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跃的阳光     
章京宾走了。 他是我的学生。就在今早,与白血病抗争了一年多的他,带着亲人师友的无限遗憾,悄然离去。  相似文献   

2.
颜元是清初知名教育家、思想家。虽然其师友的事业及影响多不如他,但在颜元的成长过程中,众师友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对其师友做一番考究,对研究颜元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把<论语>放在他者哲学的语境里分析,可以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主体性哲学的解释学视角,挖掘出孔子儒学中另一重可能的意义域:即孔子儒学中存在着他者哲学的向度.狭义地说,<论语>中的他者有三类范型,即师友、父母和圣人,他们分别属于差异性的他者、无限性的他者和理想性的他者.从他者哲学的视域看,"我"与他者的关系是<论语>思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一生从读书到教书,受惠于师友者多矣。陶行知先生是我最难忘的恩师,也是我最崇敬的中国现代教育家之一。他的学识与为人随世推移,其伟大至今世人共识。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不仅在立德、立功、立言诸方面不朽于史,而且教育和培养了数辈英才,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进步作出了非凡的贡献。陶行知先生是出生和成长在中国土壤上的大教育家。尽管他受过西洋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阅读钱穆     
知道国学大师钱穆,但一直没读过他的书。最近,读到他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顿感此书有奇香,不忍释手。真是本好书,不仅是行文的简洁、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讲述着钱穆的成长,他的双亲和师友,他的阅读和写作,他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选择,他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算起来,我和孙功炎先生(字玄常,平时朋友都叫他“孙公”)从相识到他离我们而去整四十年了。 他于1998年7月1日逝世,我曾和杨宗礼先生合写一文《儒宗懿范,艺海明师——孙功炎(玄常)先生不平凡的一生》(载1998年7月13日《运城日报》),向社会介绍他的生平及成就。本文想写些我与孙公四十年交往的片断,来对我这位师友再做一缅怀。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论语》中“师”字凡十六见,除表示“师旅”、人名、官名(典狱官)、“乐师”之外,尚有四例,向来均被认为,当训作今之“老师”.对此,笔者以为未然,故不揣疏漏,陈述管见,以就正于师友.第一例:“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以下只写篇名)这句话,历来人们都把它理解为:在实行“仁”的时候,即使是老师,我也不对他谦让.为什么不必谦让呢?朱熹的解释就很有代表性.他说:“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所争也,何逊之有.”但是,近人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对这句话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钱氏说:“疑此师字当训众.盖仁行善举,众皆当任,人各相让,则谁欤任此.故遇众所当行之事,在已尤当率先不复让.”  相似文献   

8.
一、缘起 与罗伯特·梅斯勒先生结识于2007年7月全国第二届怀特海哲学研讨会.当时我译的<过程与实在>刚由出版不久,自己脑子里积有不少的问题,故会前会后与他有多次交谈.一次我偶尔提到,目前中国恐怕需要一本浅释怀特海哲学的书,他回答我说,他凑巧就刚刚写了这样一本书.于是我们很快就达成协议,由我来译他的新作<过程一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①.  相似文献   

9.
每当自己心存懈怠,我就会想到《教师之友》的关怀和催促。夜深人静时,我会悄悄来教师之友论坛看一看,看望这位鞭策自己的师友,告诉他:我在,我不会停步。  相似文献   

10.
历史科学的研究领域是宽广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断代研究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能使人较细致地了解一个阶段的历史。下面所说的,是我追随师友同志们初步学习宋代历史的一点笔记。其中包括读哪些材料书,怎样读那些材料书,以及宋代历史当中有哪些重要问题这几个方面。我谨把它提出,希望由此得到更多师友同志的指导,使我讨宋代历史的学习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11.
每当自己心存懈怠,我就会想到《教师之友》的关怀和催促。夜深人静时,我会悄悄来教师之友论坛看一看,看望这位鞭策自己的师友,告诉他:我在,我不会停步。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重视人才问题,他轻视科举功名,重视真才实学;他认为人才必须有操守有作为;他主张用人所长,注重实效;他重视引进和培养洋务人才。左宗棠人才观的形成,与他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师友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魏源师友交往十分广泛,这是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巨大动力。他的师友交往具有广泛性、互动性和切磋学术的鲜明特色,而切磋学问、研讨学术是其主要内容。魏源交友之诚、之广、之效,今人亦可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古时的蒙学范文,许多都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了.譬如《三字经》中写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有学者这样解说:第一个故事说的是今属湖北省云梦市的黄香小弟弟,非常孝顺他的父母.他家条件不好,母亲在他9岁那年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十分辛苦.冬天的时候,他看到床上很冷,体谅到父亲干了一天活睡冷床不容易入睡,就先上床把被子睡暖和了,然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睡不着,他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床扇凉,使得父亲能睡得更好.总之,黄香故事就是孩童对待父母的榜样.第二个故事说的是孔融小弟弟,与其兄弟间团结友爱的故事.据说,孔融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好,爹是山东省曲阜市警备司令,先祖是孔夫子.孔融这一辈是七个兄弟,有一天他父亲让七个兄弟按年龄从小到大挑梨子吃.小弟挑走了一个大的,他却拿了个最小的,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他爹问“那你弟弟更小啊”.孔融答“因为我是哥哥,所以我要让弟弟”.又总之,孔融故事,就是孩童在对待兄弟姊妹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正"骨肉分携岁屡经,团圆佳节倍关情。今秋大地新更化,天际水轮分外明。"这首七绝是启功先生1980年中秋节为怀念在台湾的师友所作。那时,启功先生认识的在台湾的师友有三位,他们是台静农、郑骞和王静芝。后来,启功先生就想能有机会去台湾看看他们。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留给老人的是终生遗憾。他想见到的第一位就是台静农(1 9 0 2—1990)。台静农和牟润孙,是启功1933年在辅仁附  相似文献   

16.
我拎着刚买的levi's从茂业出来,站在门口等一个朋友.一个职业乞丐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径直停在我面前.这一停,于是就有了后面这个让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调查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个乞丐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相似文献   

17.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学古文的邵懿辰、朱琦、冯志沂、王拯、曾国藩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标举宋诗尤其是黄庭坚,在创作上也身体力行,从而推动了宋诗风的传衍与流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带有相当浓厚的禁欲色彩。笔者认为,这是同洪秀全严禁奸邪淫乱思想密不可分的。鉴于洪秀全被拥戴为“天遣我主为天王,自此真道始显扬”,一直是太平天国思想和行动纲领的制定者,在这里,笔者想就他严禁奸邪淫乱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其实践,以及他禁欲思想与纵欲生活之间的矛盾作一点肤浅的探讨,不当之处,敬希方家师友揆正。  相似文献   

1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好友公今度像一本书,十年来我已翻遍每一页。时逢清明,又情不自禁地重温起他在复旦大学和前辈师友交往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20.
建新同志的<宋代法制文明研究>列入安徽法学文库,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法学界、史学界都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与建新相知颇深,他的许多文章从写作到发表,我大多略有所知.这次他将其中部分论文整理成有一定体系的专著,送给我看,求序于我,我也就有机会重新翻阅一遍,结合建新研究宋史、法史和写作此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以下几点学术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