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深入基层一线,紧贴群众和基层生活,通过实践感悟,撰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为新闻战线带来了清新务实之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提升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正确理解走基层对记者工作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要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跑、多学习,善于发现与挖掘新闻中的新闻。因而,有人说,真正的记者,应该是每时每刻都用全身心投入的人。多年从事新闻工作后,笔者也从中逐渐悟出了自己的“四、六、八”采访心得,即脚走四方深入基层,眼观六路细心观察,耳听八方分析比较。脚走四方深入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智慧创造要靠深入基层;增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要靠深入基层;开发新闻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也要靠深入基层。笔者是一名农村部的记者,除了报社开会以外,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下基层,深深地感悟到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每  相似文献   

3.
自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积极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重要工作,更好地发挥了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只有深入基层,新闻才有生命力"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基层和群众是每个新闻记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只有真正脚踩在基层这片土地上,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底气,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灵气,心里也才能踏实。中外新闻实践证明,那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甚  相似文献   

4.
一、摄像记者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了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是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贴近普通百姓,才能赢得广泛共鸣、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刻认识到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  相似文献   

5.
闫瑾 《采.写.编》2022,(12):54-55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记者获取多样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必须具备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掌握必要的采访技巧,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顺利展开写作工作。因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笔者在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实践与体验,阐述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想上情下达,写出鲜活的新闻必须深入基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吴荻 《新闻窗》2011,(1):49-49
工作中我分工跑残联口的新闻宣传报道,有机会了解省残联方方面面的工作,更多的是接触了解许多残疾人。残疾人那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耶自强自立、在人生道路奋勇直前的行动令人感动,也促使我深入基层,和残疾人广交朋友,努力搞好残疾朋友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称"走、转、改")新闻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内容生动、文风清新的优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宣传更好地反映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以生动笔触传达民情民愿,这无疑为促进党报新闻业务实现新的提升,践行"三贴近"创造了平台,可是,如何才能做好基层一线采访呢?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到车间厂房,到农民身边,到工人旁边,这是实践"走转改"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基  相似文献   

10.
县级广电记者应立足于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实践以及培养新闻敏感性这三个途径,逐步提高业务能力,从而突破地域及采访对象的限制,推陈出新,多出佳作。  相似文献   

11.
晚报,作为新闻战线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市场经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中,晚报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线,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不久前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这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这个重要指示,对于我们学习、实践、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组织好的文章、报道和版面,第一位的当然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同时,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采写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而又生…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关注基层,聚焦一线,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深入挖掘基层一线丰富鲜活的素材,采写出新闻精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本文就如何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闻采写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记者还要不要艰苦奋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记者该如何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这一优良传统?近日,深圳商报就此在全社开展了大讨论,这既是对前一段实践工作的总结,也是一个值得探讨下去的课题,尤其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经济特区,这个题目更有意义。参加“山区百村行”160多天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党报记者要认真做好党的新闻传播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多听、多跑、多看、多学习,还要注意身边的事,善于挖掘新闻热点,积极做好党报的宣传工作。党报记者要时刻保持新闻的敏感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去,做一个合格的党报记者。  相似文献   

16.
吴玉峰 《今传媒》2012,(8):110-111
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新闻工作致胜的法宝。只有深入了解"走、转、改"活动的本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零距离的接触,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获得真经,才能写出精品力作、呼应党心民意,使我们新闻工作真正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7.
魏和平 《新闻窗》2008,(4):77-78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贵。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记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以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出一批反映基层实践,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新闻作品。按照走、转、改的活动要求,嘉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也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根据嘉兴的特点和新闻综合频道的实际,频道决定先把桐乡濮院镇作为记者蹲点的第一个联系点,随后再把建立联系点的工作在采编人员中铺开。台副总编辑、频道总监等亲自带队来  相似文献   

19.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响应号召,深入基层,走近官兵.采写了一大批饱含实践热度、生活温度和情感深度的优秀报道。深受官兵热烈欢迎。“走转改”活动的成果,不仅反映在生动的报道、鲜活的新闻中。而且体现在新闻队伍的作风转变和素质提高上。如何推进“走转改”活动向常态化、长久化、长效化发展,不仅是新闻宣传部门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一方面以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传达百姓心声,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充分发挥"喉舌"作用。一、新闻工作者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