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2005年元旦开始全面改.版。其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完全由自己原创的《看见》栏目将成为全国第一家日播的记录片栏目:每天一档,每档2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广告商再三要求,一定要在《看见》播出之前安排3分钟广告,并称《看见》时段的广告已全部售完。这就引出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中国记录片究竟有没有市场?中国记录片怎样才能有市场?  相似文献   

2.
笔者搞过多年的记录片采访工作,对记录片采访有一些体会与感受,现就记录片采访的作用及采访原则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3.
谈起电视记录片的创作拍摄,许多人都会把功夫用在选材、结构和主题挖掘上,往往忽略了细节的运用和表现。细节在电视记录片的构思框架中,看似轻微,实际上分量却很重,在整个电视记录片中,对好的细节进行恰到好处的表现,有时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烁 《新闻传播》2006,(5):64-64
具有文献和人文色彩的电视记录片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记录片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毛泽东》《邓小平》成为记录片时代的高峰。其中,文献元素的合理使用让电视片视野开阔,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5.
一部记录片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主题的拟定、框架的措构、语言的运用、镜头的组织等都需要创作人员深入地采访和思考。其中,记录片最具震撼力和表现力的是片中的纪实效果和细节的抓取。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 《青年记者》2006,(18):80-8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国际上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则兴起于80年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崛起与发展,打破了电视新闻初创时期的现场画面加画外音解说的电影记录片式的格局,开创了电视新闻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更大地发挥了电视传播现场感强、面对面传播的优势。这是在国际性的各种传播媒介竞争中,电视新闻“走自己的路”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5,(12):57-57
英国传媒近日报道,美国的《探索》频道将拍摄一部反映萨达姆家族兴衰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据悉,这部记录片计划分4集,每集60分钟,有望在2006年底播出。  相似文献   

8.
就像人们从来不怀疑新闻的真实性一样,人们很少去怀疑一部记录片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生命留影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像拍记录片一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新春伊始,大型记录片<敦煌>以其独具的魅力,引领风骚,今年的文化纪录片随之走热.笔者观看敦煌的记录片虽然已不是第一次了,但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自2008年北京迎奥运的敦煌展以来,走进敦煌,走进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长廊,已是逐渐为世人瞩目.这次十集大型记录片<敦煌>的隆重推出,无疑更是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1.
对于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来说,记录片为他赢得了不可替代的声誉。他拍摄的天·地·人三部曲中的《微观世界》和《喜玛拉雅》已为人熟知。如今,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迁徙的鸟》也将在2004年春节之际翩然飞入中国影院,这是中国引进的首部数字记录片。 和商业大片不同,《迁徙的鸟》展现的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地理记录片的操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理可以算得上是记录片的鼻祖,1895年在胶片电影出现后,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就开始国家地理每周一次的系列节目《探险家》以及标志性的长期播出的《国家地理任务》,所出品的记录片以其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吸引了世界亿万观众,其内容早已超出自然题材,涉及众多领域,荣获了800多个奖项,其中包括122个艾美奖和2个奥斯卡奖提名。本文拟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例,对西方记录片进行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雪梅 《现代声像档案》2007,9(1):I0026-I0026
为了纪念传奇般的玛格南图片社成立60周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玛格南图片社合作推出了“电影中的玛格南”项目,通过一系列有关玛格南图片社以及旗下摄影师的短记录片、长篇传记片、电影素材以及摄影组照,展示玛格南图片社60年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图片社的杰出摄影家,总计超过30部,其中很多内容都是首次公诸于众。这个活动将于12月初结束。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纪录片与栏目“联姻”,栏目化纪录片逐渐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那么纪录片为什么要栏目化,纪录片栏目化后的13年里,给记录片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开拓自己的眼界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这个道理。因此,记录片冉然成为了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首选途径。针对记录片前期创作中的后期编辑意识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的纪实美学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过分追求纪实却让一些作品流于枯燥和乏味,过分强调摄制参与又会影响到纪录片的真实性.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摄像机仿佛记录片的眼睛,在探寻与改进介入方式和程度的过程中,造就了纪录片鲜明且独特的真实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纪录片电的发展呈现向特别纪录片、调查纪录片、微行纪录片、大型纪录片、体育类纪录片、探险类纪录片等发展的趋势,好的纪录片具备动人的故事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自然会挑起观众情感的波澜,引起观众的共鸣。记录片大师罗伯特.雷德福认为:纪录片的崛起是因为它们本身更具有可看性。与此同时许多人却不约而同地开始谈起中  相似文献   

18.
张星 《中国广播》2004,(5):56-58
2004年2月《辽望东方周刊》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身经百战的记录片前辈、中央电视台前副台长陈汉元,在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之后,认为自己“被打蒙了”,被国外评委的评审取向“打蒙”了。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记录片暴露出自己的痼疾——题材单一,故事重复,饼作模式化。因此在一些片子播出之后,观众看后的反映是:这片子实在看不下去。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人生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母亲和孩子的那份牵系着的深情,翻阅着女儿的成长档案,看着每长大一岁的变化.女儿的成长过程犹如一部记录片映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