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年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和数学教学法研究所,就程序编制和分析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从中发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智力分析方式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对此他们提出假说: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认知差异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德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数学教学法专家英格·施万克教授(Pfof. Dr. Jnge Schwank),将认知结构区分为机能性和表语性结构。机能性思维注重行为过程和作用方式,而表语性思维则善于用关系判断考察事物。 施万克从两方面分析相关系统中概念表征的各种可能:外在的数学概念与关系网络的表达和内在心理模型。通过研究,她又提出了有关共鸣效应现象的假说,即个性偏爱某些特定的外在表征方式,这意味着他为自己建立一个能适应其认知结构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心理词汇的相关知识对于词汇的习得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认知原理在心理词汇储存和提取过程中的运用,着重强调原型范畴理论对心理词汇的制约,以更好地理解心理词汇运作机制并为词汇习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姚远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6-128
在英语判断句中,系动词"be"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句中连接主语和表语,展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然而在不同的判断句中,"be"的作用也有一些差异。以认知语法中的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上的这种差异,用一个认知模型将整个认知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并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多项对等和单项对等。  相似文献   

4.
数学认知结构,是指人们在对数学对象,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角度探讨数学解题的心理机制和同化模式,并提出教学建议。1.数学解题的心理机制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其产生的条件是刺激和反应  相似文献   

6.
郭凤兰 《海外英语》2011,(11):293-294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三大语气之一,在英语语法中起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各种语言学流派对英语虚拟语气这一重要语法范畴的研究和探讨莫衷一是。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对英语虚拟语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事实以及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它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经过理智思维整理归纳的结果。可以这么说,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在很多时候,数学思想教学不被重视,甚至忽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思想方法属于认知范畴,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和调节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受整个心理学认知发展趋势的影响,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使这个领域重新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认知的角度来看,中观结构是构建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重要环节。传统词典学结构理论对中观结构缺少必要的重视与阐述,而传统双语词典目的论又忽视了词目译义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文章分析了中观结构在激活自然词汇语义网络,帮助语义认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它在双语词典译义系统中的主要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唐嘉薇  黄亚男  姚媛 《英语辅导》2010,(2):153-155,205
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这一语言现象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要性,隐喻在政治语言中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本文将以奥巴马2010年国情咨文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空间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三种类型对文中的大量隐喻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探寻演讲者的动机,并透视美国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教学视频中教师的体语符号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具体分析了各类体语符号在构建学习者心理认知一致性时起到的作用,从体语符号所引发的心理效应角度进一步确认了其认知平衡价值,最后提出关于体语符号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曹亚杰 《文教资料》2006,(27):29-30
当媒体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体中的暴力成分已对今天的青少年社会性行为发展构成很大威胁。本文主要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角度,针对青少年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本文在这一认知学说的基础上来探讨一下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一、数学认知结构及其特点研究数学学习的过程必须明确数学认知结构的涵义.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人们在对数学对象和数学经验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通俗地说,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把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而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简言之,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  相似文献   

14.
APOS理论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心理建构.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APOS理论能够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数学概念的本质,强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建构起数学概念的体系,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概念形成自觉意识,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认知结构是内部学习活动,与学习过程紧密联系,运用学习心理机制,教师便可以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状况,诊断和评价学生学习,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目前,对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理论的热点.一、对数学认知结构的认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曹才翰先生从知识结构角度界定数学认知结构.他认为,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  相似文献   

16.
迷信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心理安慰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迷信的信息加工机制和心理安慰功能。作者认为迷信是由于人们对关系自身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认知失调造成的,是为降低失调以虚幻的想象来代替现实,从幻化的世界中寻找解脱的结果。另外联结性学习理论和心理场理论也能够解释迷信心理的形成。迷信的心理安慰功能主要表现:使失衡的心理得到补偿,建立新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和增强自信,其本质是负性的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是把源语民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转化为目的语人们的认知和体验,翻译时译者力图在译者空间里找到和原文空间里元素对等的元素。这种对等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对等,而且要求二者在心理表征(概念)层次上的对等。在这里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探讨其在新闻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所产生的四种整合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刘甜甜 《海外英语》2012,(8):279-280
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对"微"族词的起源及生成机制进行了认知阐述,揭示了人们理解意义时的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知分析为新语新词的意义成因和理解提供了理论进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们生理和心理的结构以及认知方式上的共同点使得英汉语言中的通感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根据人们的认知规律,英汉语言中的通感都存在着由较低级的感官向较高级的感官移动的趋势,即触觉域→味觉域→嗅觉域→听觉域→视觉域.因此,两种语言中的通感的分类存在着很大的相似点.究其认知成因,可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意向图式的不同,又使得二者产生的具体意义存在着一定差异.由此可见,英汉通感"大"同"小"异.本文在比较英汉通感使用方式的同时,还试图从概念合成理论视角分析其相似成因,从意向图式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认知成因,以进一步揭示英汉通感的认知成因.  相似文献   

20.
APOS理论是基于数学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心理建构过程,这对于我们开展数学概念学习,发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就如何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们的概念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展开了如下探究,并从活动激趣、概念导入、练习巩固三个角度,谈了几点教学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