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志勇 《钓鱼》2004,(7):34-34
《钓鱼专刊百期精选》第58页刊登了湖南李喜东先生的《浮标与假象》一文,文章对“浮标下沉的动作很大且速度又快,但是却钓不到鱼,即使偶然钓到几条空竿率也很高”的这种浮标移位与假象;隹确地进行了分析。前两天我在一次垂钓中,也遇到了这种情况,借助于李先生这篇文章的指导,进行有效的应变,明显提高了中钩率。回来后又重读这篇文章,觉得文中对如何应变这种鱼情谈得不是很具体,这里想占《钓鱼》杂志的角与钓友们交流。  相似文献   

2.
边走边钓     
《垂钓》2003,(1):1-1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钓鱼是一件既悠闲又风雅的事。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传递给我们的。翻一翻中国的文学典籍、诗词歌赋,从“独钓寒江雪”的宁静到“沽酒入芦花”的潇洒,美好的意境可谓比比皆是。试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架扁舟,听鸟鸣,看山色,挥钓竿,真是宠辱皆忘的神仙日子。  相似文献   

3.
苏栩 《垂钓》2003,(12):70-71
  相似文献   

4.
5.
尚立和 《垂钓》2006,6(9):4-5
《垂钓》2005年第八期刊登了《一个野钓者的浮标观》(以下简称“观”),笔者拜读了多遍。文中对“渔翁”5号实心尾浮标做了详细介绍,对在有风天和走水环境下如何调标、如何观标以及鲤鱼咬钩的鱼讯都做了精辟的讲解,笔者很受启发。但对文中的某些论述笔者持否定态度,今提出来与“观”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4,(20):23-23
凡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统称鱼漂,“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可是悬坠钓组不同了,浮标不是漂浮,而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可以让钩沉底,也可以不沉底。过去是“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引文据《现代汉语词典》),现在是浮标上升、颠簸、上蹿下跳都可能是鱼已上钩,而且下沉有速度、幅度和力度的变化。浮标提升了鱼漂功能,把原来隐蔽的、不明朗的信号放大了,量化了。  相似文献   

7.
发表在《体育教学》2004年第3期刊登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几点错误》一文中,徐老师认为人教版《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本,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关于练习方面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一封致歉信     
《围棋天地》2000,(2):69-69
  相似文献   

9.
赵宁 《上海集邮》2000,(8):38-38
2000年6月21日是英国威尔士王子——威廉的18岁生日,英联邦中的泽西岛为此发行1套4种纪念邮票。第1、2图反映威廉的生活爱好:滑雪和马球。第4枚图背景是绚丽的焰火,表示庆贺。这套邮票由William Wall设计,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设计邮票的任务。但是第3枚图出现了问题:威廉王子是英国王位  相似文献   

10.
张绍先  昕东 《垂钓》2007,7(12):15-15
近几年来,国内几家钓鱼刊物都陆续刊登了关于垂钓力学方面的文章,对所谓空心尾浮标和实心尾浮标进行了分析、论证。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都已经证明:钓组的灵敏度与标尾是否空心无关。例如笔者本人在《垂钓》2006年第七期《谈谈暂态、静态和动态》一文中,从基本力学原理出发,推导出钓组运动方程的数学模型,明确指出钓组的灵敏度只与浮标尾的粗细、线的直径和钓组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马建华 《钓鱼》2004,(15):36-37
《钓鱼》第11期41页对程宁老师编导的《竞技钓鱼揭秘》中做的电磁锤撞击实验现象,提出质疑,笔者再分析第二个实验两支分别为1号同4号的浮标,如果最大直径相同,标尾相同,都是调2目,在两支浮标材质也相同(如果材质不同也就没有互相比较的意义)的情况下,它们的漂身体积、表面积、配铅重量相差一定比较大,4号标的标身体积、所配铅皮重、表面积都大于1号浮标。而标身体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了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浮标配铅重量的大小决定了浮标惯性的大小,表面积的大小又决定了他们运动时受到的水的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宿聚生 《垂钓》2007,7(1):8-9
钓鱼部落里帮派林立、族类繁多,用不好听的话讲,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用时新语言说,叫生态世界多样化,现代社会多元化,大老鹰和小家雀儿都有它存在的权力,不要动辄鄙视这个抵制那个,宽容、包容,方能构建和谐钓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林杰 《垂钓》2005,5(5):30-31
自制的浮标成本不到2元,而且可以做成自己想要的任意形状和浮力,感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程宁 《钓鱼》2004,(2):27-27
最近不少观看了《浮标篇》的观众问我:“究竟钓灵好、还是钓钝好”。  相似文献   

15.
管察 《钓鱼》2010,(15):12-13
关于浮标的争论已经很多了,不管是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称鱼漂,还是按钓鱼人习惯称"浮漂",都不能涵盖目前已形成的浮标概念—由连接钓线的标脚,平衡坠、钩、饵重量的标身和显示鱼咬钩以及提示钓饵重量变化的标尖三部分组成,并连为一体的新颖鱼漂。然而,一是词典对浮标有专门解释,二是钓鱼所指的浮标说白了就是鱼漂的一种,只是区别于浮子的小和形状不规则才借用浮标一词,其词义限于“设置在水面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9):26-26
到一个鱼塘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什么鱼?平时喂什么?昨天的天气鱼怎么咬钩,今天会怎样咬钩,全是空白。我建议情况不明,要用自己用熟了、用惯了的浮标,不要贸然用新的浮标,也不要钓了几竿就换标。  相似文献   

17.
《垂钓》2006,6(11):1-1
每次钓况不好的时候我总会想:今天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是一个困扰我很长时间,相信你也时常会有同样的疑惑。 其实要是把这个问题升华一下,那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对于钓鱼人来说很重要而且很严肃的命题:要想钓好鱼究竟需要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胡宝群 《垂钓》2005,5(6):50-52
对于钓者来说,读懂所使用的每一支浮标的“行为语言”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郁文生 《钓鱼》2005,(6):22-22
《钓鱼》2004年第15期刊登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第22期《给钓鱼大师们的封信》,笔者先后读了这两篇文章,既是呼声,又是企盼,皆是建议大师们走出精养鱼池,走进自然水域。从深层次看,文中还道出中国钓鱼如何改革,如何与国际接轨道,乃至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一些问题发表浅见,供各位“钓王”、“大师”们及众钓友参考。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我仔细研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全一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的课本,并结合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发现书中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关于练习方面的错误。现将它提出,与体育教学界的同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