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4月1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汝州出现“蛇吞象”奇观》的消息,报道了当地两家农民企业兼并三家国有企业的事件.紧接着,从4月3日至14日,该报又以“怎样看待汝州奇观‘蛇吞象’”为栏题,分6次(其中后3次为整版篇幅)推出连续性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地披露、分析和讨论了“蛇吞象”现象.  相似文献   

2.
5月7日,新华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乡下人说下乡人”系列报道,她和去年“县委书记联系点追踪”的系列报道珠联璧合却又别开生面。视点好。宣传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讴歌党的干部深入基层,心入群众的动人风采,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报道。然而,新华日报的“办报人”独具慧眼,“通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眼睛来审视领导机关下来的干  相似文献   

3.
一张党报,在搞好正面宣传的这个大舞台上,可以演出许多给人“鼓舞和启迪”的节目,开展系列报道亦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至今年7月,本报紧密配合嘉兴市委、市政府为迎接建党70周年而开展的“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搞了一次宣传规模较大的、又富有地方特色的组合式系列报道,曾多次得到市委、市府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南湖畔的读者称赞我们这次系列报道是“唱了一支有凝聚力的歌”。  相似文献   

4.
1995年《大众日报》推出的“三学专题系列报道”,是近年来典型宣传的“重头戏”之一,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宣传效应,为全省各地深入开展“三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今年2月,“三学专题系列报道”被评为1995年度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具体承担这一“巨型工程”实施与操作的大众日报政军部,被评为“三学”活动典型宣传“先进集休”。  相似文献   

5.
1995年,我国新闻界曾先后对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思潮和活动发起攻击。如果说长江日报反对迷信的系列报道是一场成功的“战役”,那么,一条400多字的短新闻《“周易应用研究所”值得研究》,则为这场“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也许因为找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初期就与革命战争联系在一起,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从1995年起设立“河北省优秀图书奖”和“河北省优秀畅销图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由省新闻出版局承办。首届(1993—1994年度)河北省优秀图书评选表彰工作已圆满结束,10种图书获河北省优秀图书奖,8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者风采”系列报道活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者风采”新闻报道佳作(常林杯)评选活动即将举行,以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鼓励更多宜传报道国家重点工程及其建设者的优秀新闻作品出现。  相似文献   

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实际,以多种形式践行着“三贴近”原则.从总编辑到青年记者,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采写了大量散发着“泥土芳香”、透射出生活热力的稿件,从思想上、意志品质上受到了一次实践的洗礼.  相似文献   

9.
王文毅这个名字,我1987年入伍后就在军队报刊上经常见到。后来我到团里当报道员,还常听到团里新闻干事介绍他怎样刻苦努力,从营连业余报道员开始在新闻前沿摔打磨练、捕捉新闻的故事。从那时起,我就对他存有几分敬佩。真正接触并了解他,是我1994年调到师报道组当摄影报道员以后。近三年来,我耳闻目睹他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在新闻报道上的最大特点是:作风扎实,深入基层抓“活鱼”,善于到第一线捕捉新闻。深入一线感受生活1995年12月初,我们师接到上级赋予的任务,参加京九广光缆施工。我随师指挥部先来到现场,几天…  相似文献   

10.
采访怎样才能真正深入下去呢?我认为,贵在“心入”。也就是说,贵在用心来采访。我采写《喜看“的士”挂“喜”字》这篇目击新闻(载《大众日报》1994年1月21日第一版),就是一次用心采访的锻炼。 今年1月17日,是农历腊月初六,满街娶新娘的车队特别多。与过去明显不同的是,这些车队,不是浩浩荡荡的公车,而是清一色的“的士”。我停下自行车,走到人群中,听到人们都议论纷纷,都说早该这样做了。这时,我灵机一动,马上锁上自行车,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采拍电视新闻的体验说明,要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记者要做到“三投入”,即身入、心入、情入。 “身入”,就是记者要到群众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观察了解,体验分析,洞悉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反映群众的心声和创造性的业绩。1990年6月中旬,笔者到淇县采访时获悉了大学毕业生杜文君,主动放弃机关工作的优越条件,自筹资金,办起畜牧饲养场的事儿。当时,中央颁布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政策。笔者认为杜文君是个好典型,就去采访他。可杜文君因引进项目,常常不在淇县,笔者三次扑空,直到第四次,才在饲养场的猪舍里找到了他,采访后发出了第一篇报道。后来笔者又采制了关于杜文君《公司加农户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系列报道,分  相似文献   

12.
从1998年9月到11月,中国青年报陆续刊发《西宁烈士陵园卖墓事件》系列报道.引起了舆论界的关注,国内至少有50家新闻单位相继转载。一些报刊还加注编者按,配发评论员文章,对西宁烈士陵园不负责任的举动给予指责和批评。但是,省市民政部门顶住舆论监督。维护局部利益,致使这一事件越来越变得复杂化。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忘的采写历程。1998年5月下旬,记者正在交叉采写追踪两组重大系列报道,即后来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的“西宁垃圾猪”报道和“金苹  相似文献   

13.
莱西电视台在1995年5月至7月先后分7次报道了李权庄镇20亩大棚西瓜因施农药而造成绝产事件的全过程。这一系列报道播出后在全市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有效地从舆论上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最近在山东省’95广播电视优秀作品评选中,该系列报道荣获二等奖。此系列报道的成功,我们有诸多体会,现将采访报道经过介绍给读者。1995年“五·一”节刚过,李权庄镇大棚烤西瓜大量上市。5月7日,莱西市电视台和莱西市消费者协会分别收到由李权庄镇13户农民签名画押的投诉信,信中说:13户瓜农的20亩大棚的西瓜因喷洒了一  相似文献   

14.
系列报道应有科学规范彭朝丞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广播、电视和报纸、通讯社组都增设了“系列报道”(包括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奖项。我作为系列报道组的一名评委,捧读着那一件件参评作品,深深感到“系列报道”奖项的增设,确实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伊始,《大连日报》作为党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深人群众,深入基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更好发挥党报为民鼓与呼的舆论监督作用。经过一番调研和策划,“党报记者社区行”系列报道在《大连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出的第一天便与读者见面了。从那时至今,我们专栏主...  相似文献   

16.
要摆一摆湖北新闻界1994年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作品,有专家和读者首先提到了《市场指南报》关于“松刚益肝丹话题”的系列报道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而前后历时近两个月所发表的13篇(幅)作品中,起“统帅”作用的又当数编辑部文章《“指南”责任重——我们为何提起“松刚话题”》.  相似文献   

17.
去年3月、8月,《浙江日报》先后推出了9篇一组“走向新世纪的先锋——我省23个百强县采访札记”和三篇一组“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纪实”这两组系列报道。这两组系列报道由于抓住了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而且推出的时机好,加上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因此,刊出以后,在全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两组系列报道受到了省委、省委宣传部的好评。尤其是“走向新世纪的先锋”系列报道发表后,省委领导指出,这组报道既体现了十四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突出强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8.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19.
小古 《出版参考》2005,(8S):18-18
大致勾勒一下《三联生活周刊》的发展进程,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它的艰辛历程:1992年开始策划;1993年3月到1994年5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出版“讨论本”5本,然后休刊;到1994年9月再度启动出版工作,1994年12月出版试刊号;1995年1月出版创刊号;1995年5月再次休刊;1995年12月续刊号出版,此后逐渐成为双周刊出版;到2001年进入周刊出版时期。这期间,有3年的准备期,2次休刊阶段,内容定位多次调整,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要有利于推动实际工作———“留住陈永好”系列报道回顾闽北日报副总编辑陈育进《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农民企业家陈永好一吐苦水》,在闽北日报1997年7月18日一版发出,一石激起千重浪;《留住“陈永好”》系列报道7组18篇文章,在头版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