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9,(4):1-1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为合法的新闻采编活动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及时主动地公开信息或向采访记者提供涉及采访事件的真实信息,不得对已经核实的合法新闻机构及其采编人员封锁消息、隐瞒事实。没有正当理由,公职人员不得拒绝采访。  相似文献   

2.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核实是维持新闻生命的血液,是新闻得以立命的基石,也是新闻写作的核心环节和重要原则。然而,被称为新闻生命的"真实"往往因记者职业责任感缺失变得很脆弱,在新闻事件过程中最容易遭受挑战。如《新闻写作》报道的一件事,2009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都报道了昌平九华山庄小火车发生故障的事情。然而,没有一家报纸说  相似文献   

4.
李远君 《青年记者》2012,(23):24-25
现状 民生新闻,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近年来,全国各级电视台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民生"招牌,如北京电视台的《我爱我车》、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太原电视台的《新闻快车》等,许多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出了骄人的收视奇迹,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空前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权诉讼中自我保护的十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调报道内容基本真实新闻必须真实,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新闻报道内容负有审查核实的责任。但是,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每条新闻的细节都予以核对,使之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法律对新闻报道内容只要求基本真实。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就是说,新闻报道只要内容基本真实,又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即使某些方面与事实有出入,也不认定为新闻侵害…  相似文献   

6.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虚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它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坚持不断地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重视、警醒,但从目前状况看对于治理社会上的虚假新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梳理《新闻记者》2001年-2016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并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虚假新闻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提出治理虚假新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08,(12):42-42
11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采访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采编人员合法的采访活动,不得对业经核实的合法新闻机构及新闻记者封锁消息、隐瞒事实。  相似文献   

8.
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从《解放军报》到《火箭兵报》,3日内的新闻多起来了。尤其是一版,加电头的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是“快讯”、有的是消息、通讯。但客观地分析,我们军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做得还不够。时效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辞海》认为: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新是新闻的特性,是区别其他文体的标志,尽管这个新还包括新的事件、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宸 《新闻与写作》2004,(7):37-38,4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靠什么来维持新闻脆弱的生命呢?核实是维持新闻生命的血液。因此要靠核实,严格的核实,一丝不苟的核实。但是,现实是,一些记者编辑、媒体严重忽视甚至背弃了新闻工作这一至关重要的法则,导致戗杀新闻生命的事情不断发生,失实报道不断出现,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不断受到损害。下面是相关案例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胡正强  孙旸 《新闻前哨》2013,(10):46-47
核实是新闻传播中防止新闻失实的有效手段。西方新闻界将核实作为必须信奉和遵守的十大基本原则之一。《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消息来源缺乏应有的警惕;二是源于新闻竞争的心理压力;三是心理预设导致记者对信息源深信不疑,这些使之放松了应有的核实。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决定了核实工作的范围和要求。西方新闻界在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了“怀疑式编辑”、“准确性清单’’等核实方法.使核实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扫描     
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魏轶群在《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一文中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网络新闻也不例外,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真实。把握和利用互联网新闻信息资源的真实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绷紧政治家办报这根弦,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坚持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新媒体"跻身"新闻信息发布主渠道"的今天,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被动获取信息"已经变为"受众主动搜索和选择信息"。一些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为了能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中获得关注,往往为了抢先推送信息而忽略了核实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一些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也加入了推送谣言的行列,受到了业界和普通网民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真实问题是新闻传播中的基本问题。这个老话题之所以引起笔者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近两年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倾向,具体表现在新闻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商业化进程的加速,假新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泛滥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较典型的是诸多主流媒体公开发布虽有新闻来源但未经记者认真核实和证实的疑似新闻,如韩国要“抢注端午节”、我国将设立50个省级行政区、脑死亡标准出台、95%的国产啤酒含有甲醛、高露洁牙膏含有致癌物质等等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基于其平民视角,报道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与时政新闻相比,其观众的亲近感更强,体现了信息的普遍性,因而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新闻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成熟社会新闻的个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下面就个人一线工作的亲身感受,浅议电视类社会新闻采访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文全 《青年记者》2006,(18):75-76
新闻价值创造新闻影响力,新闻职业让了我们养成了这样的“本能”:当听到某件事情或事件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这个线索有没有新闻价值。确定有价值之后,才去深入了解和核实事实的真实与否。如何成为发现新闻价值的优秀“选手”,是新闻实践中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传媒资讯     
《现代视听》2013,(4):1-2
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单位批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利用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等载体传播主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不引用、不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转载网上流言、传言或猜测性信息。新闻单位设立官  相似文献   

19.
在数码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照片的产生很容易,而照片造假也成了很容易和普遍的问题。作为"给公众传递各种形式的真实的信息,是至高无上的职责"的媒体人,有能力、有信心,杜绝假照片。新闻的本质是真实,离开真实,新闻便无价值可言。真实,是新闻纪实摄影被社会认可的基本价值,也是新闻和纪实类摄影的最后底线。新闻照片对于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与全国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新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0月15日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更加强化了对新闻采访权益的保护。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同时规定,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