,藏品修复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就有所不同。关于“保护”一词的涵义,目前在文博系统中,主要存在着四种观点:第一,认为“文物保护(不是化学保护)是属于政策性的,是以法令法规为核心,以文物实体为对象,涉及政治、刑律、环保、旅游等领域。具体到文物系统,文物保护要从发掘、提取、修复和化学保护,到馆藏、陈列、展出以及包装、运输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和实施中…  相似文献   

6.
复本数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图书馆藏书中的复本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谓之‘复本’。”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它把复本的范围限定在“书籍”一种,实际上,书籍以外的期刊和其他出版物也都有一个复本问题。因此,应把“书籍”一词换成“书刊资料”较为妥当,也符合实际。第二,它认为同一书籍的“第二部”才是复本。这似乎不太确切。实际上,在图书馆的藏书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一书籍”除了“第二部”之外,尚有第三部、第四部乃至更多部。《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同一种书刊收藏不止一部时,第一部之外的称为复本。”这个定义比上一个定义前进了一大步。第一,它的范围从“书籍”扩展到“书  相似文献   

7.
“飞白”原是书法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种特殊的笔法: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的白地,象用枯笔写成的样子。修辞学上的"飞白",就是借用了这一术语名称。不过,修辞学上的所谓"飞白",  相似文献   

8.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9.
读者说专栏     
《山东青年报》新闻中心主任王振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栏”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这里我想应当强调“专门”和“某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开专栏,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塞进专栏。  相似文献   

10.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1.
在这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世界上,新闻有时显得扑朔迷离、真真假假,大致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故意炒作的新闻,搞得纷纷扬扬,令人无所适从;另一种是玩新闻、玩人愚人的新闻,使人跌进某个舆论圈套中。这两种现象,可以统称为“炒新闻”与“玩新闻”。炒作新闻已不  相似文献   

12.
陆晔 《新闻大学》2000,(1):13-17
在传播学者Tim O’Sullivan,John Hartley,Dan-ny Saunders,Martin Montgornery,John Fiske合著的传播研究领域最为通行的工具书《传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中。“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被赋予了这样的涵义: 广泛地看,传播有两种定义。一是将传播看作是一种过程;二是将传播看作是在协商和交换意义。 就1999年11月7日至8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  相似文献   

13.
一、图书馆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一词,英文为“Publlc Relations”,简称为PR。一般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共关系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从静态来看,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状态,任何社会组织都处在公共关系的状态之中,这些状态时刻都在发展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动态来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当人们发现公共关系的客观存在以后,便有目的地利用一定的手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现在报刊上常见“整合”一词,甚至有的书名中也用了“整合”,但“整合”的涵义是什么,却未见有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老版本中都未收“整合”。《汉英词典》中倒有“整合”,说是地质学名词,是英语con-formity的汉译。《辞海》中有“整合”,“指两套地层的走向和倾斜都一致,在沉积上没有明显间断的接触关系。……”完全是地质学上的一个专门术语,与现在报刊上“整合”的意思不一样。我们现在报刊上常见的“整合”,是近年来从台港传入的新词,最近看到台港发表  相似文献   

15.
每 天读报 ,常常看到有些新闻把“差强人意”和“不如人意”两个词用错 ,特别是在在体育新闻中 ,错误概率更高。其实 ,这两个词差别明显 ,不能混淆。“不如人意”属于贬义词 ,含意是“比人们的预期(希望)差得多” ,是一种批评 ,虽然批评时转了一个弯 ,但仍然是婉转而客气的批评。而“差强人意”呢 ,虽然不是褒义词 ,但也不属贬义词 ,虽然不是全部肯定 ,但也不属全盘否定 ,它有“做得还可以”、“没有给人太多太大的失望”等意思。只要弄清两个词的差别 ,就不会在该用“不如人意”的地方用上“差强人意”。不久前 ,上海一张大报在报道第1…  相似文献   

16.
“受众”一词,是大众传播学的专用术语,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的传播对象——听众、观众和读者的统称。这绝不仅仅是为了称谓和使用的简便,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涵义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必须包含五个要素的基本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而在传统的新闻学中,关于新闻报道的五个要素是这样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故?”同样是五个“W”,两相对照,即可发现传统新闻学很注重传播的内容和客  相似文献   

17.
结构助词“的”在语言中有两个作用:一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它后边的词的定语,如“我的书”,“参加会议的同志”;二是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恳·肯 “恳”和“肯”音同,词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用混。报刊上有肯求、诚肯、勤勤肯肯的用法,这都是把两个词用混淆了,造成用词错误。 必须辨清这两个词的词义,才可以避免混用。“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面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的意思。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  相似文献   

19.
谈“出台”     
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媒体方面很流行把政府郑重颁布的政策法令称之为“出台”。现在,报刊文字中屡见不鲜,电视片格词中如是说已习以为常,近来竞发展到有的高级领导接受访问中也不时顺口道出,这些都是非常不妥的。报、播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必须用“颁布”字样,绝不可用“出台”代替。一是“出台”与“颁布”是两个涵义完全不同的词语;二是用“出台”字样报、格回家颁布政策法令则大失严肃,严重地损坏了国家政策法令的威严性。“出台”原是报、抗演艺部门新剧目、节目问世时用之,这当然是合适的。后来,商业方面采取商品促销措施时,…  相似文献   

20.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