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清代的官牙不仅设立于市集,而且由于不动产买卖契税在清代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民间以田宅买卖为主要内容的不动产交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而清代对民间不动产买卖契约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官牙来实现。通过官牙督促民间订立契约使用官颁契纸、监督契约中的交易价格是否如实填写,并以提成充偿的方式鼓励牙纪、卖主、邻佑、里书人积极告发买主置买不动产后不缴纳契税的行为等,让官牙充分发挥对民间不动产买卖契约的干预功能。可以说,官牙是清代国家对民间买卖契约实施干预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只有公法(刑法)没有私法(民事法)"等观念的影响下,法律史学界的契约研究也呈现出"国家"缺席的状态。但通过对清代各类法律文献想梳理和契约文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和对不动产买卖契约有重要关联的契税制度,而且国家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契约的主客体资格、契约的书面规范等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契约规范也和其民族立法精神、治吏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  相似文献   

3.
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发生转移时,都要缴纳一定的契税。但是由于契税正税率较高,契税附加税及其衍生出的多项杂税等,导致契税征收的实际税率过高,人们负担过重,因此在徽州土地买卖活动中就产生了逃税、漏税的行为。据研究,徽州土地买卖活动中逃税的方式主要有签订白契、低估产价以及立正附契三种形式。对此,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契税的征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徽州土地买卖活动中逃税行为依然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民间土地买卖与近代出现的铁路购买民间土地是土地买卖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相同点是两种形式都包括订立契约、投税印契与过割粮银三个环节。不同点体现在具体操作上。传统土地买卖在签订契约时除了采用官版契纸外,也有在白契之上加盖官印成为红契的。近代以来出现的新式的铁路购买民地在签订土地契约时,由铁路局统一刊印契纸,只需交付地价时由卖主签字即可。在投税印契这一环节,由于各种原因,铁路局向国务会议提交了国有铁路收用土地免纳契税的五个理由并获得了议准,因此铁路购买民地之后是免纳契税的。在过割粮银中,两种方式都需要将粮银过割清楚,这说明只有完成最后的推收过割,土地产权才能完成最终的转移。同时,处于晚清民国时期的铁路购用民地,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发生较少土地纠纷的情况下,使获鹿县的农民土地产权转移发生了新变化,促进了土地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从契约文本和民间契约习惯来看,清代的买卖契约存在内容上重视卖方而忽视买方和重要内容缺省的显著特点,这和现代民法的相关规定及实践明显不同。但这并不能否定清代的契约主体之间在经济关系上的平等性。买卖契约内容的“片面性”及其重要内容的缺省是由清代契约功能的“过去性”指向所决定的,同时也可以说是买卖契约订立双方为减少和规避国家税收而“合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唐律严禁民间随意买卖土地。文章通过对敦煌吐鲁番出土契约的考察,发现唐前期民间存在变相买卖和地下买卖两种隐秘的土地买卖方式,表明官府严格执行土地买卖禁令,禁令存在一定的实际效力;中唐以后,民间土地买卖频繁发生,表明禁令的实效逐渐消失,不过民间仍对禁令心存顾虑,往往在土地买卖契约中设置反恩赦条款加以预防。官府对土地买卖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与民间正当的买卖需求难以抑制是禁令实效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建,中央政府以清理清代民间不动产的名义,举行验契,意图通过征收查验费,解决财政困难,增加国家收入。这一举措,是中国现代不动产登记法规形成的预备与先声;通过查验、登记等环节,政府为私人明确了不动产的归属,初步确立产业的权利关系,也完成了对民间不动产清理和掌控的第一步,由此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征税依据。通过考察云南民间所藏验契文本,可以看到虽然民国初年,政局动荡,但中央政府与云南边疆地方的互动未受阻:一是中央政令通达云南,验契工作可以在腾冲等边地以及镇沅、新平、大理等民族聚居地顺利展开;二是云南地方政府通过验契,对民间原有旧契的土地、房产,以及那些遗失旧契、新建但未登记的不动产开始了初步管控;三是确知地处西南边疆、民族聚居地较多的云南,验契的实施效果基本符合中央欲确定不动产权利关系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西的契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尾,是粘连于田地房屋买卖契约即正契之侧,由封建官府征收契税后发给业户的收据凭证。田房买卖交易,由官府抽取税收的制度,从东晋时即已产生,所谓“市易田宅既立文契,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此起于东晋时”。但此时的契税制度,尚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税估阶段,与后来的税契还有很大的差别。作为官方收税的凭证——契尾,直到元代世祖至元年间才出现,所谓至元二十二年(1285)正月,“福建各务契税不用元降契本只粘务官契尾”。它历明而至清,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税契制度。由于  相似文献   

9.
虽然担保法对不动产收益权出质进行了确认并在物权法后相应建立了不动产收益权质押制度,但实践中随之而来出现的各种不动产收益权质押实际困扰却源源不断,不动产收益权质押被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质押类型为学者们广泛讨论,理论上的诸多问题众说纷纭,而学界尚未作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从其概念的提出到权利质押基本理论的梳理出发,商榷其性质和出质合理性,结合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动产征收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由于立法思想上对私人财产权保护的轻视,导致不动产征收中经常发生片面强调征收者利益而未能给被征收者利益以合理保护的情况.从澄清不动产征收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部分的不动产征收补偿问题,认为目前城市不动产征收的范围和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并通过对国外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转变观念、扩大补偿范围、确定合理标准、改进补偿方式等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屯契约文书,见证清至民国安顺屯堡社区民间契约的规范化,体现清代“屯田”在屯戍制解体后成为高税田,而从永佃权到"一田两主"的顶田契约及其他杂契,作为藏于民间私家的乡村档案,对明清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的安顺屯堡村落,尤其是废除屯戍制度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赋税、地租、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交换、家庭遗产继承、乡亲寨邻的人际关系等情况提供了研究的资料,对国内专家学者对研究屯田制度及其解体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研究以及中国契约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难得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商品房预售所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探讨.首先阐述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性质和特征,然后对商品房预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国家税收政策调整产生的成本分摊和房屋按揭贷款不能时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就解决办法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税收目的的物业税改革分析--兼评物业税改革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现行房地产税费,开征物业税是我国未来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存在着税费繁杂、以费代税,重流转、轻保有等问题,也是造成省级以下地方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物业税改革的目的是优化房地产税制结构,提高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负;从中长期目标看,应当逐步将物业税培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依据物业税改革的目标,本文提出了物业税制度安排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论未经登记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物权登记为物权公示原则的体现,而合同的效力则属合同法合同效力的问题,两者既有严格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物权变动只是物权公示和物权公信问题,而非决定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合同效力则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履行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则采用不动产交付和转移效力认定的登记生效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面契约的成立和生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状况在明清社会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契约文本和司法实践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不动产契约既是买主获得"经营收益"正当性的唯一权限证明,而且也同样是买主获得该地某种抽象的所有权的证明。而这种证明的效力的获得不仅仅限于通过官方认可的途径,民间对这种权利合法性证明也可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广东田宅交易安全大致涉及参与交易的成员、田宅交易的前提条件、所交易田宅的情况、契纸和价款交付的情况、出卖人的保证、签订卖契的日期及签押、投官税契及税粮过割等内容,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田宅交易安全带来风险。田宅交易安全决非仅仅通过官方力量维持,民间力量也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目前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住宅保有税被视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调控手段而饱受注目,其中课税公平性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客观评价住宅保有税公平性,提出倒U形税率以及其他有利于提升公平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房产税被部分人视为打压高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目前我国房产税在立法上还不太完善,执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正在试运行的房产税地方立法还存在诸多漏洞。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的房产税法的产生还有待时日。依据税收法定原则及依法行政原则,税收的开征和收缴都应该有科学的法律依据并严格执法,否则会违背市场规律,难以发挥调控市场的作用。另外,影响房价的因素不仅有税收,还有市场供求、通货膨胀、土地出让金、各种收费等诸多因素。因此,仅对个人所有的非营业用的房产开征房产税并不能解决当前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