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笔者曾指出,古籍中某些诗篇确定作者主名的不易,以致不少载籍中多有舛误。如清陆心源的《宋诗纪事补遗》,意在纠正《宋诗纪事》的失误,可常有愈纠愈误的。实际上,古籍整理工作千头万绪,往往在人们认为不可能产生问题之处,亦容易出事,诗和词的混淆即为其例。一般而言,诗和词的分野明确。即使有若干词的小令近于五言、七言诗,如唐薛逢的“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李桥的“山);1满出B沾衣,富贵荣华能见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与五言、七言绝句诗无别。但有《何满子》(水调歌》的词…  相似文献   

2.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3.
《石遗室诗集》是晚清诗人陈衍(1856-1937)自选的诗歌别集。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陈衍有"《石遗室诗集》十卷,补遗一卷,续集二卷",比如2001年陈衍的后人陈步等人编纂《陈石遗集》,其中收入《石遗室诗集》一书,即收入上述共十三卷诗作;又如近年来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中,"陈衍"小传也只  相似文献   

4.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5.
厉鹗(1692-1752),字太鸿、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世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厉氏毕生嗜学,著述宏富,除学术著作《宋诗纪事》、《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湖船录》、《东城杂记》、《南宋纪事诗》、《绝妙好词笺》外,还有作品集《樊榭山房集》等。迄今为止,收录其作最全的本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樊榭山房集》整理本。最近,笔者在翻阅“粤雅堂丛书”过程中,意外发现厉鹗一篇词跋,附在《元草堂诗馀》卷末,该篇由五则跋语组成。检上海古籍本,未见,是为佚文,兹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7.
古诗编辑张景星张景星编辑了《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后人将这两个诗集与沈德潜编辑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称为《五朝诗别裁》,这几个诗集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唐以后的诗歌发展状况。所以,张景星编的这两个诗集,在我国诗歌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张景星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江西奉新人,生活在乾隆时代。他是宋代理学家的信徒,很尊崇周敦颐、朱熹,在《宋诗别裁集》中,不仅选了他们许多诗作,提到他们时还称“周子”、“朱子”。一生中,没有作过什么大官,主要是讲学、教书,曾于乾隆十年(1745)举进士,做过河南鲁山县的知县,后来不做官了,便寄居在河南南阳,在衍畴书院集门徒讲学。他编辑的两本诗集,也是在去官之后,在讲学期间进行的。《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选入了  相似文献   

8.
论明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黄正雨(武汉大学图书馆)我国自文字产生以来,文献典籍卷帙浩繁,汗牛充栋,历代士人均以家藏万卷为荣,因而藏书家辈出。随着藏书家的出现,至清代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体,有诗有叙,综述历代藏书家之渊源、递嬗及流变,此即“藏书纪事诗”...  相似文献   

9.
严首升,湖南华容县人,生于1607年,死于1682年,字颐,又字平子、平翁,号确斋。著有《濑园诗初集》《濑园诗后集》《濑园文集》《濑园诗话》《濑园遗集》《谈史》等。他的生年比王夫之稍早,在当时,名气也不逊于船山先生。近现代著名学者邓之诚在《清诗纪事诗初编》中选录湖南遗民诗人四家,严首升与王夫之、黄周星等人并列。如今,王夫之名震寰宇,而严首升在湖南却无甚名声,但名声与一个人是否有趣并不必然相关,严首升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将《水浒》卷首所引的邵雍“纷纷五代乱离间”一诗与《全宋诗·邵雍集》相校,结果发现在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以1975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等五种刻本为参校本之《全来诗》中,此诗题作《观盛化吟》,字句有不少出入,现录《全宋诗》作正文,而将《水浒》卷首引诗之异文(似为传讹)作夹注附入括弧中,建议今后出版《水浒》时,对此诗之诗题及文字出入作一注释; 《观盛化吟》邵雍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江山)。寻常巷陌犹…  相似文献   

11.
《全宋诗》册三六卷二○一五至二○四四收王十朋诗三十卷,其中有些诗误收在他人名下。《全宋诗》册二○卷一一九○页一三四四九宋肇收《中秋对月用昌黎先生赠张功曹韵》,出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一七。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卷二○三六页二二八四一王十朋,题作《中秋对月用昌黎赠张功曹韵呈同官》,出《梅溪先生后集》卷一三,诗中“去年今日行役苦,浪叟谿边宿逢雨”下有自注:“去岁中秋宿瑞昌驿元次山旧隐处。”而《全宋诗》卷二○三三页二二八○一收王十朋《中秋宿瀼溪驿(瑞昌县)》二首,与诗中自注相符,此诗当为王作,宋肇处应删。《全宋诗…  相似文献   

12.
罗雪堂振玉先生系现代著名学者,其治学范围之广,成就之大,可谓卓绝精伦,超越群匹。以印学而言,持论云“鉥印有裨于考证至巨”,“古印鉥者实于小学地理官氏诸学至有裨益”,以玺印为考经证史之有力辅佐。又曾先后辑刻《罄室所藏鉥印》八册不分卷及《续集》五册不分卷、《赫连泉馆古印存》一卷及《续集》一卷、《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一卷附《补遗》《附录》各一卷、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编纂潮州方志今有据可考者记录如下:(南宋)潮阳图经[考据]一、《舆地纪胜》卷一百“潮州”在“风俗”、“鸭湖”、“桑浦山”、“瘦牛山”等引录了《潮阳图经》资料。二、《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三“书籍”有“新修《潮阳图经(古瀛乙丙集)》三百五十版。”《《舆地纪胜》有“《古瀛集》帙三,凡著述之关于州,常侯■命编为集”。知《潮阳图经》载于常■所编的《古瀛集》中。(淳熙)潮州图经二卷王中行撰常■序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修(注:常■,邛州人,淳熙元年潮知州)。I…  相似文献   

14.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著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其当世即有文名,后世却寥落无闻。现存史料对其仕履行实的描述很是模糊,且对于赵鼎臣任职邓州守一事,《四库全书总目》及《宋诗纪事》均言之有误。本文从赵鼎臣诗文中搜寻信息,并佐以其它相关资料,对赵鼎臣一生的仕履行实作一勾勒,以补充史料记载之不足,兼订正《四库全书总目》及《宋诗纪事》所载之误。  相似文献   

15.
以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驰名的清代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对中国古典戏曲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南洪北孔"。洪升存世著作有《诗骚韵注》(残缺)、《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孔尚任则有今人汪蔚林编辑的《孔尚任诗文集》,然而都不是他们传世著述的全部。目前,笔者在天津图书馆残破书中,有幸于清智朴和尚纂修的《盘山志》中(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凡十卷补遗四卷首一卷),发现载有洪升三次游历盘山所写的诗三十六首,文一篇,孔尚任诗一首,文一篇,皆是他们的集外所佚。这些诗文不仅关系盘山景物、史迹,同时也反映了洪、孔二人的生平思想。现分别辑录如下,并略作考订,以供学人参稽。  相似文献   

16.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金陵百咏》提要:“《新亭》云:‘江右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按:曾极《金陵百咏》之《新亭》,原句为“江左于今成乐土”。《宋诗纪事》卷六十七据《方舆胜览》亦引作“江左”。“新亭”既在“金陵”,古属“江左”,不得云“江右”也。  相似文献   

18.
漫话宋人药名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许学夷在《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1中,对宋诗的总体走向作了这样的描述:“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幻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如若多读宋诗,定会认同这一论点,尤其是“滑稽、议论,是其所长”一语,直击内容特征,准确地勾画了宋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一○八、《清人别集总目》页九二七皆著录何白《汲古堂集》二十八卷,有乾隆及道光刻本。今按:白实为明人,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康熙《永嘉县志》卷九、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皆以其为明人。校此集之金璋亦称之为“前明何无咎先生”(见是集道光十六年守直堂刻本卷首金璋所撰《汲古堂集后序》)。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典》是极具文物、文献价值的宝贵文献,是辑佚补遗的渊薮,学术界对之重视有加,从中辑录出了数百首《全宋诗》未收的佚诗。不过,《永乐大典》载录的宋诗存在重名失考、失题错题、截断全诗、误冠作者、诗歌重出等讹误情形,许多诗歌被误当作佚诗为补遗者辑录,影响了《全宋诗》补遗的质量。究其原因,《永乐大典》编纂的草率、类书的性质、底本不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利用《永乐大典》辑佚补遗的时候,需要辩证地看待其文献价值,既要充分关注,也要仔细考辨、追源溯流,以避免盲目偏信《永乐大典》带来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