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汉语合叙古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叙也叫并提、分承。这种修辞方式在古今汉语中通用。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尚不够充分。讲古代汉语的书有的略说梗概,有的省去不提。讲现代汉语的书更不曾论及。今借先哲时贤的烛光,爬罗剔抉,稍加浅析,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2.
《师说》一文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句,教材对"或师焉,或否焉"作了如下解释:"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同学们不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如果教材能对该句涉及的并提修辞方法稍加说明的话,同学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并提",本作"并提分承",又叫"合叙""分承",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放在一起叙述,亦即把相同的句子成分放在一起,使前后两部分有一种分别相承的关系。杨树达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一书中解释说:"分叙则文繁","合言之较有变化,免于板滞"。但在理解时,要从文意人手,将原句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运用合叙的语句。所谓合叙,又称为并提、分承,就是把同类的句子成分(或同类意义的句子)合在一起叙述。古人在行文时,有时把某一种句子成分(或某一类意义的句子)并列,又把另一类句子成分(或另一类意义的句子)并列,在形式上并列的成分(或句子)在义意上却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合叙。运用合叙,可以使语言更简洁,使语言形式更齐整。合叙分为句子成分的合叙和句  相似文献   

4.
并提界说     
一 1.1 并提也称合叙或分承,是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的语句合并成一个语句来表述,从而使结构紧凑,行文简炼,因此在现代汉语,特别是在新闻报道、行政公文中广为运用。如: (1)宁夏回族自治区邮电业去年固定资产、业务总量、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6%、53.4%和55.4%。( 《人民日报》1994年1月24日) 本句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邮电业去年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86%”、“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53.4%”和“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55.4%”三个句子并提而成的。 1.2 现代汉语中的并提句大多为主谓句,含有一层分承关系。如果以A、B分别代表  相似文献   

5.
合叙,又叫“并提”、“并提分承”,本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古人为了字句简练、行文紧凑,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并在一块儿加以叙述。例如《出师表》之句:“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的本意是:如果有人作奸犯科,宜付有司论其“刑”;  相似文献   

6.
并提、互训、对文、联用是古文中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它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大有益处。一并提“并提”也称“合叙”、“提承”、“并提分承”,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合在一个句子里,使之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结构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类型有:1.句子成份的并提(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  相似文献   

7.
合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又称并提、分承。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合叙法行文。所谓“合叙”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合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而理解时,必须按照行文的顺序或语义的类型分开来解释。例如:  相似文献   

8.
"概念结构"最早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后来由语言学家应用在语言学中。但目前"概念结构"仅应用于外语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应用于古代汉语,本文试图通过前人对"概念结构"的研究,探讨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以期使我们对古代汉语的动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合叙又称并提、分承,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即将两件相关的事并合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以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对于使用合叙法的文句,必须按照行文的顺序或语义的类型分开来解释。例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合提分承句的产生及历代学者研究的概况,然后详尽地分析了这种句式的各种不同类型、特点以及和一些曾使历代不少学者产生误解的貌似而实非的句子的区别。可上补前贤之不足,下启后学之思路,对古代汉语句法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有些数词在古今汉语中用法不尽一致。如"亿",现代汉语是"一万万",而古代汉语除表示"一万万"外,还有时是"十万"的意思,如"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其中"亿"就是"十万"。  相似文献   

12.
“合叙”又叫“并提”、“分承”,并起来提,合起来叙。即在前面提出两个或更多的词或短语,而在后面以对应的词或短语相承,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结构的一种修辞方法。但在理解时,却又要从文意入手,分别找出同句中有关的词或短语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现将初中文言文中的“合叙”修辞格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考察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假设连接词的词频,各自在假设连接词语表达系统中的功能负荷量等语言特征,以此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对比。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假设连接词为"如果"和"要是",前者占了大半的比例。古代汉语中,最主要的假设连接词为以"若"开头的词组"若不""若是""若非"等,总共约占一半,"如果""要是"次之。由此可以看出,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重要的假设连接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若"开头的词逐渐失去核心地位,而之前相对较次的功能词取而代之。研究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现代汉语对双音词的偏好,以及对词语的语义分工。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在语篇中的某一元素的解释是取决于另一个,使结构上彼此无关的元素链接在一起。衔接,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胶水",它将一个文本粘结一起。文章通过分析和对比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文本,对其接手段的差异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汉语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语言,也不同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主要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或是多音节的复合词,从古代单音词发展到现代复合词,汉语词汇经历了一个词汇化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反驳"一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凝固成稳定词项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前四题满分为12分,平均得分为10.94分;最后一题(第13小题)古文翻译的得分情况极差,满分8分,平均得分只有4.77分。[原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各小题见下文)本题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的现代汉语转化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目的在于检测考生古代汉语文献的初步阅读能力,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语义、词汇和句子结构、句式以及文化常识等。然而从考生在本题的答卷综合情况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没能结合古汉语文化语境和具体阅读材料语境中把握句子的意义,或者生搬硬套已有的…  相似文献   

17.
"合叙"是中学文言文中出现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修辞手法,也是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重点。为了加强对中学文言文合叙句的教学,文中从把握合叙句的特点、探索拆分合叙句的方法、掌握合叙句的翻译技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梅 《现代语文》2006,(9):100-101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古代汉语教学中突出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古代汉语是专为HSK六级及六级以上的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目前这门课的教学现状却并不乐观,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很多留学生一方面认为该课程难度大,内容枯燥,仿佛"天书"一般;另一方面觉得这门课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根本不愿意学习,即使勉强学习,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到学分毕业.究其原因,除了古代汉语本身确实比较枯燥难学之外,我们的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目的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有某种程度的错位.  相似文献   

19.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张世禄古代汉语双宾式比比现代汉语复杂,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一般双宾式和特殊双宾式。1.一般双宾式I.1一般双宾式动词及物动词一般要带宾语。不问的及物动饲能带不同的宾语,这是由动词反映的客观现实决定的。汉语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文无定法。但按作文类型分,是有各自的“章法”的,即有规律可循的。纵观种种议论文,其大致“样式”还是有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姑且把古人作文的构思方法借用过来,归结为“起”、“承”、“转”、“合”。引叙提供的原材料为议论文之“起”;对原材料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