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玉云 《教育探索》2003,(10):55-57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然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教育国际化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处理好与教育民族传统的关系,即在教育国际化中如何体现教育的民族性,如何在教育中贯穿民族精神,是把握深化教育改革方向的关键。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民族性要以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民族化为结合点。并作为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基点和动力源泉,教育国际化也为教育民族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新形势下,联系到当前民族问题这一热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意义重大,为使得这一根本问题在民族大学生中得到解决,必须要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殊性,结合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一生是爱祖国爱人民的一生,他十分重视以增强民族意识为根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等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并提出通过历史和国情教育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对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提到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半个多世纪来,语文界及关心语文教育的各界有识之士,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效率等问题各陈己见,共识与分歧并存。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的认识日趋一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民族精神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民族精神教育是其全部文化教育的最核心的内容。特别是我们目前面临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面临着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腐朽思想的冲击,面临在极复杂和极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抉择,民族精神教育就愈发显得必要和急迫。由于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功能,使得我们能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也由于民族精神教育本身的重大意义,使得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肯定和提升了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一个近乎被滥用的流行话语,本文拟对全球化从概念到内涵作较为全面的梳理,初步探讨民族国家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指出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国家教育的功能和形态,民族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依然指向国家的发展需求,当今各国教育间的相互交流更多地被赋予了“国际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使中国与世界体系全方位接轨。由此带来的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社会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与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际化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培育国际意识、凝聚民族认同、加强民族团结、塑造价值共识成为国际化视野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取向。  相似文献   

9.
肖玲 《教育》2007,(3S):62-62
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教育将呈现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应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教育走国际化道路,不仅仅是应对WTO挑战,也是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使中国教育居于世界前列,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复兴承担起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民族精神的秩序优化与人格化,民族精神教育具有公共品性与个体品性,应以培育具有民族精神血脉的现代人格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根本旨归,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实现“教育”范式与“学习”范式的融通。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观念转变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美育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且时代内涵日益丰厚,但往往为人忽视;美育具有自身的独立品格,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理应成为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当今更要按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主体对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及回报的过程,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幼儿家庭教育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适宜途径,为此家长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感恩的表率;要帮助儿童把握好感恩的度;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15.
高校美育应以艺术教育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艺术教育具有突出的美育功能。高校的培养目标和特点,促使我们必须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中心环节。构建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周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因为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被摈弃。但是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最广义的教育过程有四种模式,特点分明。基于教育模式分析,探讨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教育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担,使受教育者普遍感到来自成本的压力.为了缓解学费的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奖"、"勤"、"减"、"补"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方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文章从教育银行的特点、现实基础和资金来源及机构设置等方面论证了举办的必要性,指出开办教育银行是走出当前困境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而加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对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精神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21世纪,素质教育问题己经成为世界性的共同话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党和政府把握教育发展的形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更加注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我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从学校体育的角度出发,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