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S三角循环理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STS三角循环理论”入手,分析了读者服务工作构成的四种元素:服务 策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着重阐明了为读者服务是图书 馆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开展特色服务为孩子们创造"绿色"阅读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在变革,读者需求地变化,少儿图书馆在要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某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本文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绿色环保”,从适应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阐明了创办“绿色环保阅览室”的社会目的,意义及可行性,并从藏书,读者服务以及环境美化三方面,提出开展特色服务,创建“绿色环保阅览室”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2):58-58
为丰富读者节日中的文化生活,许昌市图书馆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邀请许昌市书画界名家举行了第二届“图兴杯”书画笔会,10多名书画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给读者增添了愉快阅读的情趣;在“五四”青年节举行了优秀书刊展阅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踊跃参加;举行了“我与图书馆”为主题的读者座谈会,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图书馆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服务三角形"理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构成“服务三角形”理论的四种元素:策略、系统、人员、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问题,着重阐明了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张梅 《图书馆》2004,(3):35-37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有两种不同的服务理念 :其一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 ,强调“读者第一” ;其二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 ,强调“读者权利”。文章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在分析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辩证关系、“读者第一”与“读者权利”之间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图书馆事业要适应现代社会和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就必须完成从“读者第一”为主导向“读者权利”为主导的转变、完成从道德主治走向法律主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以“必读”和“实用”为特征的服务类新闻,正在成为现代报业,特别是以都市读者为主要发行对象的都市报的“拳头产品”。探讨服务类新闻的采写及编排规律,根据市场需求、读者需要和传媒的地域特点,打造读者认可的“服务品牌”,做好做足服务类新闻,被普遍看作是都市报的成功之道。 全些、再全些 所谓服务类新闻,是指那些注重发掘沟通社会、服务读者物质和精神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的  相似文献   

7.
要"以人为本"须先开展读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 《图书馆论坛》2007,27(3):19-21
分析了图书馆“目中无人”的倾向,指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人文管理之我见--从"门禁系统"的引入谈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图书馆引进门禁系统实行自动化安全管理这一角度出发,阐明在“门禁”下图书馆实施人文管理的特别意义。在图书馆人文建设中,要注意把对外读者服务与对内员工管理结合起来,营造人文氛围,满足人文需求,以顺利实现在门禁下“加强管理、充实内涵、服务读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人在办报实践中,自觉地充当社会公仆,“真诚地和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分忧解愁,在读者群众中很有口碑。 著名报人邹韬奋热爱读者,尽心竭力为读者大众服务,使他所办的《生活》杂志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服务精神”。韬奋从接办《生活》起就强调要为读者“竭我智能,尽忠代谋”。1930年9月,生活周刊社设立“书报代办部”。开始只是为读者代购书报,后来发展到为读者代购物品,找律师,请医生等各种服务项目,不取分文报酬。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韬奋增辟了“读者信箱”专栏,无限热诚地为读者答疑释难,分忧解愁,“信箱”的内容,包括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家庭,职业、教育等,以后又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韬奋“把读者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他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也不肯马虎。他每年收到的读者来信总在两三万封以上,以后到1932年间,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图书馆员来说:“爱岗敬业”是必要的,但发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精神”也是必要的,对此,要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进行辩证解读。  相似文献   

11.
“竭忠尽智的服务精神,是‘生活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世纪20年代就蜚声中外的新闻出版学家邹韬奋在《生活史话》中这样写道。他无论在主编《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的实践中,还是在创办、主持生活书店的奋斗中,都一直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三大目标之一。“服务精神”这个谈论了几十年的话题,到本世纪60年代初似乎达到了高峰。但近些年来,出版界中的有些人,营利意识强化了,服务精神淡薄了。因而,重弹服务精神“老调”,并将“生活精神”作为出版界的一种光荣传统继承下来,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刻,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角,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西部农民读本》。它用生动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大方的版面,向读者尤其是西部农民朋友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人文的、自然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化理念和科学理念,贯穿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读本”共分十二章,依次为:“弘扬科学精神”;“揭开自然界的奥秘”;“人与自然”;“防抗自然灾害”;“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计划生育与科学生育”;“前景诱人的农业现代化”;“新  相似文献   

13.
各个图书馆的众多读者,根据他们所从事的不同社会职业,可以分成各种读者群.公共图书馆和工会系统圈书馆,以工人读者群人数为最多,在各类读者总数中所占比例最大,是这两大系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对工人读者群阅读兴趣这一心理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影响读者阅读兴趣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而掌握读者阅读倾向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大大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一、阅读兴趣的一般特点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趣.一个要增强体质的人可以产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一个饥饿的人,会产生对于食物的兴趣;对于想获得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内容的人,读书就是  相似文献   

14.
"考研热"中的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内地研究生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各类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相应改变。宜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科学规划文献资源建设;关注“考研”动向,重视信息组织;调整服务方式,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求。侧重探析研究教学型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阐述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员的工作永远是为读者服务。同时,还针对有学者提出的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读者第一”的观点永远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鹏飞 《图书馆论坛》2006,26(4):191-194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问题;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一体化服务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的阐释,论述了该服务模式能够降低拒借率、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等特点,分析了该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管理,才能促进“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说起报纸为读者服务,就不能不想到新闻界的老前辈邹韬奋和他所办的《生活》周刊。韬奋从事报刊活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突出的一点是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他曾说:“尽自己的心力,替读者解决或商讨种种问题,把读者的事看成自己的事,与读者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打成一片。”党报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密切联系读者,热心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重要任务在有些新闻工作者的心目中,对于象《服务窗》、《读者问答》等为读者服务的栏目,往往认为“版面小,稿件零碎,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要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需求日益复杂;面对读者的多种需求,高校图书馆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积极主动地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创造社会生产力的科技工作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讽刺漫画,顾名思义,就是指直接干预评议现实社会生活中丑恶腐败现象的漫画。英国著名漫画家大卫·罗说:“一个漫画家的主要精神是攻击,而不是拥护。”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也说:“凡漫画的本质都在里面含有严肃的‘人生的批评’,而外面却装着笑这一点上。”鲁迅先生曾经把漫画比作“匕首”等。这些都是在说,漫画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批评。既然是批评,使用起来一定要把握分寸,该批评什么,不该批评什么,要心中有数,也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切忌拎着“刀子”乱砍,不要面对社会的“罪恶和弊端”,瞎忙乎一阵子,到头来落个“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