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观课议课”以它新的内涵和优势,在课改活动中被广泛推崇。但在基层学校,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只是换了一个词语而已。如何利用“观课议课”这种简便的教研活动,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四个转弯。  相似文献   

2.
观课议课是一线教师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有效路径。一线教师对观课议课的内涵以及观什么、议什么的理解影响到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基于观课议课的内涵理解,从观察、思考、表达三个维度阐释观课议课的三个重要步骤,提出以“表达”为核心的观课议课的三重境界:记录过程,表述现象;明确选题,提炼观点;搭建框架,专业表达。  相似文献   

3.
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是指观课议课设计、组织和实施者在观课议课活动中理解和认同的价值追求。观课议课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生活改善的实践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齐光荣 《教师》2013,(1):119-119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现实生活中与此殊途同归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象比比皆是。如当前在教育战线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举行的观课议课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更使当局者“迷”上加“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使当局者“清”,使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使观课议课起到真正的作用.必须从目前的观课议课的阴影中走出。  相似文献   

5.
曹承挺 《小学生》2010,(12):54-55
聚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我校积极探索教研活动新路子,改变过去公开课单一化模式(只讲阅读课的第二课时),开展集体“磨课”,即:“多人上一课”的教研活动,并组织学校教研员进行观课、议课。  相似文献   

6.
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讲座中,首先为我们展示了从评课到议课再到目标的技术路线:一、听课、评课;二、观课、议课;三、观课议课目标。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观课、议课已成为教师教研活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观课、议课的性质就是教学研修,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的教育活动诸因素和诸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并最终转化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达到“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的目标.正确理解把握观课、议课的基本策略,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研组活动始终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载体,离不开教师观课、议课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这样说: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教研组研究的态度;教师观课议课的能力,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效度。思考之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从字面上来比较,听课重在听,侧重于听觉器官的感受。听课,强调的是对课堂上  相似文献   

9.
魏桔英 《儿童音乐》2013,(3):68-70,73
正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观课议课中,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活动,在观课议课过程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在"双减"政策导向下观课和议课的探索实践,从对传统教研活动观课议课中梳理出的问题着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观课议课策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惠及全体师生。  相似文献   

11.
成都大学陈大伟老师提出的“观课议课”.与过去的“听课评课”相比照,这莲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目前,全国许许多多一线教师都开始思考和实践“观课议课”,四川李龙满老师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2.
正评课议课是基层学校经常组织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观课议课,可以进行有效反思,开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很多观课议课活动都不尽人意。一、区别两个概念1、"听课"与"观课"。从传统意义上讲,两者是一回事。但也有区别:感观上看,听课用的是耳,观课用的是眼;效果上看,听时可以不用眼,而观  相似文献   

13.
自笔者2006年首倡观课议课以来,观课议课已经引起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实践热情,本文重点介绍观课的重点和议课的话语,希望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有所帮助。一、观课的重点(一)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观察对象一般来说,教学的路线是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观课议课致力于推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向"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观课议课是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不少校长走入了观课议课的误区,应准确把握观课议课的价值取向,从观课前的准备、致力发现课堂、拿捏好观课议课的标尺、把握好观课议课的原则等方面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提升引领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课议课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我校观课议课方式,观课议课的探索过程,经过各种探索,最后形成的我校颇具成效的观课、议课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观课议课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6.
观课议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此,拟从明确观课的维度、采用先进技术手段、科学定量分析、突出评价要点、客观理性议课等五个方面就如何进行观课议课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培训模式的新创举,是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观课议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种方式,它的有效性体现在诸多方面。试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对观课议课有效性作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长期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一名政治教师,我上了无数节各种类型的课,观察了许多的常态课、优质课,评议过他人的课,自己的课也被他人评议过,发现观课议课的专业度不高、对观课议课环节的重视不够等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阅读了陈大伟老师的著作《怎样观课议课》第三章"观课议课的环节与流程"之后,我们平时的观课议课过于粗放,理念陈旧,助推学科教学的作用有所弱化,甚至流于形式,这种感觉愈发强烈。通  相似文献   

19.
观课议课是教学实践的一项常规性活动,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升内在修养,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观课议课的作用和有效性,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流程和方法.建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改进课堂和教学现状,追求和谐课堂建设.让教师们了解合作探索课堂,共同研究教学,习惯课堂教学应有多种声音.  相似文献   

20.
山东肥城市组织了全市范围的以连片教研为平台、以同课异构为载体的观课议课活动。结合实践提出了观课议课的六个环节: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翔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