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作者“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需“披文以入情”。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读者.还是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满含激情地投入到每一篇课文中.认真把握文章的风格和基调,要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从而使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陶冶其情操。  相似文献   

2.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情感教育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无视文章中宣泄奔腾的感情激流,无视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无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即便那些文学色彩较淡的文章,也都有着作者的情感所系之处。缺少了情感,就会使这些文章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情感教育也是由教学对…  相似文献   

3.
樊利霞 《河南教育》2009,(11):19-19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翻开语文教材,每篇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面对这些充满作者情感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只在分析字、句、段上下工夫,而无视文章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无视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无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的产生离不开阅读材料。小学阅读材料.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可以说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情感世界。如《古井》的思乡情、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苦恼”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写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往往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兴味索然,不乏有怏怏欲睡或交头接耳者。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这课太没劲了!”静心细想造成这种“苦恼”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的是教者情、学者情、作者情这三情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共鸣,是我们的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应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那些美文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无不凝聚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以教材为本。以“情感”为教学的纽带,让教材激情传神。将学生带进丰富的情感世界.无疑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以道德情操、审美情操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和相辅相成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氛围、具体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上看,言为心声,任何人讲的话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内在的某种情感。从文章学角度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1]文章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结晶,它倾注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  相似文献   

9.
陆善祥 《成才之路》2009,(27):41-41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儿童情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文范文有很多都是以情感为线索的文章,以情激趣,以情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感情,实现观点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实现掌握写作方法及独立写作的目标。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2.
薛晓 《考试周刊》2013,(30):36-37
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几乎每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无不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讴歌、对正义的弘扬、对罪恶的鞭挞……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以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加强语文的感染力 ,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 ,由悦耳悦目到悦心悦神 ,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乐中得以具体实施。那么 ,教师应该如何去调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呢?一、加深了解作者的思想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 ,都是作者用心血蘸着欢乐或辛酸的泪水写成的。文章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 ,讴歌了真善美 ,鞭挞了假恶丑 ,情感色彩极其强烈 ,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所表达的情感 ,都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考试周刊》2010,(7):54-54
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这就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握文中流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注重教学情感因素育人功能的发挥.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张娜 《陕西教育》2011,(1):73-73
一、在“真”的情感交流状态中培养语感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用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学中的情感传递有时是细微的.滋润心田式的.有时是强烈的.声声震撼心灵。但无论是怎样的传递、交流,情都不能失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用“心”去读文,用“情”去体会,使自己融入其中,把文中的“养料”化为自己的“养料”,并最终运用于实际。具体运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作为最具有人文特点的语文教材,本身大都文质兼美,情感浓郁,充溢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是作家心血的结晶。语文教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意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使语文课成为具有充沛活力和无穷魅力的课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以情育情启发想像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时,首先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好的表演要饱含感情。教学也是这样,要想学生动情,教师…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喜忧,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引人入胜。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此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明理”、“悟道”相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对语文教学中情感运用进行了论述,认为应从以情激情,营造课堂情感氛围;披文入情,触摸作者感情脉搏;妙手煽情,身入情境“文”“我”合一诸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与教材的情感认同一致。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仔细推敲情感触动的最深之处,并找出使人动情的原因。这样就给学生情感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比如教学环节中的“作者介绍”,教师不能只是冷淡地一般性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知识材料,还应当对学生品行能产生良好影响的作者品德,进行有意识地介绍和强调。介绍文天祥,可突出强调他那“磁针石”般的爱国丹心。其实,在所有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中,都明确了关于学生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的教学要求。只是这方面的内容往往被一些语文教师所忽视,而仅把重点放在文章的篇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