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肖战 《乒乓世界》2007,(2):76-77
我是200S年3月接手的陈记,当时他已经在04年的奥运会上获得了男双冠军,而在我开始带他的时候,他正处于从高潮到低潮的一个阶段,当时他的队内成绩比较差,两次队内大循环都是打到了后三名。接手陈王己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对于这样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运动员,我能否改变他目前的状态,能否让他再次突破,这的确是一种压力。但是我看到了陈圮的希望,我觉得通过两个人的努力,陈圮可以真正地成长起来,他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1月10日是陈福寿指导八十寿辰的喜庆日子,我想写一篇文章来表达我的祝福。 我和陈指导同是福建省羽毛球队的队员。那是在1956年底福建省成立全国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之时,我从泉州市第五中学被调入省队,而陈指导是和王文教被国家体委分配到福建队,为推广和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而几乎同时到福建省羽毛球队。当时,我才十八岁而陈指导是二十六岁比我大八岁。  相似文献   

3.
施指导虽然是上海人,但他刚毅,干练,见解独到,不太像我们理解中的上海男人那么柔。刚开始接触施指导时我心里挺害怕的,因为他面部基本上没有表情,酷酷的,感觉不容易接近。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笑话,讲完之后我这边笑得前仰后合, 可他却依然冷得脸上能刮下霜来。随着慢慢接触,我感到施指导确实是一个脑子里很有想法的教练。平时训练时他要求很严格。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那次我训练时很急躁,怎么也练不好,特别想回宿舍,我就跟施指导请假说肚子疼。如果在以前,其他教练考虑到我是老队员一般都会准假的,但是他就不会。他看出我不是真的因为身体情况而请假,他就说“你不练也可以,但是不准回去,你就在这里站着,等训练结束再回去。想聊天你就聊,反正不能回  相似文献   

4.
李指导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教练。从1995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李指导带我的那几年,帮我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记得刚上一队时,自己比较年轻,能力、水平都不行,也没什么成绩,但李指导一直抓我抓得特别紧,基本上每天训练完都会给我加班,练到很晚,别人休息了我还在训练,包括星期天也不怎么歇,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王涛在队里是主力队员,也是李指导主管。封闭训练一打多球,李指导就让我跟王涛练。  相似文献   

5.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6.
王津  原上梓 《新体育》2005,(5):20-21
见到冯敬是在运动员公寓下的的体育亭,那天他的脖子似乎很僵硬,每说几句话就要用手在后面揉揉拍拍,“这几天一直这样,后面疼得厉害,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是运动劳损,每天晚上要接受治疗……”我问“这会影响到你的训练和比赛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受搞田径的父亲影响,冯敬练了体操。可起初体操对于小小的他来说,并不是个好梦。“1995年,我随队从西安到北京训练,由于忍不住艰苦与寂寞,想家,所以就和三个小队员一块逃回西安了,当时觉得可算是解脱了,后来领队打了好多电话到我家,跟我父亲说我是棵苗子,不练了就太可惜了,实在是舍不得我。父亲并没打我也没骂我,而是鼓励我,可最终还是把我‘押’上了回北京的飞机,我当时只有10岁,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坐飞机,身上还被挂着大牌子‘无人带领儿童’,我当时又害怕又绝望。”  相似文献   

7.
陈中春 《钓鱼》2011,(13):48-49
程光亮,是我学钓鱼的“启蒙”老师。 他虽然没有和我同一个单位工作,但我们不仅老家是同乡,还因“程”和“陈”这个同音不同字的姓氏关系,一直就以叔侄相称。更巧的是1987年,他和我们天化厂鲁容结婚后,当时的分配住房,就正好和我是一个单元一层楼的门对门,到现在也一直没变。所以,我们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9,(4):19-19
我打乒乓球之后.很早就知道徐主任了。每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徐主任来了,心里特别盼望他能往我这张球台上看一看,希望引起他的注意。进了国家队,我记得第一次他和我说话,就说我打球软得像面条,打过去的球软软的,没有什么杀伤力,我当时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在我还不是主力的时候,大约是1994、1995年吧,徐主任经常到队里来看训练,每次他来馆里,我都希望他能过来看我一眼,能陪我练练球。  相似文献   

9.
1996年,正当奥运圣火即将在亚特兰大点燃的时候,我们的主教练蔡振华多年的腰伤突然严重复发,不得不住院做了手术。奥运的战鼓即将擂响,这种情况下,主帅倒下了.全队上下能不急吗!不知蔡指导什么时候能站起来?转眼间,到了向奥运冲刺的最后阶段─—扬州封闭训练开始了。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蔡指导竟然与我们同去扬州了!蔡指导当时的情况真是令人担心,因为,他刚动完腰椎手术,走路还十分困难,大夫坚决不同意他去扬州。但蔡指导哪儿放心得下,他说:“我爬,也要爬到亚特兰大。”封闭训练开始了。每天,他同我们一块起床,一起站队…  相似文献   

10.
波特兰迹象传播者队主教练里克·阿德尔曼有一个简单的哲学:即打好防守,快速进攻,给自己创造机会,在第四节中取胜,最主要的是打出自己的风格。 他在波特兰队当了六个赛季的助理教练后,于1989年2月出任该队的主教练。他说:“我认为在你指导训练时,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要维护自己的风格。一旦你尝试什么新的绝招,队员们立刻就心领神会。我喜欢训练这样的机灵鬼,而且我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体育伴我的学生时代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体育成绩就比较突出。不仅因为我的个子高、协调性好,还因为一直在体育教师李树存的指导下训练,在地区的运动会上,我已经得过手榴弹掷远的第一名,跳高成绩也不错。因此,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被当时大名鼎鼎的庄正茂老师选到他组建并担任班主任的体育班里。20世纪70年代,其他学生只上半天课,而我们体育班是半天上课,半天参加运动训练,项目主要以田径为主,还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见到屠新宇是在2002年丰云办的一个围棋讲座的高级班上。从他回答丰云的提问上,能看出他基本功扎实,棋风本格,棋力明显高于我,像是受过训练的。我当时还挺奇怪,新泽西州什么时候又冒出这么个高手来?  相似文献   

13.
三、提倡新式的训练(一)正确的训练知识希波克拉弟对当时教练员的指导方法是极力批判的,原因是当时的教练员缺乏他所说的“养生术”知识,不了解合理掌握竞技者训练的技术。因此,当时对竞技者施行的错误的训练方法,招致了危害身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队十项全能运动员奚霞顺是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入队开始进行系统训练的。当时他年龄17岁,身高1.85米,体重70公斤,过去在区体校指导培养下已具备了几个项目的田径基础(100米12″、跳高2.02米、6公斤铅球投11米50),加上他本人动作比较协调灵活,学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一个老球迷。20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运动项目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这项运动是从1984年两位意大利专家在我校办的学习班开始的。当时世界冠军安东尼奥采用的掷球动作均为上手持球法(手背在球当时认为这是地掷球这个新项目的新技术,一定要学会掌握,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最终掌握了这个动作。但在比赛中运用,命中率、效果总觉得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胡凯,1982年8月4日出生,身高1.76米,体重72公斤,青岛市第三中学学生。高考前曾在学校体育老师张衡善先生指导下进行了一年的短跑训练。2001年初来清华大学参加体育冬令营,100米测验成绩手计时十秒七五,他自然的行进跑技术和出色的踝关节力量引起了我的注意,并签发了体育特长生的认定书。同年他以高考582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从2001年9月入学以来至今已经四个年头,他的专项成绩逐年提高(见表1)。根据胡凯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前期的训练状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他制订了多年的训练方案。一、有氧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  相似文献   

17.
王查娜 《新体育》2005,(6):48-49
2005年4月的某个周四的下午,晴,清华跳水馆。这一天,是田亮雅典奥运会后,第一次在10米跳台上练习比赛要求的自选动作。清华给了田亮广博的心境新体育:在清华训练快两个月了吧?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离开西安,到清华训练?田亮:张挺教练的孩子今年要参加中考,这么多年了,为了跳水,他都没怎么照顾家里。在北京,怎么说也离家近点儿,这样,我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回家看看父母。还有,说实话,我对北京这个城市很有感情。从我11岁接触跳水开始,就在北京长住,突然让我到另外一个城市生活,我会很不习惯。这边的训练环境也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8.
“紧凑点,盯住球,好,发力,对,对……”在我耳边这样不断提醒我的人是我的新教练李隼。李指导是去年四十四届世乒赛前一个月才从曾传强教练手里接管我的训练的(因为曾教练退休了);当时我们正在备战世乒赛,对换教练.说实话,我心里一点数都没有。新教练对我的打法是否了解?会不会改变我的技术风格?面临大赛,我一直都不踏实。认第一天开始训练,李指导就在观察我的打法,也在慢慢地改变着我的技术风格。我打球的力量比较小,跑动范围不大,打球的杀伤力不够,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可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李指导就从杀伤力突破…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问王磊,你觉得刘国江教练怎么样?王磊想了想说,在巴西的时候教练们都重视比赛,几乎所有的东西要在比赛中体现,而国内的教练更重视训练,球员的能力要在训练中表现出来并逐步提高,许多东西要在训练中领会而不是在比赛中…… 那么刘指导呢? “他是个很实际的教练,用他的活说,一共就那么几场比赛而且关系到球队成绩不可能让你去试,训练表现突出了你才能上场,谁都一样,现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这么办。”  相似文献   

20.
在卡尔·刘易斯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他的才能。当时,刘易斯已具备成为世界冠军的素质,但在技术上还未成熟。因此,我在他的训练中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即应用生物力学原理,使他有一个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正确姿势,和符合身体自然运动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