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4,(22):54-55
我是刚刚学习围棋的棋迷,请问什么是“手筋”?答:“手筋”原为日本围棋术语,现为我国棋界所沿用。“手筋”就是精彩的“手段”或“技巧”的意思,是指对局时,着在攻守紧要之处,使对方难于应付,或使己方变为宽舒有利。手筋也可理解为局部的妙手,或某一局部的最有效着手,它是攻击急所的“筋”和防守急所的“形”的总称。手筋经常运用在中盘和死活的战斗当中,一般可以分为攻击性的手筋和防守性的手筋两种,下面作简要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8,(21):86-86
“形”是围棋艺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棋子所发挥效率的外在表现。 我初学围棋时,启蒙老师就不住地念叨,要注意当前“形”的要点在哪里! 可以说,围棋“形”的好坏直接凸显了对弈双方形势的优劣,围棋的“形”就像军队的作战平台一样,是取得对弈胜利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手割分析法     
“手割”一词,据我所知是来自于日本的围棋术语,大致意思是打乱行棋次序,对一个新棋形的优劣来进行判断,在现在的职业棋界中运用得很广泛,对于围棋的技术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5.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3):71-73
由北京顺义区政府和顺鑫农业主办的、徐莹围棋俱乐部承办的“顺鑫农业牵手杯业余围棋团体赛”。于5月下旬圆满结束。共有60人、8支队参赛,最后,“牵手队”夺得冠军。现寄去比赛的“最佳对局”,请指导该局的“前50手”,谢谢!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6,(12):26-27
获奖富士通杯中日围棋元老赛期间,中国棋院对藤泽秀行、宫本直毅、成田胜(富士通文化顾问)颁奖,表彰他们对中日围棋交流所做的贡献。图为成田胜先生手捧“中日围棋交流功劳奖”奖牌。  相似文献   

7.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8.
我国围棋经过清初的迅猛发展后, 至范(西屏)、施(定庵)时达到顶峰。此 后棋道慢慢趋于没落,到了晚清,虽有“十八国手”,但围棋造诣上较范施已有明显差距。 李湛源即为“晚清十八国手”之一,名许清,字海门,号湛源,江苏南通人。当时的扬州是经济、文化重镇,也是围棋活动盛地,汇集了各方棋艺大家。少年时的李湛源经常前去观摩习艺,只要是水平比他高的棋手,就虚心求教。只短短两年时间,李湛源已融汇百家所长,凌于众人之卜一跃而为国手了。 在秋航移居北京寿佛寺后,李湛源也随后到来,人们把他们与同为“十八国手”之一的沈介…  相似文献   

9.
征子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5):83-85
“征子”,是围棋中特别的吃子手段,也是初学围棋时必须认识的手段。虽然,如果仅仅是“认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本讲义却希望各位朋友在很快就认识“征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再“认识”一点别的东西——围棋的本质是效率,学围棋时提高一些学习的效率,肯定不会错。  相似文献   

10.
尖顶     
王元 《围棋天地》2005,(21):83-85
日前,我到联众围棋网站去与棋友们对局交流,大概是看到我下了一着“尖顶”的缘故,观战的一位棋友便打上一句话:“王老师不是常说尖顶是俗手吗?”是的,在电视围棋节目中,我的确许多次地说:尖顶是俗手。棋友(们)能记住这句话,我颇感欣慰,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七番胜负史上首现弃手 在七番胜负史上首次发生了难得一见的稀罕事,出现了“弃手”(即放弃着手的权力)。交替落子是围棋的基本规则,任何一本入门书上都是这样表述的。但是,“弃手”即主动放弃着手权力的情况也有。这种罕见的事情在2月27、28日进行的第32届棋圣战七番胜负第5局,山下敬吾棋圣对挑战者赵洽勋十段(执黑)的对局中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韩国流”肆虐世界棋坛十余年,其实质与特点到底是什么?有人将“韩国流”称之为“暴力围棋”,笔者认为并不确切。窃以为,用“微雕围棋”来概括“韩国流”似乎更贴切些。微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新兴的一朵艺术奇葩,即在体积微小的物体(如玉石、兽骨、毛发等)上面写字、绘画、雕刻,它是一种以精细为特征、在细微处做“文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韩国流电是如此。韩国围棋虽脱眙于日本围棋,但却与过分拘泥于棋形棋理和大局观的日本围棋有明显的不同,注意从小处着眼,重视局部变化与子效,在局部施展种种精巧手段,再由局部辐射、主导全局,使局势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好书热卖     
围棋欺着与圈套 给对手设置一个陷阱,一经接触即可轻松地取得优势的确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比起下“本手”要厉害得多。  相似文献   

14.
堆砌积木     
王元 《围棋天地》2005,(5):81-83
在上一期的本讲义中,挂出了《纲举目张》的标语,又涉及了一些棋中原理。对于初学围棋的朋友,我想作出的建议正是:在明确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之后,一边紧紧抓住围棋的本质即效率,一边了解、消化围棋的原理,这样,也许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而对于硬啃以“一大堆”为单位的“定式”、“死活”、“布局”、“官子”等书本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认为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5.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5,(1):65-65
西安的“橙色陨石”读者问:我最近买了一本了然著的围棋书《提高你的战斗力》,回家后我看见书上写着“国际围棋协会指定培训教材”。我从来没有听过有“国际围棋协会”,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组织呢?  相似文献   

16.
裂形之弊     
“裂形”,顾名思义,肯定不是好棋。可依然会在很多围棋爱好者的对局中出现,问他们的时候,还会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这盘棋是“聂道场”两位小棋手下的日常训练棋,我们用这盘棋来分析裂形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7.
日本围棋一直有一种唯美的文化色彩,注重构形,注重步调。“形”的美丑是许多棋手在思考下一手时的极其重要的标准,有宁愿输棋也不下恶形的实例。同时,由于海岛文化的特殊性,日本围棋有时也体现一种悲壮的“殉”之美。在这一点上,吴清源、林海峰、赵治勋以及后来的王立诚等人都不是其代表,真正能代表日本围棋的应该是大竹英雄、武官正树,应该是坂田荣男、藤泽秀行、依田纪基。  相似文献   

18.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6,(23):95-95
《“小张”的故事》一文,读后感深。“其实围棋就是围棋,要是把它与尊严或面子什么的扯在一起,那就没什么乐趣了”,言简意赅!是篇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林子 《新体育》2009,(3):32-34
2008年年末,中国女子围棋手宋容慧在第一届智运会上连续挑落韩国著名女棋手朴志恩和李玟真摘得个人赛女子桂冠;随后,在最著名的国际女子团体围棋赛之一的“正官庄杯”女子三国围棋擂台赛中,又勇夺四连胜……  相似文献   

20.
我的围棋     
刘宇飞 《围棋天地》2014,(17):20-20
近来又购买一本《围棋天地》,无意间看到了有关“围棋初体验”的话题。那些投稿者写得非常的好,而从那一刻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我回味着我原先与围棋的点点滴滴,于是。这篇文字就在笔下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