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能否坚持公正原则─—介绍日本传媒围绕“椿贞良发言事件”展开的激烈争论刘成安对日本新闻界来说,1993年无疑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椿贞良发言事件”不仅震动了新闻界,其冲击波还给扑朔迷离、经济不景气的日本社会增添了几分动荡。时过数月,事件在政界引起的轩...  相似文献   

2.
“活力门”事件不仅仅是一场股市风波,它折射出日本媒体、政商关系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扭曲。[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邵锦事件”与日本的电视传媒国光编译一个普通的中国留日女人,在日本电视传媒的爆炒下成了具有“宇宙神力”的“气功大师”,受骗上当者不计其数。笔者根据日本《放送学刊》1996年第2期刊载的编辑部资料编译了此文,以期再次引起人们对“神秘现象”和传媒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NHK纪录片风波之后──对日本电视纪录片的反思钟以谦,张雅欣纪录片扮演之风不绝1993年2月17日日本NHK电视台公布了对于《禁区──喜马拉雅深处的王国:姆斯丹》一片里扮演事件的处理结果(参见《现代传播》1996一1)。从形式上来说对此事件的处理算是...  相似文献   

5.
王伟  常征 《视听界》2013,(1):106-108
微博正通过“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新浪微博宣传语)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与生活方式。方舟子打假、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马云支付宝风波、动车追尾事故、李萌萌高考招生事件等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无一不体现了微博的媒体价值。“围观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于财友  赵坤 《新闻传播》2006,(10):70-70,72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全球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苏丹红事件、牙膏致癌风波、光明牛奶变质加工黑幕、啤酒甲醛风波、保鲜膜“致癌”风波、饮水机“毒胆”闹剧……尽管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纷纷攘攘,真真假假,但每一次都经历了“媒体炒作——公众恐慌——有关部门失声——权威部门解决”这样一个类似的模式,虽然问题最终被解决了,可一次次的恐慌给公众和食品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赞许媒体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浮躁炒作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病态传媒的角色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到2002年间,可谓是香港、台湾乃至内地媒体的多事之年。璩美凤性爱光碟事件、东周刊事件、台湾政界绯闻案、陈宝莲遗照风波……事件层出不穷、风波一浪高似一浪。一时间,“传媒操守与读者口味”、“传媒怎么了”、“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媒体的道德底线与惩罚”都成为学术界、公众的热点话题,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媒介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的伦理上。本文借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试图以此探讨病态传媒的症结所在及其对策。一、大众媒介的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1.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的内涵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  相似文献   

8.
杜邦“特氟龙”事件、家乐福“进场费”风波、麦当劳“消毒水”事件、长虹“海外受骗”风波.直至刚刚发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面对如此棘手的事件.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公关魅力。企业新闻发言人是指当企业有新品问世、重大项目引进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媒体面前.全权代表企业发布消息,回答提问的公关高手。  相似文献   

9.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但始终没有任何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这使得这场“间谍门”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  相似文献   

10.
表达自由与宗教信仰--"漫画风波"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乎 《新闻记者》2006,(4):81-83
刚刚踏进2006年的大门,欧洲新闻界就发现,自己成为一起最热门新闻事件的主角。近半年前刊发的12幅漫画竞在全世界掀起一场政治风波。这场风波席卷数十个国家,抗议行动此起彼伏,造成多人伤亡,激发了国际政治和区域政治的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电视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使日本电视传媒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电视不仅失去了观众的信赖,甚至正受到大多数正派的日本人的唾弃。邵锦——电视制造的“神”邵锦是一个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中国女青年。但在日本传媒的“造神运动”中,她很快成了具有“宇宙神力”的“气功大师”,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邵锦是1989年5月来到日本的。最初,她从事的是医疗保险业。后来,她在东京开办了一间气功教室,帮助人们进行气功健身。没过多久,经过日本电视传媒的炒作和渲染,她一步步地“羽化登仙”,成了包…  相似文献   

12.
渲染“朝鲜威胁论”,给了日本在“和平宪法”下发展本国军事力量的理由。但“误报”事件,却使日本“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国际地位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3.
修史?羞死!     
2002~B本历史教科书事件是日本政治进一步右倾化的表现,中韩为此召回了自己的大使:修改战后日本立国之本的“和平宪法”。将是右翼势力的下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最近的“苏丹红事件”、“网民签名反对日本‘入常’”等事件更是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之大。如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好新闻的评比中,金华电视台选送的连续报道《泰来平价风波》荣获一等奖。客观地说,《泰来平价风波》中蕴含的新闻题材不能算重大,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一事件“隐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如水中涟漪稍纵即逝,一有懈怠就可能归  相似文献   

16.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17.
所谓“漫画事件”,是指由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新闻媒体率先刊登或转载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的讽刺漫画而引发穆斯林世界抗议怒潮的突发公共事件,又称“漫画风波”。此事肇始于丹麦,后续影响不断扩大,并蔓延到欧洲、中东乃至于亚洲,最终酿成一场政治危机、人道主义灾难。  相似文献   

18.
金鹏 《传媒》2002,(6):51-52
时政新闻,即时事政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与时局发展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令、国内领导人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性。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政治方面的属性。在新的世纪里,“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呢?江泽  相似文献   

19.
马雅虹  李容 《新闻世界》2011,(12):72-73
本文勾勒性地分析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中“伪事件”的生发缘由与影响,探讨了如何规避电视民生新闻中“伪事件”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莉霞 《新闻界》2004,(5):87-88
电视事件行销,就是通过电视媒体,企业介入重大的新闻事件、体育赛事、社会活动、历史事件和文化盛典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活动,达到“一举扬名天下知”的目的。体育赛事无疑是很好的事件行销机会,因为大众非常关心体育。在这次中央电视台对雅典奥运会的报道中,我们空前领略了电视事件行销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