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提出,把文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文学作品的阅读主体——读者身上。文章以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为依据,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特别是读者反应批评和文学接受理论的提出,完全把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阐释放到了研究的中心。该理论不仅革新了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文学课的教学也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文学课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注学生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作品普遍被西方读者漠视的背景下,作为译者面临两难的困境:一是译者本土化问题,译者汉语为母语对译本语言的影响造成译本在西方读者中接受度不高;二是中国文学存有是否要为了迎合西方文化而对原作改写的焦虑。为了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译者必须摆脱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建构自我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4.
张威 《教育探索》2011,(6):52-53
读者反应理论是篇章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理论紧密结合的典范.该理论强调文学的本质是人际间的交流性,它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以此理论为依据,在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的提出,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研究重心向读者的根本转变。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理论飞跃,这个理论飞跃就是读者反应理论.其实根据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的发展态势,读者并未完全为批评家所忽视,只不过没有像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中那样把读者提高到了文学本体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美国,在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相关文学教学理论相继涌现,出现了新的文学教学研究和实践范式。在文学理论、教育理论的相互影响与映射之下,美国文学教学理论经历了从以文本为中心到以读者体验为中心,再到以社会文化构建为中心的理论变迁过程。这种变迁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詹俐敏 《文教资料》2006,(36):134-135
本文首先讨论了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学教学的关系,然后,根据“文学就是语言,语言能够是文学”这一理论,设计了一个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读者反应批评是以注重对读者接受为研究对象而非作品本身的一系列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概称,重点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对意义创造的重要作用。读者反应理论应用于文学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如:交谈、讨论、自由辩论、创造性写作及角色扮演等等。本文以肖伯纳的戏剧《华伦夫人的职业》为例,试图阐述在戏剧教学过程中讨论及角色扮演如何能启发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说明读者反应批评在戏剧教学中的应用,并试图对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个美学派别。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把本文当作作者化身、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中心地位。2003年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就已经明确引用有关接受美学的理论,在"教学建议"部分就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赏,往往带有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课题组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教学来串联各项课堂活动的模式.本文以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和探究这一模式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认知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学者都认为认知论和建构学习理论在许多方面都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本文首先对认知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再详细分析其在设计外语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几个教学模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外语教学流派众多,各有利弊,而认知语言学理论作为穿引线与.其他语言学理论取长补短,融入外语教学中,即“行为—认知”初级阶段、“认知-语法”中级阶段、“认知-功能”高级阶段,不仅是对以前语言学理论不足的补充,也是对认知语言学自身的不断完善。不断完善语言学理论,综合运用不同教法,有利于外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开始传人我国,因其体系上的周密性对我国语文教学目标的阐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现代语文教学工作者们依据既有文论传统对其进行“转化”工作。语文教学目标的阐释框架完成了从“形式一实质”向“形式一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本认为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多媒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理论运用道外语教学是隐喻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文章从介绍概念隐喻理论入手,分析了隐喻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的理据和可行性,从词汇教学、习语教学以及文化教学三方面阐述了概念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克拉申外语教学理论在世界各国颇有影响,尤其是著名假说习得-学得说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而这种假说的合理性一直受到学术界普遍的怀疑与挑战,因此从多个角度评析该假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不可行性,有望能为我国外语教学法的改革创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言教学的重点从注重认知过程逐步转向强调学习者的心智和非语言因素,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情感因素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情绪智能的发展过程及这一理论和其他相关外语教学理论的一致性,有益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符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已经历了50年的辉煌历史。在这期间,语言学家们不断推出并创建各种新的理论。其中认知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一直是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先导理论。近年来社会建构理论又从社会文化视角将应用语言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我国目前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比较和演绎归纳的方法,试图解释得出和谐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理论依据及其构建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