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不是靠某某领导有意安排而成的,也不是靠某某校长刻意打造而成的,而是学校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在引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而显现的,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在认真弄清并回答“学校已经有些什么?”“学校需要什么?”“学校缺少什么?”“学校该怎么做?”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已有文化资源,采取“理解分析基本情况---确立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打造学校校园景观---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构建心灵家园”的步骤,以“三着力”为突破口,重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第六册所选的张志公先生的《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一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或用一般常说的“聪明”?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说“关于某某病是遗传病,某某病是先天性疾病或具有家族性”的说法,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7.
“Q版”,网络上颇为热门的一个词儿,什么Q版造型,Q版游戏,Q版卡通等新概念纷纷流行……在新鲜、好玩之余,大伙儿想想:作文能否写成“Q版”呢?什么?你问我有没有参照?自然有啦——  相似文献   

8.
“真是把我雷了!偶然在看电视时听到了一首歌,被称为“神曲”,连个词儿都没有,那调儿……演唱者也没见过,小丸子了解这首歌的情况吗?——辽宁锦州 文文  相似文献   

9.
“在科研单位从事与某某有关的科研工作”这是众多专业的“就业方向之一”。研究工作,是写写算算,还是瓶瓶罐罐?是故纸堆里墨守陈规,还是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不妨听听行业人士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甲:(见乙翻看词典)喂,你查什么呢?乙:在查“涂鸦”“染指”这两个词儿。甲:唉,这么简单的词儿,还用翻词典?乙:噢,这么说,阁下肯定会啦。甲:不瞒你说,鄙人专门从事语言研究,几个词儿难不倒我。乙:那你先说说“涂鸦”是啥意思?甲:“屠鸭”,好啊。俗话说,鸡肉汤鸭肉味,吃不着掉眼泪。鸭肉味那个美哟……乙:别美啦。不是鸭子的“鸭”,是乌鸦的“鸦”。甲:噢,屠杀乌鸦———乌鸦肉也香啊。乙:没听说过。涂,是涂抹的“涂”,不是屠杀的“屠”。甲:你倒早点说呀。乙:还怨我啦?这回你给解释一下吧。甲:这个“涂鸦”…  相似文献   

11.
张娟 《班主任》2014,(5):15-16
“男孩”和“女孩”这两个充满阳光朝气的词儿,最终都要被“男人”和“女人”这两个内涵丰富的词儿替代。我最近已做和将做的两件小事,便是对这种“进化”规律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电脑》2005,(1):29-29
有朋友在问,小千每个月都要推荐那么多数码产品,什么“经典”,“降价”,“超值”之类的词儿也听得多了,上个月好不容易痛下决心买“物超所值”的卡西欧OV-R41,这个月佳能A80又成了“经典的延续”,究竟该选哪一款啊?数码市场真的是瞬息万变,想拥有一款永远的经典绝不可能!这不,DC市场又有大动作,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400万像素的DC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迟归的爱     
季婧 《家教指南》2007,(3):52-53
从孙月仙记事起,对“爸爸”这个词儿就是陌生的。妈妈蒋冬兰从来没跟她提过爸爸。她刚上小学时,同桌小丽问过:“月仙,你爸爸呢?”她说:“我没有爸爸。~不可能没有爸爸。妈妈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告诉你,妈妈会把爸爸藏起来,你得向她要。”  相似文献   

14.
“左右”本为一个方位概念,是无所谓好坏高低正误之分的,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却是一个极敏感的词儿。“文革”中,以“左”为时尚,甚至有提议将汽车靠右行驶改为靠左者,几乎闹出天大笑话。有将自己名字加上或改为“左”者,倘若汉之李左车、明之左光斗有幸活到“文革”时,必是最酷的名字。 同是方位,因何有了尊卑正误之分?几十年来因何“左祸”不断?为何邓小平反复强调“防右,更要反左”?在教育界,还有哪些“反左”的大任未完成?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左右”在老祖宗那里就摇摆不定。有时是尊左,有时又尊…  相似文献   

15.
《狼和小羊》课堂教学片段开封市第一实验小学张玉洁师: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就想把他吃掉。狼想吃小羊,他想到怎样的程度呢?课文第二节里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生:非常。)师:对!狼非常想吃小羊。谁能把“非常”换成别的词儿?生:(一个接着一个说)狼真想吃...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熟人在您家门口喊您:“××快出来!”您答应人家时会怎么说?大概要说:“这就来!”或“来啦来啦!”之类的话。您在电话里答应亲友愿从您所在的甲地到亲友所在的乙地,通常恐怕也是说:“我马上就来!”或“我某某号过来!”其实,上述说法都是不合逻辑的,按理应该说“这就去!”或“去啦去啦!”或“我某某号过去!”因为“来”是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而“去”是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见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然而要改掉这种不合逻辑的说法却也很难,因为大家已经习惯或已认可或已…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的交往中,经常听到某某“重感情”、某某“感情用事”的议论。实际上这就是在评价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情感”。何谓情感呢?情感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又怎样利用积极的“情感”去实施正确的行政管理呢?这正是行政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情感在理论界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詹姆士把情感分为“粗糙的”和“细腻的”两类;萨特则以“能动的”与“被动的”尺度为依据,对情感进行分类;肯帕却按照“长期”还是“短期”的性质来划分情感。……但不管怎样分类,理论家们都承认以下几点:①情感是人特有的,是人的…  相似文献   

18.
读书识字     
“读书识字”是实实在在的事,只能一步一步来,一步上一个台阶,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当“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些词儿术流传到乡下以前,我老家的乡亲称上学为“读书识字”,称有点文化的人为“读书识字的人”。要读书当然得先识字,不识字怎能读书。这是接受文化教育的“人之初”,用现代词儿说是“入门”或“ABC”。我认识“人之初”始,到如今匆匆朋年,算不算“文化人”或“知识分子”,自己不好说,但说是已进入了“读书识字的人”的行列,总还不算过分。然而,也是我进入花甲之年以后,忽然对“读书识字”有点新的…  相似文献   

19.
say,speak,talk,tell这四个单词都是动词,有“说”,“讲”等意思。say后接具体内容;speak接语言或后接to,意为“对某某讲”;talk后接with或to,意为“与某某谈话”;tell意为“告诉”,“讲(故事)”等。下列是2002年部分省市中考题,做完后对照答案,你对它们的用法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单项填空:1.“DoesWangLiEnglishwell?”“Sure.ShestudieditfortwoyearsinAmerica.”A.speakB.talkC.sayD.tell(北京市海淀区)2.OurEnglishteacherusaninterestingstorythismorning.A.spokeB.saidC.toldD.talked…  相似文献   

20.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