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 《图书馆杂志》2004,23(11):67-72
以近代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杂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探讨了近代中国第一批刊物所呈现的由宗教到世俗的趋势,表明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刊物的变化往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海波 《新闻世界》2014,(12):124-126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其刊行者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意欲对中国读者洗脑,实质上是想在文化侵略的同时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侵略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某些传播者多重和隐蔽的传播目的应保持警惕,它们穿着“文化传播”的外衣,内里却隐藏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体。  相似文献   

3.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郭实猎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图书馆杂志》2004,23(5):72-75
通过对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主编——郭实猎的生平进行论述,评价了郭实猎其人,还这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于本来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5.
吴静 《图书馆杂志》2008,27(6):95-96
1665年法国出版的《学者杂志》被认为是杂志的始祖,1815年8月15日,创办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则是世界上第一本中文近代刊物,1833年,伦敦会传教土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随着社会的发展,期刊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文化、政治、科学和社会都得到了相应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编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为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世俗月刊.简称<东西洋考>.德国教士郭士立(又名郭施拉、郭实腊、郭甲利,Charles Gutzlaff,全称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道光十三年六月九日(1833年7月25日)创刊于广州.一说创刊于阳历的8月1日,即阴历六月十六日[1].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东西洋每月统记传>的创刊时间、办报策略、新闻取向、栏目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探讨出发,确定了这份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纸具体创刊时间是公元1833年7月25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东西洋每月统记传>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功在于郭士力等传教士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状况有清晰且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初入中国不被完全理解的局面,也包括发表<新闻纸略论>来介绍报纸本身的性质,为传教做先期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8.
由于办刊违法,刊物形式与内容不合时宜等原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当时的中国读者中影响甚微。但该刊登载的大量实用知识和潜含的师夷长技之理念却契合了此后中国人的现代化诉求,因而被后世研究者一再提及,影响深远。本文系统分析了该刊在后世影响渐深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许多第一是由传教士完成的,报刊业即为其一,名报学史家戈公振云:“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实非虚言。传教士即是其中重镇,所办中报刊名有《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西闻见录》等,尤以《万围公报》为,外中有Chinese Repository(中国丛报)知名。传教士所办报刊对于输入近代新闻理念,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吴医汇讲》堪称"中华第一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hinese Foreign Magazine)是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前者创刊于1815年,主办者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米怜(Milne),出版地是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马六甲;后者创刊于1833年,主办者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s),出版地在广州.  相似文献   

11.
周逸 《新闻大学》2003,(3):27-2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以其独特的历史形象和文化特征,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引起诸多学者的注意,并对其性质做了如下的认定:  相似文献   

12.
8月《国民日日报》创刊85周年(1903)《国民日日报》是章士钊、何靡施、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陈独秀参加编辑工作。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155周年(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创刊于广州。主编是郭士立(1803—1851)。全刊现存英国博物馆.8月1日《星岛日报》创刊50周年(1938)  相似文献   

13.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15.
《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远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为了澄清究竟哪本期刊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中国期刊发端的史实,否定了某些人宣称的200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在马来西亚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的主张,以雄辩的史料确认:223年前由国人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16.
第一篇新闻学专文到底何时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登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新闻纸略论》,是近代中文报刊刊登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对于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它的发表时间,却说法不一。其一:1833年12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2版)第48~49页指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史料考证方法,对《吴医汇讲》出版形式、内容、编者意图、作用功能再次进行考证。分析1927—2018年有关《吴医汇讲》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研究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研究18—19世纪东南亚一带华人的数量、生活及文化。认为:中国期刊与中文期刊的概念不能混淆;《吴医汇讲》是由我国古代图书衍化发展而诞生的,是我国期刊的发端;学界普遍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观点缺乏科学统计;在姚远等的《再论吴医汇讲为中国科技期刊的肇端》一文基础上,发现《吴医汇讲》第11卷可能为单卷发行文字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9.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期外报侵华史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东西洋考》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不仅以其为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个刊物在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办报方针,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策略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报刊业务也出现了一些显著变革.《东西洋考》是时代的产物.它敏锐地反映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报刊宣传的新要求,同时也展现了中文外报发展的必然趋向,了解这个刊物,是了解早期在华中文外报发展的一把重要钥匙.出版历程  相似文献   

20.
郭士立,当年的普鲁士传教士,中国第一份现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者和编者,他与马克思有什么关系吗?1959年我国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七卷,新闻界本应该从中了解他们之间有思想联系这件事。但是,由于《全集》中提到的郭士立,采用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